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于是之的人间清醒
原标题:读于是之的人间清醒
北京晚报·五色土 | 记者 蔡岫
“花开一季,草存一世。”于是之恃才却不自傲,以一株遇微风也颔首的小草姿态,长存于世人心中。为了纪念这位才华横溢且品格高尚的演员,值于是之先生去世十周年之际,作家出版社集结了他所有的存世文章,出版了《于是之全集》。
《于是之全集》由于是之夫人李曼宜亲自编辑整理,全书分为6辑:表演漫谈、演员日记、往事迹踪、家书、师友杂记、旧影存照……
于是之的人生经历与中国话剧发展同步,他及时留下的文字使我们得以窥见中国话剧成长之路上的艰难崎岖,具有珍贵的文献价值。更重要的是,《于是之全集》令人于细微之处感受一代戏剧大师的幽默、悲伤、冷静、睿智……给当下的我们以些许的启示:何以在潮水般的赞誉中保持冷静,何以在接连的不如意中保持乐观。
作为于是之的记者朋友、忘年交,解玺璋老师跟本报记者分享了一些他对于是之和《于是之全集》的解读。
《茶馆》中饰演青年王利发(1979年)
清醒所以幽默
于是之虽出生于河北,但却很小就移居北京,他的语言具有浓厚的北京式幽默,即使过得很苦,也会笑着表达,坦然面对。
《于是之全集》中“往事迹踪”一辑里收录了他的《幼学纪事》:“我出生于一个完全没有文化的家庭,跟着寡居的母亲和祖母过日子。女子无才便是德,所以她们都绝对地一字不识。那时形容人们无文化,常说他们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出,我的祖母和母亲则更彻底,因为她们压根儿就没有名字。家里的藏书每年一换,但只有一册……”
明明描述贫瘠悲苦的生长环境,却被于是之写出了喜感,当然,读者笑过之后还是能感受文字背后的眼泪,感受到于是之竭力给人们带来欢乐的苦心。
1985年,时任人艺院长的曹禺任命于是之为北京人艺第一副院长。虽然领导是从大局考虑任用德艺双馨的于是之为管理者,于是之也十分理解,并且倾力而为。但是对于一个演员,行政工作消耗了他的艺术才华。解玺璋告诉记者:“于是之纠结于演戏和工作两边,他多次递辞呈亦为此。他不是没有选择,但以他的性格和处世的态度,他又不能拒绝。”
《龙须沟》中饰程疯子
回忆起这段做官的日子,于是之又是调侃的语气说:“上边给了我一个正局级待遇,给我配了一台车。打那儿开始,每天早晨起来,汽车呜地把我拉来,晚上,呜地又把我拉回去了。拉了我8年,事儿办好办坏不说,身体反正是散了。”
作家李龙云写过这么一段跟于是之的故事:1985年,我应《人民文学》之邀,到辽宁兴城去写小说。记不清是有什么事需要和剧院商量,我给于是之写了一封信。但忙乱之中只寄走了信皮儿,没装信瓤儿。于是之接到这个空信皮儿,心里很纳闷儿,他给新民打了个电话:“跟您打听点事儿,您家先生从辽宁寄来一个空信皮儿。我不知你们平常联络的暗号有哪些规矩。一般寄空信皮儿表示什么意思呢?”不等新民答话,他又追上一句:“是缺钱花了吧?”新民乐了:“空信皮儿就是忘了装信瓤儿了。没什么别的意思!”于是之随口应道:“噢!空信皮儿就是忘了装信瓤儿了!还是您有学问,一下就弄明白了,我这儿琢磨一上午了……”
逗贫中也可以看出,于是之关心朋友和同事,他骨子里的京味儿幽默更是给每个接触到的人带来欢乐。
《骆驼祥子》中饰老马
清醒所以悲伤
于是之从艺几十年,在舞台上塑造了多个经典角色:《龙须沟》中的程疯子、《茶馆》中的王利发、《骆驼祥子》中的老马、《名优之死》中的左宝奎、《洋麻将》中的魏勒、《丹心谱》中的丁文中、《太平湖》中的老舍、《青春之歌》里的余永泽……每个角色都独具特色,入木三分。
他获得荣誉更是无数,1985年当选为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1988年当选为北京市戏剧家协会主席,1989年荣获中国话剧金狮奖“演员荣誉奖”,2007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话剧艺术家”荣誉称号,2009年荣获首届“中国戏剧奖终身成就奖”。
但于是之最大的快乐,始终是站在舞台上。只是造化弄人,就是这么一位天才演员,却两度离开舞台。
第一次是因为他被安排做行政工作,与演话剧两者相互冲突。当了人艺第一副院长后,每天很多事等着他,大到评职称、涨工资、分房子,小到灭蚊虫管安全,也时常会有没达成心愿的人堵他办公室口不择言,这对一个爱体面的人而言是十分尴尬和难受的事,却不得已只能忍着,脸上全是无奈和烦恼。
再一次见是从副院长的位置退休后,于是之本以为可以继续从事舞台表演,却又因患病,不得不离场。解玺璋和很多观众一样,至今仍清晰地记得1992年《茶馆》的告别演出。那时候因为阿尔茨海默症的侵扰,于是之已经开始出现忘词的情况。演出结束后他给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说他非常抱歉。那天很多人在剧场里面流泪,送别王掌柜于是之。关于那天告别演出的场景,于是之专门写了篇文章《92.7.16》,“这个日子,对别的人都没有什么意义,只是那一天在我的戏剧生涯中出了些毛病,它告诫我从那以后再也不要演戏了。”“当听到一位观众在台下喊着我的名字说‘再见啦’时,我感动得不能应答,一时说不出话来……我演戏以来只知道观众对演员的爱和严格,从来没想到观众对演员有这样的宽容。”这篇文章连同当年的手稿此次一并收录进《于是之全集》。
于是之患病20多年过程中,记忆力不断衰退,严重失语,当话剧界的朋友来看他,他经常情绪激动,甚至号啕大哭。对于一个热爱戏剧表演的人,还有什么比不能表演让人更伤心的呢。夫人李曼宜理解他的痛苦:“他不愿意离开舞台。”
《请君入瓮》中饰文森修公爵
清醒在于正
通常,从人的天性出发,长时间处于鲜花和掌声里的人,很容易迷失,分不清真假。于是之很早就被称作大师了,但他却从未迷失在铺天盖地的赞赏里,始终保持着人间清醒。这源于他品性中的真和正。
解玺璋说,那会儿北京人艺的同志们都叫他老于,一点没有大演员或者名角的架子,他对记者们、小字辈,也很客气、随和,没有架子,感觉很亲切。而且于是之很抗拒被人称为“著名表演艺术家”或“大师”,他坚持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演员,被称为“大师”夜里会睡不安稳,他说:“不可能大师满街走!”在于是之的名片上,没有“一级演员”、“院长”等头衔,只有普普通通的5个字——“演员于是之”。
《以革命的名义》中饰捷尔任斯基
解玺璋说,于是之具有中国人传统的低调和谦虚,他觉得只有那些本来就没什么本事的人,才愿意别人或自己给自己戴高帽。于是之更愿意多花时间在学习和钻研表演业务上,在焦菊隐的影响和要求下,他一直有写对角色理解、心得等的习惯,都收录在《于是之全集》里的“演员日记”、“表演漫谈”两辑。
于是之夫人李曼宜在搬家收拾东西时,还发现了他写的一幅字——“学无涯”,很完整,尤其是落款的几个字触动了她:“八三仲秋以残墨抒真情”。于是之早年失学,对有真才实学的同行们总是由衷地尊敬,并以博学为荣。李曼宜后来把“学无涯”这幅字裱好并配上镜框,搬家时就把它挂在了新家的书房里。
解玺璋说:“老于的成功,不仅是天赋、勤奋加机遇的组合,还在于他为人老实,做事认真,一丝不苟,不投机取巧。”“他的身上有一股正气,但是包裹在他的含蓄热情之中,不让人觉得咄咄逼人。”
《日出》中饰李石清
于是之的真和正,在他的文字里有诸多体现。解玺璋说《于是之全集》中,一部分文章是于是之以前发表过的,他在其他报刊书籍中读过,书里新收录的于是之李曼宜夫妇几十年的书信和日记,是他觉得最为珍贵和难得的,里边透出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走过来的这批人,对自己的高标准严要求和重视自我修养。比如于是之李曼宜谈恋爱时期,年轻的女孩子总会有很多浪漫的想法或举动,于是之就会在信里“批评”她是不是有点小资产阶级情调,与李曼宜有矛盾后,他在日记中说:“与曼宜完全好了,没有甚芥蒂了,只是重要的问题接触得不多,要逐渐多接触,使彼此从思想上结合起来。”解玺璋说:“通过书信和日记,你可以看到一个人精神的成长。”
解玺璋也很感慨,于是之能留下如此多的文字,让我们能了解他的精神世界。除了焦菊隐对演员写笔记的要求,于是之自身也有文人情结,爱好写作,还要感谢人艺一直提倡演员学者化的观念,最终成就了一个学者型的演员,为我们留下了这么多珍贵的财富。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那些人间清醒的句子,读懂了,就看透了
这算是人间清醒
所谓人间清醒
人间清醒,没你不行!
大量一手图文资料首次面世 《于是之全集》首发分享会举办
救了个大命,欣荣才是人间清醒
姐姐们真的都是人间清醒啊!
保持敬畏,是真正的人间清醒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吴敬中才是真正的“人间清醒”
句句都是人间清醒,本剧反cpu第一人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907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661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40349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292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297
- 6霍启山与霍启仁对嫂子郭晶晶的 29445
- 7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438
- 8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504
- 9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688
- 10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