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最坏的因果:习惯性反驳
原标题:一个人最坏的因果:习惯性反驳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你做的一切,会以另外的形式,回到你身上。类似的句子,应该看过不少。
在做坏事的时候,我们会想一想后果,大概率会停止,并且积极改过。
可是一些日常的习惯,一旦变坏了,就有了“温水煮青蛙”的效应,悄然改变命运的结局。
行为心理学中,有一个现象叫“习惯性反驳”。
别人说东,你偏要说西;别人支持的,你都要反对;别人反对的,你认为有存在的理由。
看起来很热闹的唇枪舌战背后,隐藏的祸患是无穷的。孔融和祢衡的人生结局,就是很好的例子。
01
反驳,赢了别人,结了梁子。
东汉末年,有个四岁的孩子,看到桌上的梨子,没有动心,只是拿走一个最小的。
他心想,“最小的孩子,就应该拿走最小的果实”。
因而,他的做法,赢得了无数赞誉。这就是孔融。
并且,孔融还是孔子的第十九世孙,老祖宗的名气,摆在那里,想要低调都不行啊。
孔融十岁的时候,独自去拜访大臣李膺。
当时,李膺堪称读书人中的楷模,但凡去他家拜访,都称为“登龙门”。
孔融大摇大摆地说:“我是你家的亲戚。”
李膺不解,左看右看,这个少年,不认得呀。
孔融又说:“孔子和老子(李耳)是世交,我们不是亲戚?”
一句话,让周围的人开怀大笑。在场的官员陈韪为此感到担忧:“小时候耍小聪明,长大了未必好。”
孔融一点都不谦虚,回怼一句:“你小时候很聪明吧。”
顿时,气氛很尴尬。众人对孔融的感觉,也不太好了。
俗话说:“人要聪明,但是不要小聪明。”真正聪明的人,大智若愚,而不是处处显摆自己,并且碾压别人。
到了三国时期,孔融的才华逐步显露,还成了曹操手下的人才。
曹操打败袁绍之后,得到了袁绍的家眷。其中,袁熙的妻子甄氏,非常美貌,曹操很喜欢,儿子曹丕也很喜欢。孔融就马上挑刺——“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一句话,得罪了一家人,不是吗?
毫无疑问,孔融一路走来,干活很努力,文章不错,但是得罪的人越来越多。
人与人交往,我们都主张“左右逢源”。就算不能讨好谁,起码不要轻易去得罪谁。
要知道,得罪一个人,真的很容易。一句扎心的话,就变成了一把利剑,斩断情缘,增加感情的伤疤。
02
反驳,赢了嘴巴,输了格局。
当孔融被曹操重用之后,反驳的机会,就更多了。
曹操代表去征讨吴桓,怕士兵误事,就下令不准喝酒。后来为了节省粮食,再次下令禁酒。
孔融却上书,反对禁酒。其根本,不是推动酒文化,也不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而是处于“我爱喝酒”;处于“看不惯曹操”。因为曹操和刘备,也曾经煮酒论英雄。
史书记载:“坐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吾无忧矣。”
因为自己的爱好,就反驳的安排。这是做人的大忌。
现在,到处都有禁止吸烟的规定。若是办公室,谁要吸烟,会引起大家的不满。
你若是反驳那些“不吸烟”的人,挑战单位的规定,不仅贬损了工作,还是格局很小的体现。
人在任何单位,都要想一想全局。
就像一位军事家说的:“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人可以在低处,但是要有高处的共情力,有大人物的魄力,否则就是不求上进。
孔融真正带来杀身之祸的,应该是他开口就反对曹操推行孝道吧。
孔融如是反驳:“父之于子,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譬如物寄瓶中,出则离矣。”
在没有科举的时代,无数官员,是举孝廉出道。孔融把父母的对子女的爱,说成是情欲的结果,那就不能被容忍了。
反驳过度了,就是“无理取闹”;反驳太频繁了,就是“针锋相对”。
所有“打过的嘴炮”,综合起来,就是人品败坏,在特意去攻击别人。只要别人一较真,后果就很糟糕。
你不信,反复反驳上司看看,就知道工作难找,工资难赚了。不是上司给你穿小鞋,是你心中没有“单位”,不懂规矩。
03
反驳,赢了面子,丢了性命。
孔融和祢衡,是一对忘年交。
年龄不是社交的障碍,关键是三观一致。
祢衡在生活困顿的时候,抱着个人的简历,在颍州求职,去了很多的职介所。
官员孔融,贴出招聘启事,希望有一个好的下手。
祢衡看到启事,如获至宝,把准备好的一番话,滔滔不绝地讲出来,并且都对了孔融的胃口。
原来,习惯性反驳的人,也会找到“共情的人”——一是才华不错,都自命不凡;二是做了愤青,积极挑剔别人,看不惯的人,一大摞;三是都爱喝酒,酒后狂大。
《荐祢衡表》里这样说:“性与道合,思若有神。”
祢衡很快进入了表演行业工作。
在曹操大摆酒席的时候,祢衡却耍威风。
曹操训斥:“(你这)鼓史为何不换衣服,就胆敢轻率进见吗?”
祢衡不怀好意地回复:“好!”接着把衣服脱光,丑态百出。
得罪了曹操,祢衡就到了刘表的门下打工。
刘表想,有了才子,就能斧正文章了。气愤的是,祢衡不斧正文章,还嘲讽:“看不下去,嫌弃。”
离开刘表,祢衡投奔了黄祖。
有一天,黄祖和客人乘船游玩。祢衡在一旁,骂骂咧咧,还说:“死老头。”
黄祖暴跳如雷,斩杀了祢衡。
有这样一种悲剧,一眨眼功夫就酿成了:别人在气头上,你反驳几句,马上就动起手来,谁都拉扯不住。
冲动是魔鬼,一念之间就形成了。这是反驳之后的下一秒吧。
很多人要反驳几句,就是想展示自己的才华,自己的面子大了,但是别人没有了面子。
一旦遇到“面子大于天”的人,就得用最恶劣的方法来互相攻击。
看多少路怒症的人,一开始不都是几句“狠话”,把人逼得出不了气了。斗气车开出去,凶多吉少。
看多少弄丢工作的人,一件小事,就是不服气,丢出狠话,就甩手不干了。后来很长时间,都失业之中,命运掉进了低谷。
也有一些夫妻,互相反驳,就变成了家暴。或者离婚了,后半生的命运,是没有交集了。
04
一张嘴,说别人,天生都会。
一开口,就挑刺,一学就会。
古人云:“语迟则贵,行缓则安,事缓则圆。”反驳的习惯,会让人的语速很快,回复别人的速度惊人,甚至常常抢话题。明显是没有理解透彻别人的话,也没有想到结局。
因此,想要避开“反驳”带来的因果,关键是做好“迟缓”的文章。
外人说话的时候,你多听一听,等人家充分表达清楚,把话都说完。若是没有听清楚,还可以礼貌地问一问“还有话说吗”。也可以坦诚告诉人家,自己没有听明白。
上司安排工作的时候,想一想单位的规则,下级服从上级,这是规则中的一条。下属要开口,提建议,而不是反驳,贬损,全盘否定。不知道自己说得对不对,就听其他同事提什么建议,自己还有思考的时间。
亲戚朋友交往,不要张口就来。站在对方的角度看,人生是什么样子,社会是什么样子,三观是什么样子。换一种角度,就不会反驳了,而是多了认同、点赞。对方告诉你什么,多半是希望你支持的。
家里人交谈,笑着低头就好了。夫妻之间低头,少了怒气,多了和气;对孩子低头,就给孩子表达的机会,也向孩子学习;对父母低头,是孝道。就算孩子犯错了,爱人也错了,慢慢交谈,都会明事理。
今天你很生气,开口会得罪人,那么就忍一忍,有话就明天再说。往往是,明天你就不想说了,因为没有必要。
语言上占了上风,人品上就占了下风。
挑剔上出了风头,格局上就丢了风采。
生物学家达尔文说:“无知要比博学更容易产生自信。”原来,习惯性反驳,都是自以为是,需要痛改。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越成熟的人,越会克制自己的习惯性反驳
人生最坏的因果:以下两种不幸,远在儿孙近在身
真的有“因果”吗?揭开因果背后的秘密
人这一生,凡事自有因果
一个人最大的愚蠢:习惯性抱怨
要明白,世间所有的关系,都是有因果的
成年人最智慧的社交方式:不抬杠,不反驳,不较真
你早晚要明白,爱情里也有因果“轮回”
因果,谁也躲不过(精辟)
人这一生,皆是因果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7928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58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813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75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0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14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0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68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2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