我见过最让人窒息的父母,是孩子永远亏欠他们
原标题:我见过最让人窒息的父母,是孩子永远亏欠他们
作者 | 枫子 来源 | 男孩派(ID:booy666dj) 图源 | pexels
最近在网上刷到一条246万人点赞的视频,感慨万千。
饭桌上,满满一桌菜,但妈妈只夹虾头吃。
女儿夹起虾肉就要往妈妈碗里放,妈妈却一口拒绝了:
“我不爱吃那玩意,一共也没多少,我就吃点虾头就行了。”
女儿不解,这不是还有很多吗?
“那不是吃一块少一块吗?好的都留给你们就行了,我就吃点你们剩的就行。”
见女儿不吭声,妈妈又说道:“我不都是为了你,要平常我自己在家能吃这么好?能买虾吗?”
图源 | 网络截图
短短的1分钟,满满的窒息感。
评论区,更是一片共鸣。
“餐桌上的肉蛋奶妈妈从来不碰,直到那个菜一顿又一顿热得快馊了,她再全部自己吃掉。”
“给我婆婆过生日,特意点了一大桌菜,她偏偏只拿个馒头蘸菜汤吃,拦都拦不住。”
......
不由得想起黄执中说过的一段话:
中国的家庭关系很奇怪,我们要歌颂一种感情叫“ 你要牺牲,他要报恩”。
但实际上,父母用付出绑架了孩子一辈子,让他们永远都活在内疚之中。
这种通过诉苦、卖惨甚至自虐的方式,让孩子觉得愧疚,从而获取掌控权的教育,其实就是 亏欠式教育。
在这种教育模式下长大的孩子,终其一生都难以逃脱对父母的“亏欠感”。
你得记住
我们都是为你好
前不久,有一位爸爸教育女儿的视频火上了热搜。
视频里,爸爸赤裸着上身,嘴里叼着烟,单脚踩在凳子上,苦口婆心地说道:
“爸爸两天只睡了四个小时,一天只吃一顿饭;
开车到工厂,停下车后空调都舍不得吹,只能跑别人仓库里睡一小会儿,就热醒了。
36度的高温下,中暑了都没舍得休息,就怕你以后像我这样。”
女孩一边听,一边默默掉下了眼泪。
最后,如爸爸所愿,女儿看到了他的付出和牺牲,但心里也种下了内疚的种子: 爸爸的辛苦,都是我造成的。
图源 | 网络截图
这些热衷于亏欠式教育的父母,只想着用付出去兑换孩子的听话,却没有想过,活在愧疚感中的孩子,究竟有多痛苦。
美国心理学家大卫·霍金斯就曾有一项长达30年的研究,结果发现:
在负能量等级中,排在最后一位、最可怕的就是“羞愧”,其次则是“内疚”。
这两种负能量,能够严重摧残一个人的身心健康,伤害力远超悲伤、恐惧、愤怒。
被愧疚裹挟的孩子,会习惯性压抑自我,心理内耗严重。
还记得《小欢喜》中的宋倩吗?她总是和女儿强调:
“你从小到大都是我一个人带你,我白天要上课,晚上要备课,还要起早贪黑给你买菜做饭,照顾你的起居,我容易吗?”
图源 | pexels
每句话都是如此沉重,压得英子喘不过气来。
为了回报妈妈的“厚爱”,英子只能放弃自我去迎合妈妈,努力成为她期待的样子。
但到底是活得太压抑,英子最终不堪重负,抑郁成疾,选择去死。直到自杀时,英子仍在愧疚:
“我知道你不容易,我配不上您给我的爱。”
“对不起,是我没有做好你们的女儿,是我没有变成你们心里想要的样子……”
当付出变成了一种“道德绑架”,当爱变成了一面“为你好”的旗帜,当给予也变成了一种控制手段的时候,父母的行为和语言,就会成为孩子心头一辈子挪不走的石头。
不是所有付出牺牲
都能被称为爱
亏欠式教育,不仅消耗孩子,也消耗亲子关系。
知乎上就有位网友分享了自己的亲身经历。
但凡他考试考砸,爸爸就会诉苦:“你这样对得起我和你妈为你起早贪黑吗?你这点分数连我的油费都对不起。”
他不想听父母的安排,爸爸就苦口婆心教育道:我们都是为了你。
更可怕的是,在他犯错时,爸爸会跪下来问他:你到底要我怎么样?他崩溃又窒息。
所以无论是大学还是工作单位,他都选择了远离家乡的城市,也很少回家。
他直言对父母没有爱,有的只是还债心理。
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赶紧把父母养他花的钱,早早还给父母,从此两清。
心理学家李雪说: 若父母对孩子抱怨“我为你付出了一辈子”,言下之意就是“我一辈子都没有爱过你”。
父母向孩子兜售自己的付出,实际就是在将爱变成一场“明码标价”的交易。被迫成为“亏欠者”的孩子,要么一生都在偿还,要么一生都在怨恨。
图源 | pexels
电影《我杀了我妈》里的单亲妈妈香黛儿,常常喋喋不休对儿子于贝尔说自己有多辛苦,多尽责。
一开始,于贝尔还会因为心疼妈妈而觉得愧疚。
但后来,妈妈说多了,他只觉得烦躁,甚至怨恨起来。
一次,学校进行家庭背景调查时,他直接撒谎说:“我母亲已经去世了。”
父母子女一场,却走到了这样的局面,着实让人心痛。
美国治疗师萨提亚说:自我牺牲里没有滋养,有的是期待、压力和负担。
若我没有符合你的期望,我从你那里拿来的,便不再是营养,而是毒药,它制造了内疚、怨恨,甚至仇恨。
亏欠感到一定程度,必然演变成愤怒感。
既恨自己无能,不能报恩,也恨对方为什么要付出那么多。
所有的亏欠,最终都化作了亲子间的一道道鸿沟。
做好父母前
先做好自己
尹建莉说:真爱里没有愧疚,只有轻松自在。不刻意渲染父母的苦情色彩,不用情感绑架孩子的自我意志,不用亏欠感做砝码,强制孩子顺从自己。
给孩子自由呼吸的天地,双方都会感到自在。
父母若将自己的一切都寄托于孩子身上,完全失去自我,这不但是对孩子的绑架,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
董卿在初为人母时,重心都在孩子身上。
这也一度让她深陷焦虑,因为她无法继续追求自我的成长。
图源 | pexels
好在朋友告诉她,你不必为了孩子牺牲自己的事业,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只要让自己先成为那样的人就可以了。
之后,她便全身心投入工作之中,几年后,她带着爆款综艺《朗读者》强势归来。
她说,我应该很努力把自己变得更好,让他在未来真正懂得的时候,对我有爱、有尊敬,他可以从我身上学到一些好的品质。
孩子不是我止步不前的理由,我想和他一起成长。
你看,聪明的父母从不通过自我牺牲让孩子觉得亏欠,从而绑架孩子。
他们会活成一束光,让孩子看到人生可以这样燃烧,可以这样坚韧,可以如此生机勃勃。
他们在照亮自己人生的同时,也照亮孩子的未来。
付出的前提,是父母自己也要快乐,给孩子松弛感。
伊能静生下女儿小米粒后,暂时退出娱乐圈,有网友评论:“这是每个妈妈都有的牺牲。”
她当下反驳道:“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心甘情愿的,并没有为孩子牺牲任何东西。”
“孩子没有要你牺牲什么,他要你快乐。”
是啊,孩子其实也希望看到父母快乐的样子,父母过得快乐,孩子才会安心。
图源 | pexels
所以父母们大可以开心一点,轻松一点,不必凡事都以孩子的需求为优先。
如果餐桌盘中只有一只鸡腿,父母想吃,完全可以把它吃掉。如果觉得看孩子吃比自己吃还要开心,那就留给孩子吃。
但唯独不要强忍着不吃鸡腿,然后觉得自己真伟大,为孩子付出了那么多。
父母没有牺牲感,孩子才不会有亏欠感。
亲子间都处于一种轻松、舒畅的状态,才能建立起健康、紧密的亲子关系。
刘瑜在《愿你慢慢长大》中说:“应该被感谢的是孩子,是他们让父母的生命更完整,让他们的虚空有所寄托,让他们体验到生命层层开放的神秘与欣喜。”
陪孩子慢慢成长,欣赏一个生命的变化,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为人父母,不管出于何种目的,都不该制造亏欠感,让沉重的爱套牢孩子的手脚,让他们在内疚不安中长大。
注:本文来源于男孩派(ID:boy666dj),关于养育男孩的干货,这里都有;关于养育男孩的苦甜,这里都懂;家有小男孩,欢迎关注男孩派。
如何发掘孩子特质?
怎样规划适合的教育路线?
第六届IEIC国际教育创新大会
100+海内外教育大咖齐聚分享
100+国际学校云集开启现场咨询
为孩子的成长高效赋能
识码领取入场券 ↓
专注国际教育16年的
找学校|约访校|看资讯|查榜单
公众号菜单栏解锁更多...
更多国际学校相关信息
包玉刚 |深国交 |上中国际 |北京鼎石 |北京爱迪|平和|协和|赫贤|上海领科|WLSA|新府学|瑞得福|A-Level |IB |AP |DSE
明星也进家长群?Angelababy微信群曝光背后,是多少被逼疯的中产父母
2024最新U.S. NEWS美国大学排名出炉:“加州系”大爆发!TOP10换血?
第一代“反内卷先锋”:我溺爱了33年的孩子,现在长成了这样…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我见过最让人窒息的父母,是孩子永远亏欠他们
为什么父母不喜欢自己的人生,却还希望孩子活成他们的样子?
品读|可惜,我没见过外公
有这两个习惯的父母,多半很穷,骨子里的自卑永远摆脱不了
父母和子女之间,不想缘分断了,就少碰三件事
你已经“诅咒”孩子多久了?值得万千父母深思
我见过情商最低的行为:甩锅
杨幂刘恺威即将复婚?杨幂崩溃痛哭:我亏欠女儿太多了
《奇葩说》辩题引热议:父母该不该教哥哥姐姐让着弟弟妹妹?
父母骗孩子劳斯莱斯是破车,直到孩子会百度以后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7928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58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813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75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0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14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0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68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2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