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故事从1983年开始》:青春的记忆,时代的映照,精神的传承
原标题:《我们的故事从1983年开始》:青春的记忆,时代的映照,精神的传承
45万字、475页、144篇文章
211位同学的
感人事、难忘事、奇特事、有趣事
《我们的故事,从1983年开始》
一本致敬青春、致敬师长、致敬时代的
集体创作之书
一部华中师范大学建校120周年的
献礼之作
ISBN 978-7-5769-0125-2
定价:98.00元
《我们的故事,从1983年开始》是华中师大政治系政教专业八三级同学集体撰写的回忆录,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由华中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原政治系)政教专业八三级学生会主席、团总支书记,长江日报报业集团原副总编辑、原武汉晚报总编辑范洪涛与湖北教育出版社原总编辑陈冬新主编,政教专业八三级同学撰写,时任该年级辅导员、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李东升和山西大学校长黄桂田作序。全书144篇文章分为“桂子韶华”“同窗情长”“师恩如海”“风帆正劲”四个篇章,讲述青春飞扬的学子在桂子山的初遇、学习与成长,毕业之后牢记华师校训在祖国各地干事创业、建功立业的故事,展现40年的同窗情深、师恩难忘、桂子情长。
美好莫过于青春
韶华时代的桂子情印于寸心,那些人那些事想起来便内心充溢着温暖和美好。
第一次离开家乡到武汉求学,第一场篮球赛收获友谊,头一回住集体宿舍室友帮助洗衣,第一次生病被同学集体送往医院,第一次参加团日活动到磨山野炊……这些大学四年的点点滴滴,虽时隔40年,依然记忆犹新。
民国风的学生宿舍、梧桐掩映下的主干道、食堂的大肉包早餐,六毛钱一瓶的啤酒,每个周末的露天电影放映,宿舍卧谈哪部电影里的“小花”最美,运动会上山呼海啸的呐喊,章开沅校长海外访学归来的报告,睡懒觉被辅导员掀被子赶去上课,教室和图书馆占座椅,英语成绩差同学帮忙补习最终期末考试顺利通过……一个个场景、一串串小事,构成了青春年华,构建了桂子山记忆。
永不落幕的爱
“爱在华师。”
这本书里,有师爱如山。辅导员指导迷茫的学子规划大学学习生活,抉择工作去向,引领学生脚踏实地永远向前、向善;专业课教师学识渊博、循循善诱,帮助学生打下扎实学问根基;体育老师的关怀与信任,让学生养成了爱思考爱运动的习惯,收获了阳光的心智和健康的体魄……
这本书里,有同窗之爱。《四载同学,一生朋友》里,“我”与一位同学在大学里一见如故,毕业后虽远隔千里,却依然心相连心相通。《感谢生命中那个叫“大学同学”的人》里,同学是有难相助的学伴,是一块“冒险”偷看连场电影的玩伴,是一路同行一路歌的旅伴。《感动于“爱在华师”》里,刚刚毕业的“我”到异乡报到,没有落脚地,是同窗主动热情安排食宿;毕业十年后同学工作顺道来访,没顾上吃饭,只为见一面聊上半小时。同窗四年,同学情一世,不因距离而疏远,不因时间而冲淡。
“华师之爱”,不仅体现于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更体现为爱的沐浴和人格熏陶。老师的关爱,同学的友爱,充满爱的教育,让学子懂得了感恩和博爱,学会了如何爱人爱己。
心中有梦,脚不停歇
八三级这一批学子,多出生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经历了物质贫乏的时期。入学之初,有的偏远地区的同学要坐车辗转六七天才能到校,往返火车票是一笔巨款;有的同学依靠助学金才能完成大学学业;有的同学参加高考前曾回乡务农数年……他们有强烈的改变命运的愿望,格外珍惜难得的学习时光。在灯火通明的自习室,他们孜孜不倦地埋头苦读,如干涸的土地啜饮甘霖一般尽力吸取知识,增长才干。
大学时期打下的扎实根基,使他们毕业时满怀信心走向祖国各方。大学时期种下的奋斗火种,促使他们不断超越自我,自立自强。他们有的回到边远的家乡,教书育人,初心不改;有的穿越苍凉戈壁,在新疆服务整整20年;有的扎根大山深处和基层乡村,进行精准扶贫,引领乡村振兴;有的在高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有的从一线教师到教育管理,从教育战线到政界商界,多次转型。
他们充满激情的大学生活,奋发进取的人生经历,折射了改革开放的历程,留下了教育强国、民族复兴的发展轨迹。在波澜壮阔的时代,他们绽放出自己独特而绚烂的生命光彩。
桂子山是金山银山
书中说:“桂子山上有矿,是我的金山银山。”八三级学子在桂子山扬帆启航,在时代中勇敢前行,一生拼搏,底气和勇气来源于桂子山。
这个来源首先是“爱”。章开沅先生曾经这样解读“爱在华师”:“爱是教育的本源,爱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这种爱是大爱,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爱民,教育老师要爱学生。求学于桂子山的学子,体会到华师之爱,也把这种爱传递下去。其次是“求实创新,立德树人”的华师校训和“忠诚博雅,朴实刚毅”的华师精神,它烙入灵魂,指引学子毕业后奋勇前行。
王洪清的毕业纪念册上,吴志龙老师的留言是:“诚实无华是做人美德,如果能与远大抱负紧密结合,就会焕发更灿烂的光华。”老师的鼓励,使学生毕业多年后求索不止,于35岁考取武汉大学研究生继续深造,年近花甲依然奋战在教学一线。大学之前怀有作家梦的李建军,受到师范教育的文化熏陶,悄然种下教育事业的火种,毕业后凭借过硬素质站上讲台,先后在5所高校服务30余年。遍栽桃李报春恩的宋法宝,执教中学数十载,坚持“施教以仁”,培育了大量时代需要的人才,他的心声是“两鬓生霜情未了,回来还做护花人”。
青春从这里开始
事业在这里奠基
40年前结情缘
40年来长相忆
百廿校庆重聚首
共话难忘同窗情
他们的故事
从1983年开始
还远未结束
期待精彩续篇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真性情、青春感、时代性,《梦中的那片海》青年群像提纯时代色彩
争当劳模的青春记忆(书里书外)
通过故事传承我们的文明,传播我们的思想
律政大戏《庭前》映照时代变迁
《我们的歌》第四季官宣 用歌声讲述“光阴的故事”
以“榜样之镜”映照“青春之我”
追寻红色记忆 传承红色基因
五四精神传承有我|用青春诠释“警色人生”
时代的记忆与历史的乡愁
程永新:青春里的文学,文学里的时代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902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646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40346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278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294
- 6霍启山与霍启仁对嫂子郭晶晶的 29436
- 7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436
- 8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481
- 9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682
- 10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