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明竹编入选首批“非遗四川·百城百艺”四川非遗品牌名单

原标题:道明竹编入选首批“非遗四川·百城百艺”四川非遗品牌名单

为加快培育建设四川非遗品牌

增强非遗传承活力

推动四川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按照“非遗四川·百城百艺”

四川非遗品牌建设工作方案

日前,省文旅厅正式对外发布

首批30个“非遗四川·百城百艺”品牌

其中,崇州道明竹编

凭借良好的保护、传承、发展体系

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

丰富的艺术内涵

多元的产业形态

成为成都市3个入围的品牌之一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道明竹编,拥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早在汉代就以“羌筒”为最初形态,成为丝绸之路的畅销品。历史上道明竹编一直是巴蜀地区重要的生产生活物资,广泛应用于农业工具、生活用具。

从清代初年至今的300多年时间里,道明镇竹编经历了由粗到精,由简到繁的发展过程,逐步拓展为涵盖篼、篮、盘、瓶、灯、扇、盆、椅、画近15个大类,拥有800多个花色品种,衍生仿古家具、竹丝彩绘、茶具餐具、首饰装饰、艺术装置等细分门类,凭借新颖独特的外型、实用耐用的材质、文艺创意的美学,成为天府蜀风、成都雅韵的代表,畅销旅游纪念市场,进入亚马逊等全球购物网络。

目前,道明竹编保留有完整的去青、剖片、日晒、划丝、染色等工序,传承有规范的编、绞、琐、插、拉、穿、扣等工艺技法,完成了从生产生活用品1.0时代、初加工装饰产品2.0时代、定制化家居及旅游纪念品3.0时代、大型展陈及文化作品4.0时代、精品创意及元素植入5.0时代的迭代升级,催生竹艺工坊、鲜道·幸福里5家规上服务业企业,竹产业产值年均增长超11%,年营收实现1.2亿元,仅在核心景区竹艺村就带动周边6000余名群众就近就业。

崇州充分发掘道明竹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资源禀赋,先后引入中央美术学院、澳大利亚竹产业研究院等院所,建成中央美院传统工艺工作站、中英创意设计实验室等平台,与40家文创设计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组建公园城市乡村表达设计师联盟。

以竹产业为核心,崇州已经培育出道明竹编、竹艺村等文旅品牌,通过文化元素、创意设计的“增值”,推动生态康养、休闲观光、民俗体验等新兴产业的融入,实现了生态、文化价值的转化,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实现了致富增收,使得道明竹编成为了乡村振兴落地落实的重要抓手。通过将传统竹编工艺与现代设计美学、川西林盘风光巧妙融合,建成各具特色的民宿客栈、康养步道、农家文化大院,彰显竹生态与竹工艺之美,带动乡村旅游蓬勃发展,促进传统乡镇转型升级。

今年,同为90后的张定娟凭借一款竹编手机壳登上微博热搜榜,赢得许多网友点赞。因喜欢竹编,她从成都大学产品设计系毕业后便投身竹编的学习和推广。“我希望利用自身所学,探索竹编新的表达形式,让竹编更加贴近现代人生活。”

结合市场、打破常规,为竹编艺术注入创新的妙思,年轻的传承者们“织”就一条连接千年传统工艺和当代人日常生活的桥梁。如今,崇州成立了“道明巧妹子竹编专业合作社”,免费向当地妇女、老人等群体教技术、送岗位,帮助村民实现居家灵活就业。在道明镇,依托特色竹编,网红建筑“竹里”、竹艺村和竹艺公园“三竹共立”的格局已初具形态,吸引成都、四川乃至全世界游客前来打卡。

崇州围绕道明竹编,采取以竹艺村为突破口,以点带面带动整体推进,初步走出一条以AAAA级林盘景区、非遗竹文化、文化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之路。道明镇竹编激发了乡村全面振兴内生动力,促进群众共同富裕,影响力持续提升。

目前,崇州着力推行“产业+文旅”“产业+服务”等模式,把竹编产业园区作为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编制竹编生态产业园区发展规划,以非遗竹编设计为媒,招引培育创客人才发展竹文创产业,振兴道明非遗竹编产业,多业态融合打造区域性品牌。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夹江·竹纸”入选首批“非遗四川·百城百艺”四川非遗品牌
外国运动员体验四川非遗技艺
四川遂宁竹编赵氏家族:非遗里的家风 编织乡村文化振兴新图景丨天府好家规
在街头走一走 成都大运会代表团体验四川非遗技艺
7月非遗传播活力数据解读:大运会、“村超”等大型活动拉动非遗传播活力提升
四川壤塘非遗传习创业园:非遗“软实力”造就致富“硬支撑”
周五的崇州,精彩非遗表演开启道明国际竹文化周序幕!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非遗进校园 文化共传承
玩转指尖非遗 感受竹编魅力
致敬退役军人!他们开展非遗竹编体验活动

网址: 道明竹编入选首批“非遗四川·百城百艺”四川非遗品牌名单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34159.html
所属分类:品牌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