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并追随内心的呼唤,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
原标题:倾听并追随内心的呼唤,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
作者 / Leah
“其实最棒的回忆就在当下,在眼前,而且这会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这句发人启迪的话出自法国作家马克·李维的作品《偷影子的人》。这本书讲述了一个能“偷别人的影子”,看见他人心事,听见人们心中秘密的小男孩的故事。
书中有催人泪下的亲情,浪漫感人的爱情和不离不弃的友情,不仅笑中带泪还有着触动心灵的温暖治愈,如果你感到忧郁苦闷,不妨读一读这本书,或许能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感悟。(国庆节期间,新学说将为大家推荐假期阅读书籍,本期文章属于国庆特别专辑的荐书系列文,祝愿大家在节日放松之余也有精神的“饕餮盛宴”。)
作者简介
“
大器晚成,37岁始创作
马克·李维于1961年10月16日出生于法国上塞纳省。18岁时,他加入红十字会并为其服务了六年,之后他创办过电脑影像合成公司、也开设过建筑师事务所。这些丰富的人生经历和自身过人的感受力,让他的作品给人一种强烈的真实感。
马克·李维37岁才写出处女作《假如这是真的》,在37岁之前,马克·李维的生活与写作无关,他也从未幻想过自己会成为畅销书作家。他的写作动机十分单纯:让儿子三十岁时能遇见三十岁的老爸,了解他的心情。身为编剧的姐姐鼓励他投稿,旋即获出版社赏识出版。
多年后,他回忆起过往的经历时认为以往的一切都是在为小说的创作做素材积累。
“
作品主题:永恒的亲情、友情、爱情
马克·李维笔下的大多数人物都有着无人能懂的孤独和无法排解的寂寞。但又能在亲情、友情、爱情和对身份的追寻中获得疗愈和救赎。
清新浪漫的气息和温柔感人的故事相互交织,带给读者笑中带泪的阅读感受,唤醒了许多人的童年回忆和内心梦想,这大概是他的小说被调侃“销售得比影子消失的速度还快”的原因。
“
读者的厚爱比文学奖更有意义
作为全世界拥有最多读者的法国作家,马克·李维曾连续12年蝉联“法国年度最畅销小说家”。如此大受欢迎的流行作家,却一直处在法国主流文化圈边缘。
有许多文艺评论家批评他的作品是“沙滩文学”。对此,马克·李维只说:“我想批评我的那些人内心是渴望成为畅销书作家的”。
有人问马克·李维的作品是否会涉及更加严肃深刻的话题,以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说:“我很肯定这辈子和诺贝尔奖无缘,就我而言,读者的厚爱比文学奖更有意义......”
在马克·李维的书中,他始终在传达一个最朴素最平凡的道理:请珍惜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并对所有我们爱的,以及爱我们的人,给予最真诚、最热烈的爱的回报。
内容介绍
故事中的主人公“我”由于自小父母离异,父亲离家,“我”胆小怕事,因此在学校总是受班上同学的欺负。但是“我”偶然间得知自己拥有一种能够通过影子偷听到他人内心深处的秘密以及他们不为人知的梦想的超能力,善良的本性驱使“我”运用这种能力去帮助他人。
然而,“我”在长大后成为了一名医生,终日忙碌,与女友的关系也不尽人意;期间,“我”用超能力帮助好朋友实现了当医生的梦想,但是朋友还是认为当面包师更能给他带来幸福......后来,女友觉得和“我”在一起并不合适,离开了“我”。
故事的结尾,母亲离世了,“我”决心去寻找真正的所爱,“我”在海边遇到了曾经邂逅过的聋哑女孩,“我”和她的影子重新交叠在一起。
作品评价
《偷影子的人》缘于马克·李维对童年时代的回忆,是他创作的第10部作品,作品通篇用温情的语言讲述了有着“特殊能力”的主人公从男孩成长为大人的过程中,在友情、爱情和亲情方面的经历和感悟,完美展现了马克·李维温柔风趣的写作风格。
《费加罗报》对此称赞道:“马克·李维忠于自己,用一贯简单、明确又有效的笔法述说了一则感人的故事,从亲身经历中深掘出滋养书中人物及故事的生命力。作者写作技法栩栩如生,极富电影般的临场感,是一首对童年、梦想以及想象力的颂歌。”
“
最珍贵的是善良柔软的内心
全书主要通过主人公“我”偷影子,再到接受影子的任务去帮助别人的主线展开,在这期间发生了各种各样的故事,“我”从这些事情中感悟到了许多的哲理,原来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每个人为了自己的秘密或完美都会伪装成一个并不真实的形象,以至于忘记了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故事中的主人公能“偷影子”的能力其实并不惊天动地,它并不能让男孩如超级英雄、美国队长、蜘蛛侠一般拯救世界,但正是这束微小的光芒照亮了他人,也温暖了主人公本身。
或许,主人公身上最珍贵的并不是他的超能力,而是他永远温暖善良的内心,他珍视身边的每一个人,并竭尽所能的帮助他们,这才是他真正的超能力。
“
关于亲情:不要等失去了才追悔
主人公一路走来,最让我动容的,是他和母亲之间的亲情。主人公是一个自小父母离异,由母亲独自抚养成人的男孩,是母亲教会了他温柔善良,教会了他如何理解他人,怎样真正的提供有效的帮助,母亲是他的港湾和不够宽厚但坚定的依靠。
然而,主人公在童年的成长过程中,总是认为和母亲待在一起非常的无趣,他盼望着自己长大,好尽快长大成人离开这个无聊的家庭和让他有点厌恶的地方。在故事的一开头,他便说“我一直想挥别童年,成为大人”。
作者马克·李维以主人公的身份在书中写道:“青少年时期,我们总梦想着离开父母的一天,而改天,却换成父母离开我们了。我们就只能梦想着,能否有一时片刻,重新变回寄居父母屋檐下的孩子。”
在主人公成为医生后不久,没有一丝准备,母亲离世了。当重回家中,一切熟悉却陌生的可怕,做了医生的他以为自己能治愈母亲的痛楚,事实上却是发现自己连母亲生病都不知道。
“我呆若木鸡地站在敞开的冰箱前,眼泪失控地奔流而下。葬礼全程我都没有哭泣,仿佛她禁止我哭,因为她希望我不要在众人面前失态。只有碰到毫不起眼的小细节时,我们才会突然意识到,深爱的人已经不在的事实;床头桌上的闹钟仍在滴答作响,一个枕头落在凌乱的床边,一张照片立在五斗柜上,一支牙刷插在漱口杯中,一只茶壶立在厨房的窗台上,壶嘴面向窗户以便观看花园,而摆放在桌上的,还有吃剩的淋了枫糖浆的苹果卡卡蛋糕。”
书中的这段描述尤其动人的展现了主人公失去母亲后的悲恸,床头的闹钟仍在作响,枕头凌乱的放着,桌上甚至还有吃剩的蛋糕......所有的细节都留存着母亲生前的生活痕迹,一切都仿佛历历在目,然而这个深爱他的人已经永远的不在了,作者通过简单而有力的文字让我们感受到主人公失去母亲后如刀刺一般的痛苦。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长大成人后的我们何尝不是如书中的主人公一般总是想着长大成人后如何如何报答父母,然而现实是我们总是抱怨时间不够,总是有各种各样的原因让我们无法挤出时间多陪陪父母,无数次的忽略他们。时间轮转,等我们转过头时才会猛然发现,父母已经老去,如果再不行动,恐怕已经没有机会再去弥补。
“
每个人的心事和秘密都隐藏在影子深处
在表述亲情、爱情、友情的同时,故事的进展伴随着男孩的成长历程逐步推进,读者从中也能看到一个单纯胆小的男孩成长为拥有复杂经历的大人的过程。
全书没有提及主人公的具体姓名,以第一人称“我”展开故事,代入感极强。事实上,“我”就是千千万万个人物的缩影,几乎每个读者都能从主人公的身上看到自己成长中的影子。
成长是一个很美好的名词,它意味着我们褪去年少的青涩,走向更为广阔的成人世界。然而,成长的过程是需要代价的,长大成人后的我们都和主人公以及书中的各个角色一样,内心都有一个自己的影子,那些无法说出口的、真实的需求和秘密都隐藏在了影子深处。
《偷影子的人》着眼于主人公小时候的童年经历,从友情到亲情和爱情,涵盖了一个男孩成长过程中的几乎所有的情感历练。
每一次的情感历练都是生命成长的宝贵时刻,而每个成长的阶段,都需要我们勇敢地做出选择。这些选择需要我们倾听内心深处的声音,只有真正倾听并追随内心的呼唤,我们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与快乐。
书中所讲的影子,实际并非是具象化的影子本身,而是内心,它隐喻着内心深处的另一个不安的自我。偷影子,与其说是“偷”,不如说是用温情去帮助别人解开心结,驱散内心深处的阴影,让生命明亮起来。偷走的是影子,照亮的是生命。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追随内心,才能看到更美的世界
不必计较,只要追随内心就行
找到内心的力量,生活就会变好
内心的和解:发现内心的光芒和潜力
不管世界如何变化,都要追随内心的选择
走过人生谷底,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光
呼唤内心诗性的回归
有这三种特质的女人,才能真正活出自己,过得幸福
实现自己的价值,才能真正幸福
真正的帮助,是唤醒对方的内心力量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7928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58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813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75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0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14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0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68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2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