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多岁的70后,需要读懂“麦穗效应”,别走回头路
原标题:五十多岁的70后,需要读懂“麦穗效应”,别走回头路
哲学家苏格拉底安排三个弟子,去麦田里寻找最大的麦穗。
寻找之前,他说了一个规则:期间只能采摘一次,只能往前走,不能往回走。
第一个弟子,总是想,后面会有更大的麦穗,因此一路走下去,一无所获。
第二个弟子,急着要得到最大的麦穗,因此摘下眼前的较大的麦穗,却错过了后来的大麦穗。
第三个弟子,观察了很久,然后动身,朝着最大的麦穗走去。
这就是著名的“麦穗效应”。
再看我们70一代人,在生活中,谁都会犹豫不决,也会因为急于求成,导致失败。但是不管怎样,跌跌撞撞地走出去了。
人生的规则就是,不管你收获多少,是否满意,都没有回头的机会。若是你强制自己回来,重复走某段路,但今非昔比——今天的路,不是昨天的路。
正如佛理中的一句话:“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当我们来到五十岁,回头看走过的路,再看看未来,和“寻最大的麦穗”,异曲同工之妙。
01
年轻时:外出求生,头也不回。
小时候,我们多半出生在农村,有着种地的经历。
也许没有种过麦子,但是有种稻子、玉米等。
我们希望自己能够得到最大的“麦穗”,还嫌弃眼下的收获不够。哪能和祖辈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一辈子呢?
初中或者高中毕业,就外出打工,头也不回。那一刻,真的有“仗剑走天涯”的豪气。当年的项羽,破釜沉舟,因此打败了强大的秦军,一举成名天下。
我们开启漂泊,到了异地,也没有电话机,能随时随地和父母联系。因而,厚着脸皮找工作,到处询问:“还要人吗?”
记得我第一次到深圳龙岗的时候,身上只有几十元钱了。为了不至于挨饿,夜里我不住店,而是在桥洞过夜。还随时听一听外面的动静,担心有人来为难自己。
去了好几家职介所,要么是文凭太低,要么是没有工作经验,被拒绝成为了常态。
外面混不好,就回老家?反正我没有想过。
带着一股子韧劲,我在一家电子厂做了保安,然后持续跳槽,谋求更好的工作。
每到过年,村里的年轻人回来了,个个光鲜亮丽,但是内心的苦,却没有几个人说。
有多少70后,是白手起家的?应该很多吧。
动画片《千与千寻》里有句名言:“一直往前走,别回头。”
因为回头,就会前功尽弃,就会打回原形。咬牙走下去,工作会有的,面包也会有,总比在老家待着强一些。
02
中年时:富不还乡,异地安家。
走出校门十多年,同龄人的层次就拉开了。
有人在工厂里,混到了中层管理;有人自己开店铺,还有人开工厂;在老家混的人,也有,但是数量不多。
总有人,富起来了,然后在城里买房。就是混得一般般的人,也在县城落脚了。
城里买房,一方面是考虑到自己的养老,一方面是孩子要读书。
我们已经吃过翻山越岭去读书的苦,我们的子孙就不要如此了。
想一想,小时候背米、带菜上学,住在漏风的教室和宿舍。冬天,宿舍的玻璃破了,就用薄膜堵住。寒风吹过,噼噼啪啪作响。
到了四五十岁,我们开始有积蓄。
曾经在村里,有万元户。现在的我们,有十万元都不奇怪。
但是我们走得越远,越有钱,越发现一个现实——故乡,回不去了。我们手里的“麦穗”,就是一粒种子,在异地播种,或者做成一日三餐。
不回故乡,有好几种理由。
其一,富不还乡的古训,我们有体会。
带着钱回到家乡投资,往往因为转型太难,不能重新融入农村,因而血本无归。半辈子的积蓄没有了,余生就难了。
再说了,小农意识长期存在,也会阻碍我们到农村“大干一场”。
其二,在异地已经安家了,早已习惯。
外地待的时间长了,和周围的人混熟了,环境也适应了,慢慢就减少了对故乡的依恋。
其三,故乡面目全非,回去也是凄凉。
总有一些地方,农村变成城镇;老屋败了,看不到年轻人了,玩伴都不见了。交通偏远的乡村,不太适合未来的发展。
别说故乡已经不能回去了,就是故乡的亲戚朋友,都弄丢了。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
03
老年时:淡定前行,随遇而安。
当我们六十岁,退休了,还要走回头路吗?
有人认为,退休了,去老家养老,种地看风景。门口就是小桥流水。
养一条狗,跟着自己走,还有鸡鸭在增加烟火气。
现实却给出了另一种答案:我们老了,子女就长大了。家庭在轮回。
不工作的老人,就得去带孙辈。
走不动的老人,不能招呼子女都来陪伴自己,而是自己被送到子女的身边,便于子女照顾。
子女进入中年,我们是不忍心让子女太麻烦的。
现在,越发明白一个词语——随迁。
也就是说,很多老年人,要跟随子女一起漂泊。子女在哪里工作,父母就在哪里扎根。
退休,可能是普通人的人生中最大的“麦穗”。但是不能因为退休,就随心所欲,还得顾着大家庭的安排。
再说了,不是所有人的故乡,都适合养老。在城里养老,热闹,医疗条件等,都不错,也是首选。
04
大概是明朝时,太原有一个叫孟敏的人。
他扛着瓦罐去上街。
半路上,摇晃一下,瓦罐就摔下来。他头也不回,继续上街。
路人见状,就喊:“瓦罐碎了,也不回头看看......”
孟敏说:“已经碎了,看它有什么用?我前面还有更重要的事情。”
诗人顾璘明知道孟敏的典故后,作诗一句:“生涯嗟蓬飘,世事付甑破。”
回头看,人生破破烂烂;往前看,还要修修补补。五十岁之后,我们都要何去何从?往前走就对了,重走来时路,也是另辟蹊径。
一片麦地里,麦穗黄澄澄的,麦穗有大有小,抓牢了,就是收获。
一段人生路,脚印有深有浅,但都代表过去,出发吧,前路漫漫。
昨天已经过去,别遗憾,明天会更好。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五十多岁的70后,需要读懂“麦穗效应”,别走回头路
五十多岁的70后,不管有没有存款,都要帮儿女“四种忙”
年过五十的70后,不管你多厉害,都要读懂《红楼梦》里的三副对联
五十多岁的女人长这样,你喜欢吗
年过五十才懂得,有出息的70后,有三个过人之处
古人说:“人过五十,穷不管2事,富不管2人”,70后值得一看
女子和70多岁的老人结婚,老夫少妻依然过得很甜蜜
被这位70多岁的老奶奶整破防了,自己过的一团糟……
巩俐为何嫁70多岁的法国老头,心甘情愿做第四任夫人,是何原因?
爱我别走歌词 爱我别走歌词是什么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195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95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9119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82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81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45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3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76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7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