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海华作家张翎:如果说《归海》是传奇,它就是水的传奇

原标题:著名海华作家张翎:如果说《归海》是传奇,它就是水的传奇

10月21日下午,著名海华作家张翎新书《归海》新书发布会在京举办。本次发布会由作家出版社主办,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文学评论家吴义勤,著名作家、《归海》作者张翎,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文学评论家丛治辰、作家出版社总编辑张亚丽出席活动。发布会由张亚丽主持。

新书分享会现场 左起:张亚丽、吴义勤、张翎、丛治辰

张翎的全新长篇小说《归海》,借助一位中国普通母亲的身世传奇,拆解出一段段不为人知的历史编码。我们跟随女儿的足迹,在血泪飘零的中国历史深处,与一个生命再度相逢——含辛茹苦的糙母亲、战斗英雄的好妻子、野战医院的军护士、战乱年月的阶下囚——我们就此辨识出一位女性不言可喻的苦难、泪水与创伤,并也铭记下一位母亲的坚韧、智慧与勇敢。小说通过袁家母女的情感流变,探寻了中国女性的人生磨难与命运浮沉,并延伸至二十世纪中国历史上个体生命的苦难记忆。《归海》不完全是私人记忆与历史之间的取予纠缠,它还揭示出一重跨越国界民族的、省思战争创伤的世界性视野,呼唤着一份在跨文化语境中构建并实现创伤认同与情感疗愈的现实性皈依。

《归海》的诞生缘起与双语写作

作为“战争的孩子”三部曲的中篇,《归海》保持了张翎对灾难、创伤及其疗愈等话题的关注。谈及创作缘起,张翎坦言:“我一直都很关注灾难和创伤,当然包括战争题材。很多人会问我:你是个女作家,你的作品为什么与女性作家写的不是一类题材?其实,我最广为人知的作品是《余震》改编成电影《唐山大地震》。虽然我并不认为这是我创作的最好作品,但是从2007年开始,我就关注灾难、战争、创伤的问题了。”这一创作倾向,与张翎的职业密切关系。

著名海华作家张翎

除了作家身份之外,张翎还是一位听力康复师。对此,她讲述了在诊所工作中的亲身见闻。“我在诊所里工作了17年,在美国和加拿大,除了一些普通的老人之外,我还会接触到从各个战场上下来的退伍军人。在90年代初期,我甚至能见到参加过一战的老兵,他们真的是世纪老人。然后,他们渐渐地凋零,我就看到了参加二战的老兵。再后来,我遇到了朝鲜战场、越南战场、中东战场以及阿富汗维和部队等地的军人。这些面孔越来越年轻,渐渐就走进我的诊所。此外,我还遇到了一部分战争难民,来自世界各地的战争难民。虽然我没有经历过战争,也没有经历过他们经历过的战争和灾难,可是,留在他们身上的创伤,我是亲眼所见的。”

随后,张翎分享了一个故事,讲述了创作《归海》的初衷。“在我遇见的病人中,有一位来自前苏联。他在登记表上写下的职业是大楼清洁工,但我不会相信他真的是大楼清洁工,因为他的头发梳得非常整齐,他穿着白色的衬衫或浅色的衬衫,领子和袖口一直很干净。他的英文有很浓的口音,但是他永远会说 please、thank you这一类很礼貌的话。有一天,我们偶然讲起多伦多的房价,我说这个地方太贵了,应该到 Pickering(匹克岭)买房子,在郊区远一点房价便宜。听到这句话,他勃然大怒,说:你安的什么心?这种地方怎么可以叫人住?当时,我完全不懂他的意思,我吓得根本不敢说话。后来我才知道,他是切尔诺贝利事件的幸存者,一位前苏联的高级科学家。而Pickering这个地方有加拿大最大的核电厂之一。我突然明白了,原来一场灾难或战争是有始有终的,它是一个可以界定的事件,但是它带给人的灾难是不可界定的,它对未来造成的影响有可能波及一个人的一生。因为那时距离切尔诺贝利事件已过去几十年了,但我就在想,甚至在他死后,这种影响还会持续影响到他的家庭。”

正是有关战争的感触和思考,才成就了《归海》这部作品。张翎表示,之所以名为“战争的孩子”,主要原因在于它们讨论的不仅仅是战争,更是灾难带给人的影响。谈到该系列作品的第一部《劳燕》时,张翎说:“当时,我没有在意这本书会卖得好,因为在美国没有人读翻译书,但它超乎寻常地卖得好。然后,出版社建议我去网上看看书评,我其实不太愿意看书评,因为网上说什么话的人都有。后来在出版社的建议下,我喝了一杯酒,壮胆去看书评。出乎意料的是,看到第一个书评就把我吓了一大跳。那一条书评说:读《劳燕》之前,我不知道日本曾经侵略过中国。”

这件事不单坚定了张翎接着写下去的决心,更决定了本书双语写作的特色。“与其说我用中文写了再翻译成英文,浪费许多时间,第二部《归海》我就用英文直接写了,它的英文名称叫 《Where Waters Meet》,直译的含义是‘水相连的地方’。或者说,世界上的水都是相通的。这本书写完之后,我也想让中国读者知道这个故事,所以我就另写了一个中文版。”

回顾中英文版《归海》的创作历程,张翎分享了小说命名的构思,她说:“我不愿意别人说这是同一本书,因为它其实是一个重写的故事,一个英文版,一个中文版。但是,这两个作品的名字上,我希望想跟英文要有契合的地方,那就是:水肯定要相遇的。最后,我希望将水的意向保留在书名中,而且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一位女儿与母亲在走过千山万水之后的重逢。正如她们从温州出发,来到东海,来到黄浦江,越过太平洋,来到加拿大……母亲是带着对故土的无限眷恋重返故乡,女儿是带着她的灵魂来归家的。所以,我认为这部小说名叫《归海》,整体上是比较适宜的。”

战争题材小说与“战争的孩子”三部曲

谈到张翎的小说创作,吴义勤认为张翎是一位非常具有写作长度和韧性的作家。“我和张翎老师是老朋友,她的文学创作一直保持着非常好的势头,长篇小说更表现出‘一部进一步’的创作爆发力。”具体到《归海》的艺术特色,吴义勤表示这是一部标识张翎创作上新的里程碑作品。在文学写作上,张翎的个人风格依然是细腻的、绵密的。在小说形式上,《归海》全书采取了对话与书信的结构。在历史和现实面前,主人公从加拿大回到温州,探访母亲历史的秘密,揭示尘封的真相,因此有一种心灵解密的艺术特征。但是,更重要的是,这部作品有一个世界性的文学母题:战争的精神创伤的问题。尽管在世界文学史上,这一类题材领域中诞生过许多经典作品。对比之下,这个领域中国的文学创作是相对较弱的。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文学评论家吴义勤

可以说,中国作家笔下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抗日战争的很多小说,在人性挖掘的深度、对战争反思的程度,以及对创伤和救赎的思考力度上,皆与国外经典作品存在很大差距。“对我们民族来说,中国文学界如何反思和书写战争,确实是一个对当代作家的重大考验。”从这个角度来看,《归海》提供了一个新的探索的文本,张翎从女性视角出发,围绕姊妹两人在抗战时期的不幸经历出发,探寻未来几十年心灵的挣扎与人性的救赎。与此同时,这部作品通过反省的视角,通过女儿寻找母亲的叙述角度,讲述这一段历史,从而揭示女性的奥妙。因此,从文学性的角度、从人性的丰富性来看,《归海》是非常深厚的,也是非常深刻的一部作品。”

《归海》距离《劳燕》的出版已经六年了,为此,张亚丽提问张翎是否在写作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张翎从现实和个人两个角度阐明了原因:“在写作上,我觉得困难还是挺大的。第一个是疫情阻隔了我与汉语世界的联系。写作《归海》很早就在我的计划之中,我最初犹豫过到底用哪种语言先写,耗费了我很大的心神,不知道该怎么开始。当我最后定下来先用英文写作的时候,我发现换一个语言来写作,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换个语言,整个语境就改变了。但是,我觉得用第二语言写作,带给我一种感觉,让我突然年轻了一把。与此同时,我觉得这次用英文的写作,打开了一个视野,这让我感觉迎来了新的挑战,完全跳出了舒适区,感觉特别兴奋。我希望大家不要说我是一个成熟的作家。我不要成熟,让我慢慢地、磨磨蹭蹭地走,撞也许撞得鼻青脸肿的。让我再长一会,我不要那么快地成熟。”

《归海》:中国式的传奇故事

丛治辰表示,张翎老师的写作当中,确实是有一种不“成熟的”的状态,这里有一种尝试的勇气。比如说她写《余震》和《金山》,完全是不同的风格。可以说,她的每一本书的主题以及处理方式,似乎都在给自己找麻烦,但这是一个好作者的特征,因为优秀的作家永远不满足自己之前的创作,总是一再给自己找麻烦,并能够将自己的风格一以贯之。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宏大历史之中,但是我们不自知,而好的作家应该把这种生存状态揭示出来。

针对小说《归海》,丛治辰认为,这是一种独一无二的“中国式传奇”。“〈劳燕〉在美国读者眼中多少像是一个异国传奇,因为有些人甚至都不知道日本和中国发生过什么,所以他们会认为这读起来更像是一个传奇故事。但是,中国式的传奇,从来不仅是‘传奇’。中国式的传奇,总是在一个日常的层面,击中你的内心深处。因此,即便《归海》不是一个寻常人可能经历的故事,但是类似的经历,往往会在精神和尊严层面,以种种的方式施加于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家族。这是中国式传奇中不传奇的部分。”

新书分享会嘉宾合影

张翎进一步补充道,《归海》是一部关于“水”的传奇。“无论是中文英文,我一定要有一个水的意境在里头,为什么是水?因为我认为战争对于女性来说,女性除了要承受战争灾难之外,她们还有一种独特的、属于女性自身的困境要承受。这种耻辱不仅是战争带来的,也是传统社会的固有偏见带来的。我觉得男性的力量是有分贝的、它有爆发力,它是响亮的,这会让我想起钢铁、岩石这一类的东西。但是,女性的对应方式就像‘水’。水,是世界上最能顺应环境的东西。如果把它放在盆里,它是圆的;把它倒在木盒子里,它是方的。无论是什么样的河床,它只要一进入河床,水立刻就能顺应环境。所以,只要有一条缝隙,它就能存活。只有存活下来,才有所有的可能性。因此,我常会讲到这些故事,要说《归海》是一种传奇,它也是水一样的传奇。在我看来,我把女主人公形容成水,它不是曹雪芹《红楼梦》中洁净如冰雪的水,我的女子是泥水,它看上去是污泥浊水,但它滋养万物、保守自己,它能够在最艰难的时刻保留性命。因为在世界上,只有一种人是不能死的,她是母亲。因为母亲要保全儿女,她必须活下来。我想,我的女子就是这样的泥水,如果说《归海》是传奇,它就是水的传奇。”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著名作家张宇将携新书做客海汇港 呼吸间窥见达摩的传奇人生
创造属于自己的传奇,就是活着的意义
普通人的“传奇”?
《天珠传奇》:内心自由,何处都是归所
飘灯奇幻武侠代表作《苏旷传奇》终局版上市
“传奇”传统与新世纪以来的河南文学
书博会丨著名作家荣宏君携新作《翰墨传奇:张伯驹与故宫国宝》亮相
“故事海”中的女人们——读《海飞自选集》
演员陈鑫海大声呵斥机场辱华游客,一脸愤怒地质问,路人连连叫好
长篇小说《灶王传奇》:在民间信仰和文学想象之间

网址: 著名海华作家张翎:如果说《归海》是传奇,它就是水的传奇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35735.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