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味儿,《芬芳》有味道
原标题:河南味儿,《芬芳》有味道
极目新闻记者 徐颖
通讯员 商晓艺
中国作协“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重点关注的第二批作品陆续出版,作家周瑄璞历时两年、七易其稿创作完成的长篇小说《芬芳》由作家出版社推出。
周瑄璞,祖籍河南省临颍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文学院签约作家,鲁迅文学院第十三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
极目新闻记者获悉,周瑄璞的小说新作《芬芳》聚焦河南颍河一对在贫困中跋涉成长的兄妹,着重讲述烈芳等女性沉浮跌宕的命运,描绘了一个大家族中四代数十人的众生相。小说以充满美善的笔触书写小人物的奋斗历程,记录他们精神的蜕变,再现了中原乡村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至当下的历史变迁,文字中饱含对故乡热土深厚质朴的热爱与眷恋。
方言都是古汉语,可以闻到泥土的芬芳气息
这本书比较有意思的是,对故事发生地几十年发展历程的描绘中运用了当地特色语言,这些语言被单独整理出来,以卡片的形式附在书中,可以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比如:不郎盖、载嘴儿、丧眼摆呆……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可以切身体会到故事中人物的神态表情,感受他们的无奈、倔强,甚至可以闻到河南泥土的芬芳气息。
比如“我说,下车走多使得慌,几百里地,俺又不是憨子,给腿扛劲哩?”读来,可以感受到来自河南的幽默诙谐。
为什么要使用这些方言?作家周瑄璞回答说:方言会使文学作品更加生动鲜活,富有生活气息。它的魅力在于似懂非懂有所懂,它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结合上下文。第一次出现不懂,第二次出现不懂,第三次出现时,噢,有些懂了。所以,文学作品中的方言也不需每个都去注解,要相信读者的领悟能力。
周瑄璞说,其实方言都是古汉语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非常雅致。比如《水浒传》《红楼梦》中的很多词语,河南老家还在用着。比如罗唣、觳觫、相遇、精细、日西、天待黑……这些词,好听又文雅。“河南人自带幽默,是在长期苦难生活无奈之下自我开解的一种方式。总不能被生活硬生生压死吧,于是柔软而顺滑,产生了自嘲和幽默,而好的文学作品,也应该有适当的幽默感,当然要有个尺度,不能流于油滑,而是参透生活后依然热爱生活的达观和纾解。”
一个地方的吃食也包含一个地方的文化
除了方言之外,书中还涉及了很多河南食物,或者制作河南食物的过程。比如,包扁食、熬胡辣汤、踏菜馍、炸咸食菜、蒜面条、红薯糊涂、调葱花、江米团、米花糖等。
对此,周瑄璞说,“在物质贫困的年代,它们都是美食,并不是有多好吃,而是原汁原味童年的记忆,有时候我们吃的是回忆和时光、以及历史。比如我老家的烙油馍,我在其他地方没有见过,但是到山西洪洞县,见到了完全同样的做法。我站在那个小店门口,心中一暖。那么我老家的烙油馍,肯定是当年移民时祖先带过来的。知道了这一点,我对它的情感,那就不单单是一个吃食了。现在每次从老家回西安的时候,让邻居给我烙几张油馍,带到西安吃好几天。”
周瑄璞说,吃烙馍也是文化传承。烙馍都是在鏊子上烙熟的,从前烧鏊子用的是麦秸,河南人形容一个人性子急,说是“麦秸火性”。
让大地上默默一生的那些乡亲,被更多的人看到
谈及入选“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周瑄璞深有感触地说,从她个人有记忆开始后的四五十年,亲眼看见生活发生了巨大的、从前想都不敢想的变化,那么几十年后,还会发生什么?所以这些真实发生过的历史,就很有必要书写下来,因为它不可复制。
周瑄璞说,大地生生不息,大地上的人们绵绵瓜瓞,都是为了过上美好生活而奋斗。文学作品有很强的纪实功能,书写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们,真诚地表达着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告诉世人中国人曾经这样生活,这是她写作的初衷和动力,“我想让大地上默默一生的那些乡亲,被更多的人看到。”
(本文图片及出版资料由作家出版社提供)
(来源:极目新闻)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京味儿作家崔岱远创作儿童绘本 讲述“二十四节气好味道”
对京味儿艺术的认真探索
“绿庄园”的芬芳
咖喱味儿的solo哈哈哈哈哈
大戏论坛|《簋街》中品新京味儿:北京是能包容新老北京人的北京
木偶牵出年味儿来
朱一龙主演《人生大事》发布“后劲十足”片段 太“有味儿”!
用嗅觉创造情景,5月的芬芳当与自然相接
封砺:记忆里的芬芳
京味儿话剧《清水堂》折射社会变迁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7928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58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813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75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0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14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0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68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2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