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译者邹鲁路:约恩·福瑟值得被更多人看见
原标题:专访|译者邹鲁路:约恩·福瑟值得被更多人看见
在2023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公开后,约恩·福瑟的作品《有人将至:约恩·福瑟戏剧选》瞬间登顶豆瓣读书热搜榜第一,挪威作家约恩·福瑟是谁,他写出了怎样的作品?要进入福瑟的戏剧世界,阅读他的作品是第一步。日前,约恩·福瑟的中文译者、上海戏剧学院教师邹鲁路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专访,让我们从她的视角去看看这位性格内敛的挪威作家为何能写出如此直击人心的文字。
约恩·福瑟作品中文译者邹鲁路
译介福瑟二十年
“在我心中福瑟是一个伟大的作家”
我们在网上能搜到两本约恩·福瑟的戏剧选中译本,均由邹鲁路翻译,已出版近十年了,但邹鲁路告诉记者,其实远在这两本戏剧选出版之前,她早就开始了福瑟作品的译介推广,到今年正好快二十年了,这趟漫长的旅程还将继续,“在我心中福瑟是一个伟大的作家,如果不是因为这个,我也不会花费二十年的时间专注他的作品,人生能有几个二十年呢。”
译介福瑟作品的旅程要追溯到2004年。那年,上海戏剧学院的戏文系老教授李婴宁老师前往挪威进行学术访问,她带回了一本英文版的《有人将至》,这也是福瑟的戏剧代表作。李婴宁将剧本交给了《戏剧艺术》期刊的副主编、著名编剧家曹路生,“曹老师看了剧本后感觉这位作家很独特,想要找一个比较好的译者来翻译,于是便把本子交给了我。”
邹鲁路拿到剧本后飞速的看完了,一看完就给扔进了抽屉锁起来,三个月不敢再碰,“我人生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阅读体验,第一次读的时候感觉好像天外飞来一个超大陨石,直直的击中了我的心。”福瑟笔下的文字仿佛把人们心中最黑暗最隐秘最不敢碰触和面对的角落给挖掘了出来,“我砰一下就给锁起来了,不敢面对,觉得我的天呐怎么会有人能写出这样的文字。”三个月后,曹路生一通催稿电话就打了过来,“我就乖乖的拿出来开始翻译了。”
《有人将至》的中译本最初发表在了《戏剧艺术》的外国戏剧专号上,实际上在2009年之前,福瑟戏剧选中的五个剧本都已经翻译完了,直到2014年才集结成书出版,在这期间,上海戏剧学院和包括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在内的重量级演出单位和剧团,一直在戏剧舞台上以演出来反复检验着剧本文本,学院导演系和表演系也曾将福瑟的戏剧文本作为课堂专业训练和舞台创作的素材。在排练过程中,邹鲁路与艺术家、老师和学生们一起度过了难忘的时光,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重返福瑟戏剧的精彩文本,不断加深认知和感受,“这个过程是非常迷人的。”
2009年挪威举行了卑尔根国际艺术节,当年正值福瑟五十周岁,艺术节主办方举办了福瑟五十周岁庆典,邀请世界各地的导演、剧团演出福瑟的剧本,邹鲁路受邀参加艺术节,在春寒料峭的五月,她第一次见到了福瑟,“非常难忘,我和福瑟先生在雨中漫步,去拜访了他在城中时常驻足的饭店、酒吧与剧场,一路上谈论着戏剧、人生,他向我絮絮诉说着家族农场是如何传承到他手上而他身为职业作家无法专心务农的一筹莫展,诉说着他父母的近况。”在卑尔根的十四天整整下了十二天的雨,这段雨中旅程令邹鲁路难以忘怀。这么多年来,作为译者的邹鲁路和福瑟已成为了好朋友,两人常通过电子邮件交流。
约恩·福瑟
安静,害羞,略微有点社恐,这是福瑟留给邹鲁路的第一印象,“但他一旦跟你打开心扉,你就能感受到他真的非常真诚。我始终觉得我和福瑟先生的交流是两个灵魂的对视和对话,作者和译者之间的沟通默契是一个灵魂看到另一个灵魂。”在福瑟的剧本中有一句话是“一切有时”,说的是生命中该发生的事一定会发生,时机到了一定会相遇,“这么美好的文字也一定会被更多人看到,我对此感到非常开心。”
诺奖瞬间:手机信息都爆了
获奖的意义在于让更多人看见福瑟
北京时间10月5日晚七点,诺贝尔文学奖正式公布,当时是挪威时间的下午一点,开车行驶在乡间小路上的福瑟接到了诺奖的电话。在大洋彼岸的上海,那一天的傍晚邹鲁路没带手机出门散步去了,“我回家一看天呐手机信息爆炸,我才知道了这个信息。”
作为译者,邹鲁路对诺贝尔文学奖有着平和的心态,这一点和福瑟相通。在诺奖之前,福瑟就已经获得了四五十个国际国内的大奖,在诺奖候选人热门榜单上也有十多年了,对于得不得诺奖这件事早就淡然处之了,“当然,诺贝尔文学奖是一个巨大的荣誉,福瑟也非常开心,但我觉得这个奖项更大的意义在于它让更多人去知道了这位伟大的作家。”
事实也确实如此,对于国内的一般读者而言,约恩·福瑟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名字,当大家想要去阅读福瑟作品时,却只能发现实体书已经绝版了,微信读书等在线阅读平台也没有上架正版的电子书。
对福瑟的作品稔熟于心的邹鲁路这样诠释福瑟的戏剧文学风格,她认为尽管外界将他评价为“新易卜生”,但福瑟的作品是迥异于易卜生式的社会问题剧,初读他的作品最为醒目的特点之一或许是徘徊在其中荒诞派的影子——品特式的重复与静场。真正使福瑟作为一个戏剧家不朽的是他具有鲜明个人烙印的“福瑟式”美学与戏剧风格,剧作中无处不在的诗意与暗涌是他对所有在时间荒原上相遇的人们所怀有的无限悲悯之情。正如瑞典学院给福瑟的颁奖词所言:“因他另辟蹊径的戏剧与散文,赋予生命中那难以言说的一切以声音。”
“我很希望大家都能走进剧场去看福瑟的戏剧演出,看过表演后相信更多读者会更加充分的理解感受文本,戏剧文本的灵魂,很大部分是在舞台上呈现的。”仅从文本阅读来看,福瑟的戏剧作品中有不少大段的独白,“阅读确实是有门槛的,但正因为这些文字技巧,它才能够揭示我们内心更为深层次的东西。”
译林即将推出最新版福瑟作品中文版
让我们相约2024年
这些年来福瑟也一直在推出新的作品,国内的读者要怎样才能跨过语言的鸿沟看到呢?别着急,2024年初最新版的福瑟作品中文本就将由译林出版社出版了。译林出版社总编辑袁楠透露,译林多年来都非常重视和高校研究机构保持沟通联系,在邹鲁路老师的参与下译林与上海戏剧学院建立了合作,“我和邹老师在机缘巧合中谈到了北欧文学与福瑟,福瑟在世界文学视野中非常受欢迎,但中国译介确实太少了,我们和编辑部门讨论后决定整体打造作家、译介福瑟多部作品,福瑟将深度进入中国外国文学出版社视野和读者阅读。”
最先和读者们见面的将是福瑟本人最钟爱的小说作品之一的《晨与夜》,这也是福瑟推荐邹鲁路翻译的,“《晨与夜》以约翰尼斯的父亲在他妻子临产时的想法开始,以约翰尼斯自己在开始一切都完全一样但又完全不同的一天时的想法结束。这是一部关于生命意义的美丽梦想的很棒的小说。”袁楠介绍到。
编辑部在和邹鲁路商讨后一致认为,“戏剧家福瑟”已为大家所熟悉,“小说家福瑟”同样重要,《晨与夜》将首先出版,紧随其后的是“七部曲”:《别的名字:七部曲I-II》《我是另一个:七部曲III-V》《新的名字:七部曲VI-VII》,这是福瑟最重要的代表作,也是颇具传记色彩的虚构作品,《新的名字》入围国际布克奖短名单和美国全国图书奖文学翻译奖短名单,目前,邹鲁路正在翻译这些作品当中。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校对 徐珩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诺贝尔文学奖|译者邹鲁路:福瑟的作品有普世性
诺贝尔文学奖|约恩·福瑟《秋之梦》 :透过裂痕看到光
约恩·福瑟获诺贝尔文学奖,其作品《晨与夜》等将在国内出版
约恩·福瑟得诺奖并不意外|专访译者李澍波
莫言曾这样谈约恩·福瑟:他的剧作高度诗化
诺贝尔文学奖|约恩·福瑟曾在上海,观看个人作品中国首演
约恩·福瑟,本不喜欢戏剧,却因此获得诺奖
诺奖文学得主为什么是他?武大汪余礼教授谈约恩·福瑟
约翰·福瑟《三部曲》等代表作将推出中文版
挪威剧作家约恩·福瑟获诺贝尔文学奖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7973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70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851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80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3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20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0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71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5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