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株杂交水稻培育成功五十周年,实寄就是纪念
原标题:第一株杂交水稻培育成功五十周年,实寄就是纪念
中国邮政于2023年10月25日发行《世界上第一株杂交水稻培育成功五十周年》纪念邮票1套1枚。志号:2023-22;图序:(1-1)J;图名:世界上第一株杂交水稻培育成功五十周年;面值:1.20元;邮票规格:33×44毫米;齿孔度数:13.5度;整张枚数:12枚;整张规格:172×172毫米;版别:胶雕套印(采用局部压凸工艺);防伪方式:防伪纸张、防伪油墨、异形齿孔、荧光喷码;设计者:陈楠;雕刻者:杨志英;印制厂:北京邮票厂有限公司;计划发行数量:671.1万套。
杂交水稻培育成功五十周年对于我们所有人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杂交水稻的出现,让我们不再忍受饥饿的威胁,让水稻的产量突飞猛进。对于任何人类来说,都应该记住这项科技成果的出现。
邮政的纪念,自然要去实寄。虽然没有真正的原地,但在我们所处的任何角落,只要去实寄,就是关联的原地,就是感恩的纪念之地。我们都应该成为一个很好的记录者,梦想只要能坚持,就一定能成为现实。就像代表着永恒的天蓝色。小小的梦想的种子,渐渐发芽、成长,在心中开出美丽、绚烂的花。只有努力飞翔,乘着梦想的翅膀,才能飞到成功的远方。
稻谷飘香,禾下追梦。1973年10月11日,袁隆平在全国杂交水稻科研协作组年会上宣告,籼型三系法杂交水稻研究成功了!通过培育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和雄性不育恢复系的三系法途径来培育杂交水稻,可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
籼型三系杂交水稻研究成功,是我国农业科学和农业生产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50年来,杂交水稻理论技术不断创新突破,产量连续实现五轮跃升,技术推广到全球70多个国家,取得了辉煌成就。
1960年7月,袁隆平在实验田里发现了一株“鹤立鸡群”的天然杂交水稻,这让他意识到野生雄性不育株的存在。通过文献研究,结合自己在田间的实际探索,袁隆平设想采取“三系法”技术路线,培育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实现“三系”配套。而找到不育株是实现“三系法”技术路线的第一步。
此后开始了孜孜不倦的追逐,为了能看得仔细,袁隆平和他的团队每天在中午太阳光最强的时候,拿着15倍放大镜,审视着试验田中每一株水稻的每一朵花。历时两年,在检查了十几万株稻穗后,他们终于发现了6株雄性不育株。
可以说,坚持是毅力,仿佛一轮炽热不落的艳阳;坚持是灵魂,仿佛一群屹立不倒的山林。 坚持可以激发人的斗志,坚持可以磨练人的意志,坚持还可以完善一个人的品格。当一个人学会在自己的记忆中选择,那他才可以经常快乐。对于我们集邮爱好者来说,当市场低迷的时候,还能坚持,这何尝不是一种毅力的体现。
1966年2月,袁隆平发表了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这篇论文开创了国内杂交水稻研究的先河,也开辟了一个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创新意义的研究领域。纪念永远不会过时,记住才是关键。
《世界上第一株杂交水稻培育成功五十周年》邮票图案采用铜版画的绘画语言,由细密的排线和淡彩构成,画面层次丰富,色彩清新明快。画面中金黄的稻穗与广阔的田野巧妙同构,形成稻谷米粒的形状,画面右侧展现了“三系法”杂交水稻育种原理图,配合各种加贴,很多实寄爱好者都贴出了新花样,也寄出了新愿望。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第一株杂交水稻培育成功五十周年,实寄就是纪念
“把杂交水稻印在货币上!”袁爷爷墓前收到份特别的“礼物”
巴塞罗那毕加索博物馆纪念毕加索逝世五十周年
7首原创民族音乐作品纪念袁隆平,“一粒种子 改变世界”音乐会即将首演
【科教文卫】《中西建交五十周年》纪念邮票首发
《中国现代科学家--袁隆平》纪念邮票首发
《中西建交五十周年》纪念邮票首发仪式在河北衡水湖举行
第十一届湖熟菊花展开幕
金色稻田里的“袁隆平彩色画像”进入最佳观赏期
“一粒种子 改变世界”原创民族音乐会将于9月在京首演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910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666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40353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296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302
- 6霍启山与霍启仁对嫂子郭晶晶的 29445
- 7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438
- 8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509
- 9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691
- 10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