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王府博物馆举办IP圆桌讨论,《洛九针》《名门医女》引热议

原标题:​恭王府博物馆举办IP圆桌讨论,《洛九针》《名门医女》引热议

新京报讯 10月9日,在恭王府博物馆举办了题为“IP展现传统文化之美”的圆桌讨论。恭王府博物馆副馆长王静、北京大学副教授丛治辰、阅文集团内容运营部总经理杨沾、白金作家希行、聚禾影画董事长刘畅参会。在圆桌上,希行的作品《洛九针》《名门医女》作为话题案例,其IP的文化价值与产业价值受到专家一致认可。

“IP展现传统文化之美”的圆桌讨论,自左起为丛治辰、王静、杨沾、希行和刘畅。

讨论首先围绕网文IP与传统文化特别是非遗的跨界来进行。

王静介绍了恭王府博物馆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在非遗的展演、展示与研究方面,所开展的创新性工作和取得的成绩,并充分肯定了网文IP创作与非遗的跨界效果:“与阅文集团的跨界合作从初衷来讲,就是想探索非遗传播的新渠道,激发非遗传播的活力。从效果来看,通过三年推广计划开展网络文学和音乐创作的方式,使更多的年轻人关注非遗。作为征文大赛的金奖,95后作家‘金色茉莉花’在作品《我本无意成仙》中呈现了诸多非遗元素。在吸引年轻人的关注方面,跨界合作充分达到了这样一个目标。”

杨沾认为网络文学和非遗的结合未来有三点深入空间,第一网络文学是一个大众文学的文化品类,是面向主流用户的主流审美和主流价值观的;第二网络文学是一种开放的创作;第三网络文学的用户越来越愿意把爱好当事业。“所以像网络文学这样把非遗讲得有趣又翔实又持续创新的文艺类型,一定会诞生出真正能够破圈影响更多人的优秀作品。”杨沾表示。

《洛九针》《名门医女》等知名古言小说的作者希行认为:“古言IP离不开传统文化,而《洛九针》突出了传统工匠的特色,读者通过作品对古代的传统技艺产生兴趣的话,会自觉地去进一步了解。”

刘畅用已经完成改编拍摄的希行作品《名门医女》举例,认为“这部作品在古言小说的框架下将中国传统的中医文化细致深入地向年轻读者展现”。她表示:“希行的作品总是能非常好地将市场需求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点点滴滴结合在一起。”

最后,嘉宾们分享了对包括《洛九针》《名门医女》在内的传统文化IP的影视化期待。

本次圆桌也是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与阅文集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三年计划”的一部分。

编辑 佟娜

校对 李立军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恭王府博物馆举办IP圆桌讨论,《洛九针》《名门医女》引热议
6万多部非遗题材网文“争锋”,《我本无意成仙》摘得金奖
“阅见非遗”首届征文大赛带来6万余部非遗题材作品
“阅见非遗”首届征文大赛带来6万部非遗题材作品
第十二届恭王府海棠雅集举办
北京恭王府博物馆迎来“会呼吸的艺术品”
“恭王府服饰秀”将首次亮相法国巴黎
“阅见非遗”青年网络作家采风活动走进恭王府
第十二届恭王府海棠雅集举办,70余位文艺大咖共赴“诗词盛宴”
恭王府发邀请,6万部网文写非遗

网址: ​恭王府博物馆举办IP圆桌讨论,《洛九针》《名门医女》引热议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32183.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