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最大的悲哀,就是逢人就说两件私事,引以为戒

原标题:做人最大的悲哀,就是逢人就说两件私事,引以为戒

积极的心态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心态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

这句话听起来并不陌生,但知易行难,真遇到事的时候,情绪还是会上下浮动,要么抱怨,要么想通过倾诉来获得安全感和满足感。

获得理解和支持,从而来舒缓自己的情绪,这也无可厚非,但有一种人除了情绪化外,还喜欢说逢人就说两件私事,一件是自己家里的糟糕事,一件是拿自己的经历,不仅无休止的抱怨,还试着给别人讲道理。

每个人都会有不如意的时候,适度的倾诉和抱怨是情绪的出口,但逢人就诉苦,见人就抱怨,会让人躲避不及,要引以为戒。

不要见人就讲私事

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不如意的时候,偶尔抱怨其实是情绪的出口,能够让心里的难过得到纾解。但如果总是抱怨就会发现,越抱怨情况越糟糕,越抱怨运气越差。

网上小许有这样一个故事,她认识一个朋友,刚开始两人很聊得来,但没过两天那个刚认识的朋友就自来熟了,有事没事就会给小许打电话来絮叨自己跟婆婆之间的矛盾。

最初,小许还会安慰朋友一下,谁知道朋友把一件事反复地说,还不止说一次,这让小许觉得很为难。

不接对话电话吧,觉得有点不好意思,接她的电话吧,每天都是满满的负情绪,她连安慰朋友都觉得费劲。

毕竟抱怨多了,听得负情绪多了,谁都会心累,最后被逼得实在没办法了,就主动疏远了朋友。

心理学中认为,抱怨是一种负面的心理暗示,它不仅会让你觉得自己太倒霉,也会让听的人觉得烦闷不已。

再说抱怨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倒不如将坏的事情换一种角度来看,不妨运河遇山开路、遇水架桥。

抱怨和倾诉很有必要,但要是见人就说私事,一件事翻来覆去地说,就不是倾诉苦恼,而是让别人厌恶了。

不要三句话不离抱怨

我特别不喜欢的一种人,就是你跟她说什么,都对正向的一面视而不见,却对负向逮住不放。

你想啊,谁天天喜欢爱抱怨的人。现在生活压力原本就大,人们看到的负情绪就够多了,谁还想再汲取那么多负向的信号。

尤其是对抱怨成瘾,把抱怨当成自己的习惯性思维和语言时,真的会将这样的内耗不断传递给接收信号的人。

有时抱怨也并不能解决问题,一句话说第一遍时,别人是同情,说第二遍时就有点鸡肋,当说到第三遍时就有点让人反感了。

并不是说不能倾诉,要是一句抱怨来回说,每天说。不仅会让自己的情绪跌入低谷,也会将别人的情绪拽到内耗中去。

这样爱抱怨的人,不远离不是自讨苦吃嘛。换一种角度想,当你把抱怨换一种积极的心态看时,心境和处境都会在无意识发生变化。

这时可以试试心理学中的“21天不抱怨行动”,每次想抱怨时,都刻意提醒自己,这样坚持21天平和心态,你会发现之前负情绪的内耗已经悄悄发生了变化。

尝试着不去抱怨,生活自然就会发生改变。

自带光芒,好运才靠近你

无论是逢人就讲自己的私事,还是三句不离抱怨,都告诉我们:人都有慕强心理的。

没有人喜欢否认,也没有人喜欢负向的东西。即便我们不认可一个人,不认同一件事情,也没必要去诋毁它,或者总想传递一些不好的信号。

当你不再困顿于情绪和内耗时,而是主动去做一点积极的事情,停止抱怨,而不是急于倾诉自己的不幸,你的生活会充满着更多的惊喜。

毕竟人们都喜欢与正能量的人做朋友和相处,有谁不喜欢让自己的生活多点阳光和美好呢。也没有谁天生就喜欢被黑暗包围,更没有人喜欢受虐。

无论在什么时候,自带光芒的人,自律自信的人,充满着积极和阳光的人,会在不知不觉中拥有更大的气场。

反倒是那些一身戾气的人,会将身边的朋友越推越远。

因为积极的人,自身就带着光芒,像在阳光下行走,不仅让自己变得温和,也感染着身边的人闪闪发光。

所以,别再做一个爱抱怨的人,别再整天都在诉说自己家事的不幸,要惜字如金,要把倾诉当作解决问题的目的,而不是发泄不满和情绪。

只有当你自己变成光时,你的生活才会闪闪发光。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做人最大的悲哀,就是轻易将这两件事展示在人前
人老了,不要逢人就说这几种话,以免被人看不起
越有本事的父母,越不会逢人就说这两句话,低层次的刚好相反
一个家庭最大的悲哀,与钱无关,而是父母张口闭口就是这两句话
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小无所靠,中无所爱,老无所依
有些话,要放在肚子里,别逢人就说
人到中年,最大的悲哀,是遇到以下两种亲人
一个家庭最大的悲哀不是没钱,而是子女40岁了,还是这两种状况
教育最大悲哀是师生都没有幸福感,而更大悲哀是我们无法改变现实
大部分不幸福的家庭,最大的悲哀,是把日子过反了

网址: 做人最大的悲哀,就是逢人就说两件私事,引以为戒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38313.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