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年画之乡“起飞”的文化解码

原标题:对话|年画之乡“起飞”的文化解码

央广网长春11月6日消息(记者张学龙)近日,吉林通榆县的年画和藜麦“飞进”联合国的消息,把吉林西部的小城——通榆带到世界面前,尤其是带有浓郁东北风情的通榆年画引起外界的关注。央广网专访通榆年画的主创团队,寻找通榆非遗文化“起飞”的密码。

通榆县文联主席吴真介绍,通榆年画流传于吉林省西部的通榆及其周边地区,画家们使用工笔重彩、擦笔水彩、勾线平涂等绘画技巧,作品反映地域风土人情,具有地方特色。通榆年画作品及其创作中特有的技法技巧,共同构成了独一无二的通榆年画艺术。

吉林省最早的新年画作品之一《打猪草》(央广网发 通榆县文联供图)

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是通榆年画创作的鼎盛时期,创作群体逐渐发展到百余人。1991年6月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

吴真说,作为著名的中国丹顶鹤之乡,通榆的年画主题大多与鹤有关。去年最开始,中国大使团为今年的轮值主席月选“伴手礼”,在国内诸多文化产品中选中了能体现自然生态文明的通榆年画,并选定了鹤乡的春夏秋冬这一主题,需要20幅年画,后增加到80幅。

艺术家们在创作(央广网发 通榆县文联供图)

经过几番讨论,主创团队把主题定为“鹤乡二十四节气”——《鹤乡风情》。创作团队由通榆年画艺术非遗传承人,被誉为“通榆年画八大金刚”之一的老艺术家谷学忠亲自带队,率领青年画家施彦秋、宁英明等三十余人,采用通榆年画特有的绘画技艺精心手绘而成。团队历时半年之久,先后创作了一百二十多幅画作送到了北京。

最终完成的画作(央广网发 通榆县文联供图)

让人欣慰的是,近年来,通榆在全县各个中小学校开展了年画鉴赏课,不仅让这项艺术后继有人,还为通榆年画注入鲜活的生命力。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大使展示的那幅《清水幽莲》,就出自十二岁的田雨硕之手。

《清水幽莲》(央广网发 通榆县文联供图)

创作中的田雨硕(央广网发 通榆县文联供图)

吴真说,如今,年画艺术在通榆有了传承和发展。而十几年前,这项艺术还面临过即将失传的危险。“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老百姓过年贴年画的习俗渐弱,年画创作也随之越来越少,原有的画家们渐渐年事已高,有的已经过世,而新学者寥寥无几,一度到了无人问津的地步。”

近年来,在通榆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榆县成立了年画艺术传承发展研究中心,谷学忠老师等老一辈通榆画家们将自身积累了几十年的年画创作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年轻一代美术创作者,才使得通榆年画后继有人。

谷老师在和画家们商讨创作(央广网发 通榆县文联供图)

在谷学忠、赵志斌、倪彦智等老一辈画家的指导下,中青年画家们学习年画元素、年画技法、构思构图等年画语言的运用知识,特别是传承弘扬了擦笔水彩年画等技法技巧,目前建立了40余人的年画创作骨干团队。据了解,这是我国现有最大的一支擦笔水彩年画创作队伍。团队还联合县教育局,将年画课程纳入中小学美术教育内容,在全县二十余所学校开设了年画课,受益学生近万人。

2022年,通榆县又出台了聘用地域特色优秀文艺人才的特殊政策,成立了通榆县文艺创作中心,聘请谷学忠等老艺术家定期对学员进行指导,为通榆年画的传承发展提供了全方位支持。

近年来,通榆年画艺术家们参与了通榆特色文创产品的开发,通榆年画摆件、画盘、书刻、葫芦烙画等十大类五十余件特色文创产品上线展示销售,让通榆年画插上互联网的翅膀。

入选吉林省优质网销文创产品名册、参加2022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2022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2023年第十九届深圳文博会……通榆年画早已“飞出”黑土地,通榆“年画之乡”的美誉再度叫响。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大师对话”迎十周年庆 原创主题歌《我们一起飞》首发
木版年画的文化内涵与时代延展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文化专著出版 解码医院独特文化探索之路
百余幅年画新作亮相河北武强
民生银行推出滑县非遗文化木版年画主题信用卡
非遗印“湘”|滩头木版年画:来一场“纸短情长”的美丽邂逅
映像非遗|安徽合肥:木版年画承技艺 非遗文化焕生机
河北武强:300余名孩子手绘百米年画长卷
新年画绘出新生活
红红火火闹元宵|当“中国书画纸之乡”遇上“格萨尔王故里”,会碰出怎样的火花?

网址: 对话|年画之乡“起飞”的文化解码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39595.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