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原标题: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重阳节
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日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
“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
“九九”两阳数相重
故曰“重阳”
因日与月皆逢九
故又称为“重九”
九九归真,一元肇始
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
吉祥的日子自然少不了传统习俗
来看看古人们的诗句中
有哪些重阳习俗吧
登高
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
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登高风俗其由来大致有三
其一是源于古人的山岳崇拜
其二是源于“清气上扬、浊气下沉”的气候
其三是登往高处乘清气升天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唐·杜牧 《九日齐山登高》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赏菊
至唐宋时
重阳赏菊成为风俗
宋代
菊之名种培植繁多
盛况逾越前代
成为当时城市居民的一大活动
是节东篱菊,纷披为谁秀
唐·杜甫 《九日寄岑参》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唐·白居易 《重阳席上赋白菊》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唐·孟浩然 《过故人庄》
饮菊花酒
菊花酒
在古代被看作是
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汉代已有重九日
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的风俗
饮菊花酒的时代
一般认为是从晋代陶渊明赏菊饮酒而来的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唐·岑参 《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宋·李清照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佩茱萸
重阳节有佩茱萸的风俗
因此又被称为“茱萸节”
茱萸雅号“辟邪翁”
人们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
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唐·杜甫 《九日蓝田崔氏庄》
此会应须烂醉,仍把紫菊茱萸,细看重嗅
宋·苏轼 《醉蓬莱·重九上君猷》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唐·孟浩然 《九日得新字》
重阳美食
重阳节前后
蟹肉肉质鲜美,蟹黄肥厚
吃螃蟹便成为了重阳节的传统习俗之一
此外,重阳节吃重阳糕
寓意步步登高
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归去气钱烦里社,买糕沽酒作重阳
宋·崔鶠 《和吕居仁九日诗》
酒味已醇新过熟,蟹螯先实不须霜
宋·韩琦 《九日水阁》
糗糕菊酒迎凉脯,且鲸吞、沉醉何妨
明·高濂 《高阳台 重九》
2012年修订通过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
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
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
有长久长寿的含意
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
所以,看到这里
别忘了给家中老人
打个电话
问一声好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重阳节的诗词?
重阳节又有哪些独特的习俗?
评论区等你
来源:半月谈新媒体
监制:孙爱东
主编:王新亚
责编:褚孝鹏
校对:秦黛新 张子晴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重阳节 | 年年逢重阳 岁岁皆平安
共度重阳 同庆安康
尊老敬老不止在重阳
蔡慕兰《欢度重阳》
爱在重阳 情暖德州
(图表·插画)[重阳节]重阳赏菊
重阳重读长城的故事
今日重阳!别忘了向家中父母长辈道一声问候
新绛:戏曲下乡迎重阳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7973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70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851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80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3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20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0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71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5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