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三位青年摄影师的镜头,观看既熟悉又陌生的上海

原标题:通过三位青年摄影师的镜头,观看既熟悉又陌生的上海

三位“貌离神合”的青年摄影师,扎根上海,着迷于结伴同行去拍摄这座城市。他们镜头下的上海是怎样的?日前,摄影展《城市游隙——徐昕、沈天旸、丁昱辰的摄影小组》在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开幕。展览展出140余张城市不同角落的街头照片,带领观众通过摄影师的眼睛,从不同的角度来观看熟悉而又陌生的上海。

“我们展出三位青年摄影师们的作品,意在启发思路,激发兴趣,在城市‘游隙’之间以一种独具慧眼的‘游戏’视角去漫游城市、观察城市、记录城市,并构筑起一座属于他们自己的‘艺术之城’,向观众表达人人都拥有亲近美、创造美和展现美的可能。”策展人、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副教授戴菲说。

徐昕作品

徐昕、沈天旸、丁昱辰三人互为同学与好友,在他们经年累月一起摄影和创作的过程中,建立起了一个有趣而独特的“城市摄影三人小组”。三人的路线一般由徐昕来决定,徐昕便把外婆的家——四川中路,这个童年记忆的起点作为拍摄的起点。

小时候,外婆时常牵着徐昕的小手走出屋子,指着建造中的东方明珠,教他牙牙学语。后来,他略大了点,远处又冒出了金茂大厦、上海中心、上海环球中心……再后来,长大后的徐昕爱上了摄影。

于是徐昕策划的街拍路线从四川中路、北京东路出发,不自觉地朝着城隍庙方向前进。“看过城隍庙,再穿插回十六铺,沿着外滩的岸堤溜达到外白渡桥;走过外白渡桥,就会看见被重新开发改造、面貌一新的北外滩 ;蜿蜒走到北外滩的终点,差不多就到了杨树浦;再从杨树浦折返至四川中路,穿过西藏路桥走到苏州河北岸时,还可以再逛一逛曲阜路一带。”

展览挑选三人摄影小组最为经典的四条线路,将他们在同一地点上拍摄的作品进行对比呈现,“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看世界的方式。希望展览引发大家对城市摄影和街头摄影更多的关注、思考和启发。”上海市群众艺术馆策展人陆寅兰介绍。

“东方明珠一直是我的信标。不管走到哪里,只要能够看得到它,我就知道外婆家在哪里。所以当我开始拍照后,这个‘望野眼’的习惯依旧保持着。它逐渐变成了一种游戏,一个叫做‘寻找能够看到东方明珠的地方’的游戏。”徐昕自述。

徐昕的作品里,充斥着宏观叙事,他的视线永远追随东方明珠及陆家嘴“三件套”。电动车后视镜里照射出的东方明珠;老城厢天台后“冒出”的三件套;遮篷破洞中露出的“三件套”;在豫园一角“升起”的上海中心和金茂大厦;赤着胳膊在阳台上乘凉的老人,俯瞰着绵延的红瓦屋顶及火柴盒般的楼房,错综复杂的建筑结构映衬着东方明珠和金茂大厦的轮廓……似乎是不同的景物,但又都有着一个“中心”。

杨树浦一带也是徐昕会反复游走的地方,每次的游走都像是一种奇遇。他发现,这里居然还有那么多当年‘慎余里’的影子,它们如今还是安然地存在着。弄堂门口还是从前没有粉刷的样子,老木头门窗的朱漆都已龟裂。再一抬头,眼前突然出现一座90年代的老厂房,它的样貌和小时候父母的厂子一样,只是如今门房玻璃已经模糊,里头的宝石花疯长,塑料电话也发了黄……一切细节都把儿时并不鲜明的记忆碎片瞬间拉回到当下。“最后,这些建筑和景色消失在了暮色里,变成了我走到终点时的停车场。”

徐昕的影像透过传统寻找现代,也在透过现代追怀传统,在新与旧的对比中,完成了对城市历史的追溯与对未来的期盼。在上海本地人眼里,他的照片弥漫着浓浓的乡愁。

一扇布满盆栽的窗子,犹如一幅加了框的古典画;透过玻璃电梯上的一块玻璃折射出五光十色的陆家嘴,让人分不清是梦还是真实;窗帘下一堆乱如麻的绳子,是“剪不断、理还乱”的日常生活;蓝色的挡板前,废旧的电线杆上缠绕着丝丝枯枝,直刺向昏暗的夜空中;乌云朵朵,一支绿枝直冲云霄,远处的东方明珠、蜿蜒的黄浦江及江边密密麻麻的建筑成为水墨般的背景……

沈天旸作品

这是沈天旸镜头下的陆家嘴,他总是着迷于捕捉和放大微观细节。“当你凝神注视,很多曾经熟视无睹的事物就会翻转,变得既熟悉又陌生,而生命中的明暗起伏由此就会浮现出来。”著名摄影评论家、出版策划人姜纬如此阐释。

丁昱辰则更注重捕捉“色彩”。“我对画面中的色彩不太会做解释,我对它们的标准是‘看起来美’就够了。当色块成为视觉语言被呈现在任何画面上,它的边界就已经存在了。就像人类历史中出现的文明和语言那样,对美的修饰词汇就是不同文明中美学的边界,不可逾越。”

丁昱辰作品

同样拍摄“三件套”,丁昱辰对色彩和景物进行了拉伸,景物变得模糊,陆家嘴的建筑被“幻化”成了一条条不同颜色的长长色块,只剩下光影模糊的金茂大厦的“针尖”直刺云霄。经过处理的照片变成了如意识流般的后现代艺术品,有的又如梦似幻,似乎已经让人分辨不出现实的场景。

三人总是一起去拍、拍同一个地方,但得出的照片却截然不同,带给观众迥异而新奇的观感。正如姜纬评论三人的摄影创作与状态:“他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上海的这些地方,而是他们的上海,携带着各人的性格、身份、经历的标记。”

“城市游隙”主创分享会.

走过三位摄影师的照片,观众仿佛也曾驻足于那些城市的路口和街头。城市的缝隙之间,始终保留着三个年轻人的生命记忆,也保留着上海的成长记忆。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10月22日。展览期间,摄影师们和策展人还为广大摄影爱好者带来两场公教活动,包括10月5日的“城市游隙”主创分享会及导览以及10月14日的“点测光伐?”街头摄影工作坊。届时,三位摄影师和策展人将带领大家走上街头进行实地摄影创作。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通过三位青年摄影师的镜头,观看既熟悉又陌生的上海
跟着三位“90后”摄影师的镜头漫游城市 感受上海的与众不同
“所建即所见”,看三位中荷摄影师的建构探索
摄影师携手作家 这本“上海相册”打开观看城市新视角
熟悉的,陌生的,都会擦肩而过
这个展览来自广美青年摄影师,他们在云南拍下“流水线公主”
摄影好书|陆元敏的《苏州河》:人声杂沓的河域
用镜头讲述的中国故事 “中国摄影四十年”展凤凰中心开幕
影像加文字,展览《上海相册》开启“阅读”城市新视角
第三届巴蜀青年摄影展开幕 20位摄影师近300幅作品参展

网址: 通过三位青年摄影师的镜头,观看既熟悉又陌生的上海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30855.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