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的遗风 —— 读《记忆深处的文联大院》有感
原标题:文化人的遗风 —— 读《记忆深处的文联大院》有感
郑晓边
2023年重阳节后,“文联大院”的晓梅从亚特兰大飞回武汉,与苏州李洪和我们相约,同学们重聚在武昌江滩边的万达威斯汀大厅。席间,晓梅代表“文联大院”发小们,送我《记忆深处的文联大院》(团结出版社2021年),42万字的专著托在手中沉甸甸,蜚声华夏的文学艺术家后代之心作,传承了华夏文化精神,表达了对家园和父母的感恩情怀,诠释了童年经历与家风家训对人的毕生发展影响…这本书不仅仅是为武汉文联大院的后代亲人所写,也是为千家万户关注孩子发展和家风家训传承的大众所书。
书的作者是一个自发组成的团队,他们的童年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大武汉文化人代表性的居住地——“文联大院”有关。那里曾经星光璀璨,名流荟萃:作家、画家、诗人、高级编辑、导演、知名演员和艺术家……文化人怎样看待事业和生活?如何实施子女的家庭教育?新中国70年来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对名家名流及其后裔有何影响?都可以从这些才华横溢的作者倾诉中窥见一斑。
“文联大院”与我的童年相关。它地处解放公园路,与市委党校和黄孝河毗邻,还有市委干部大院“新十栋”以及“武汉建筑设计院”宿舍相伴。附近的武汉一师附小是我童年的学堂。我的昌华嬢嬢和艺园叔叔以及表弟表妹也是“文联大院”的居民。我对那个大院既熟悉又向往,因为那里不仅仅是我童年的玩耍之地,还有亲人、同学情谊和成为文化名人的梦想。
再读《记忆深处的文联大院》,文人的清高与风骨跃然纸上,其职业角色后面的家庭教养方式、父母三观和家风家训…对后裔的影响作用显而易见。“文联大院”的子女是幸运的,他们在建国后的多次政治运动和父母蒙受冤屈的岁月中蹒跚前行,与父母同舟共济,从民主温暖加一定指导的良好家教家风中,积累了文化知识,习得了艺术修养,开拓了眼界和胸襟。尽管少数子女没有机会上好大学,或被迫离开家园和父母、但他们仍执着地探索生涯、自学成才,在文稿的字里行间表达出对父母的挚爱和希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独立品性。
《记忆深处的文联大院》作者团队中,至少有七八位作者是我童年就读的小学和40中同窗。我与这些天才同学曾朝夕相伴。读者会问:为什么这些同学有那样优美的舞姿?有那样潇洒的文学语言?有那样温馨的交往才华?原来他们的父母有!那所大院的生活风范有!孩子们承上启下,创业华夏和五洲四海,他们已经实现了青胜于兰而胜于蓝的愿望!
我在想,如果诗人徐迟、作家碧野还在,如果那个三栋红楼还孤立在黄孝河畔……《记忆深处的文联大院》会是怎样的记忆?今天,“文联大院”的孩子们已经长大!无论环境如何变换,他们一定会继续传承父母的智慧与家风,扩展家文化血脉,把中华文化传播到海角天涯!
再次感谢“文联大院”的晓梅、李洪、平平、凤子和《记忆深处的文联大院》把我带回童年时代!
(作者:郑晓边,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华大新父母教育研究院院长)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带你寻觅记忆深处的那抹乡愁
胡维平|| 读王维《青溪》诗有感(附胡维平行书 王维《青溪》)
胡维平 诗/文/行书/水彩画 《读王维《青溪》诗有感》
读书笔记 | 故乡的守望——读《一个人的村庄》有感
夜雨丨陈志:乡愁的温度——读谭德成散文集《泥土里的影子》有感
永远不停止思考 永远不放弃匠心 ——读《匠心的逻辑》有感
假日书房|邓云乡:故乡的月,总是照耀在我的记忆深处
记忆深处那袋放在房梁上的花生种
《马克思靠谱》我信——读《马克思靠谱》一书有感
祝东风:需要生长的精神世界|读衣水小说《蛛网里的人》有感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195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95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9119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82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81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45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3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76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7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