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史上的“哥德巴赫猜想”“天书”敦煌曲谱被破译

原标题:音乐史上的“哥德巴赫猜想”“天书”敦煌曲谱被破译

敦煌 “天书”的原稿躺在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里,变成一卷质地暗黄、风化严重,仿佛一抖就碎的纸。这卷编号为P3808的纸,一面是汉字写的佛经,一面写着稀奇古怪的符号。乍一看,这些符号类似日本文字,细读,又什么文字也不是。这个卷子,是法国探险家伯希和从敦煌藏经洞的四万多卷卷子中发现并带走的。当时,谁也不知道这些古怪符号是些什么东西。

上世纪三十年代,日本学者林谦三首先提出,这是一份乐谱。如果这是真的,那么,解读了这卷古谱,人类将有可能听到千年以前已成绝响的声音,音乐史上那些抽象、干涩的文字将变为五色缤纷散发着幽香的仙音。无形无声的古代音乐史将被改写。

自林谦三开始,不断有人试图解读这份古谱。不同国籍不同民族的人们,都以毕生精力的投入换一个有始无终的谜题。眼前的天书仍是天书,读不懂,猜不透。这道国际难题是被称为音乐史上的“哥德巴赫猜想”。

这是咱们五代后唐时期抄录的琵琶所用的乐谱。早些年前被一个名叫伯希和的法国人从敦煌抢走了这批经卷,而其中三卷,也就是大家刚刚所看到的这些图片中的文字则是经卷背面分辨是令人难以解读的《敦煌曲谱》。

1992年10月初,由敦煌文化出版社和甘肃音像出版社联手推出的《敦煌古乐》图书和音带,自豪地向世人宣布:“敦煌曲谱”的研究和破译获重大突破;多年来中外敦煌学者未能解读的这一“敦煌学之谜”,终由中国甘肃学者揭开。

席臻贯

“敦煌古乐”指1900年在莫高窟藏经洞发现的一卷唐代琵琶谱手抄本,共25首曲谱,现藏巴黎国家图书馆。这是目前国内外仅存的唐代乐谱,也是现存的世界最古老的歌舞音乐语言,因其谱字古奥,难以索解,素称“天书”。80年来,几代中外敦煌学家孜孜不倦对其识读攻关,虽有所获然皆未洞悉其奥。近10年中,甘肃敦煌学家席臻贯先生呕心沥血,独辟蹊径,从对敦煌遗书中古代舞谱和唐代乐器法的研究入手,找到了唐乐节律及和声规律,终将该古谱全部解译。

1992年10月10日,《敦煌曲谱》终于大公于天下。科学家以及中国的史学家最后破译出这三卷天书的基本信息是用汉字中笔画最少的字组成的,其中有很多都是汉字的部首,比如,“一、|、七、八、匕、几、乙、厶”等二十种形态,也有学者称这些谱字为“省文”、“半字符号”。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些我们看不懂的点画类的标记符号,微信符号可能包含了节拍,反复,调适,速度,以及力度,演奏方法等含义。但是大家看到的很多符号依旧是没有最终的解答。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音乐史上的“哥德巴赫猜想”“天书”敦煌曲谱被破译
著名作家唐国明于华东师范大学获奖的名篇《这样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1与3x+1》
香港年轻人的文化守护:古谱入新音 重塑数十首敦煌音乐
从韩美林《天书》到姚晨《远渡》 国家大剧院呈演美术与音乐融汇之美
《远渡》首演 进入《天书》世界
音乐剧《飞天》音乐会在甘肃敦煌震撼上演
作曲家姚晨对话韩美林,让《天书》乘着声音的翅膀飞起来
著名作曲家谭盾谈《敦煌·慈悲颂》创作:唐代音乐的“活化石”在泉州
以韩美林《天书》为灵感 姚晨新作《远渡》于国家大剧院完成世界首演
诗乐盛典“听见敦煌”金响演唱《那一世》诠释敦煌文化的魅力

网址: 音乐史上的“哥德巴赫猜想”“天书”敦煌曲谱被破译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32353.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