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杜甫草堂开启一场诗意的穿越 共话诗歌的“古典与现代”

原标题:在杜甫草堂开启一场诗意的穿越 共话诗歌的“古典与现代”

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

进入11月的成都,寒气还未正式到来。在深秋的暖阳中,一场关于诗歌的学术盛会,就在天府之国最具诗意的地方展开。11月4日,由中华诗歌研究院主办的“首届草堂中华诗歌论坛”开幕式,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内举行。论坛现场,来自中国社科院、清华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等院校的7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共同探讨中华诗歌的传承与发展问题。

在中华数千年所孕育的诗歌文化中,古典诗歌与现代新诗之间如何交融互鉴?诗歌作为经久不衰的传统文化,又如何影响人们当下的生活……在论坛中,专家学者们穿越历史的时空,从屈原、李白、杜甫、苏轼等历史名人的名篇入手,发表了自身在诗歌研究中所收获的独特领悟。

清华大学教授马银琴

曹顺庆(左)与刘跃进(右)

走进诗歌的“古典与现代”

探究古今诗歌的联动和对话

成都,从古至今都是诗歌的重镇。有一种说法,叫“自古诗人皆入蜀”,诗歌文化在成都历史深厚、生机勃勃。其中,是“诗圣”杜甫流寓成都时的住所,也是成都的“文化名片”的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更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自然是这座城市“诗歌基因”的有力证明之一。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前有《诗》《骚》蔚为典范,后有‘唐诗’‘宋词’并驾齐驱,产生了无数传唱千古的经典诗篇。一代又一代的诗人们,都在继承前代诗歌的精华后,形成自己时代的华章,这是他们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论坛伊始,中华诗歌研究院执行院长、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馆长刘洪在致辞中,谈到了此次论坛举办的缘由,表示如今诗坛中呈现出旧体诗词与新诗各美其美的局面。“古典诗歌需要向下传承,新诗也需要向上积累,两者之间亟需一座沟通的桥梁。‘草堂中华诗歌论坛’便在这样的背景中应运而生。”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论坛主题为“古典与现代”,旨在汇通古今、贯通中外,促进古典诗歌与现代新诗之间的交融互鉴。在论坛中,将古典诗歌与新诗的研究者和作者们齐聚一堂,各抒己见、交融互鉴。在四川大学杰出教授曹顺庆看来,这是“首届草堂中华诗歌论坛”极为独特和创新的举措。

“论坛邀请到古代文学、文献学领域,与现当代文学、文献学领域的专家学者,突破以往精细的、壁垒分明的学科划分,推动古典与现代跨学科的学术交流与精神碰撞,这是一个创举。”曹顺庆说道,长期以来,古代诗词研究与现当代诗词研究往往是分离的、不搭界的。在此情况下,论坛将古典诗词研究学者与现当代诗词的研究学者汇集杜甫草堂,展开学术讨论,就极具意义。“促成古典诗歌的现代传承,探究古今诗歌的联动和对话,成为了文化传承的重要内容和当务之急。”

此外,曹顺庆还谈道,论坛的主题虽为“古典与现代”,但从现场研究学者带来的主题发言中可以看出,论坛所探讨和交流的方向是全面而丰富的。“现场的专家来自不同领域,不仅有古典文献学,有古代文论,还有单纯讲诗学的,还有现当代文学的等等,可以说是丰富多彩。”

论坛现场

中华诗歌何以影响当下?

“蕴含人类最真实的情感”

从古至今,诗歌是世界不同国家、民族,乃至全人类心灵的吟唱,表现人类最真挚、永恒的情感。而中华的古典诗歌代相承传,积淀千年,新诗发轫于外学,如今也有百年。两种体式、两种传统并存于当今诗坛,各美其美,并驾齐驱。在历经岁月的沉浮后,这些由前人书写下的经典名篇,如何影响当代人的生活?在信息技术不断变化的当下,诗歌为何仍是国人取之不尽的精神源泉?在接受封面新闻采访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跃进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此次论坛的主题,叫做‘古典与现代’,但是在我看来,中华诗歌是不分古今的。”刘跃进说道,因为有人类就有诗歌,从中国早期的四言诗、五言诗,到古体诗、近体诗,再到后来的词曲,以及当下的现代诗,诗歌一直在发生着变化。“但变化的只是形式,它的内容并未改变。内容是什么?就是我们说的‘诗心’‘诗魂’。”刘跃进说道,所谓的“诗心”和“诗魂”,就是人类最真实的情感。只要有人,就会有诗,因此“诗不分古今”。

同时,刘跃进还举例道,早在距今2500多年的孔子时代,这位伟大的圣人就说出了“不学诗,无以言”的言论。而在中华源远流长的诗歌传统中,更有通过诗歌来达到教育民众的作用,称之为“诗教”。“我们之所以这么重视诗,因为诗歌是我们精神的活力和源泉;我们今天还在研究诗,说明中国人到今天还没有失去自信心。中国有句老话,叫‘哀莫大于心死’,心死了诗也就死了,诗活着心就永存。因此,鲁迅说中国人从来没有失去自信心,这就是当下强调诗的灵魂所在。”

作为此次论坛的参与学者,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马银琴也登台,带来了名为“《诗经·召南·江有汜》与周代的媵婚文化”的主题演讲。她说道,自己做了20多年的《诗经》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许多古典的文化与当下是密切关联的。“从最直观的来说,关联到了我们现在的人,应该怎么去理解这些诗。更进一步来说的话,中国自古就是诗教大国,诗教传统非常深厚。那么,怎么借鉴古代的诗教的成果,在当代发挥它的作用,这在实际的研究当中,都是可以呈现出来的,而且是非常具有意义的。”

马银琴还说道,自己研究的就是最古老的诗歌,但是其怎么跟现代关联,到底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情感,都是学者要去不断耕耘的沃土。“作为研究者要沟通古今,把古人所要表达的感情,让今人能够准确地感受到。”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首届草堂中华诗歌论坛”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开幕
用春茶开启诗意生活!这场启幕仪式上共话诗歌与茶
本周六,来杜甫草堂听名家讲杜甫
新书首发带读者“云游”草堂 阿来《回首锦城一茫茫:杜甫成都诗传》出版
一个英语诗人如何从中国古典传统汲取营养?他们草堂夜话
阿来:杜甫的绝句其实“很绝”
在成都杜甫草堂邂逅美好“兰”图
第三届杜甫草堂“李杜”诗歌儿童节青少年诗书画作品展开展
“杜甫文化季”知识挑战赛高分得主分享心得:杜甫的诗歌境界给人以感慨
杜甫的诗歌境界给人以感慨

网址: 在杜甫草堂开启一场诗意的穿越 共话诗歌的“古典与现代”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39294.html
所属分类:品牌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