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奋斗》总导演王珩:

原标题:歌剧《奋斗》总导演王珩:

歌剧《奋斗》总导演王珩:

我想歌颂石油人的专注与热爱

“其实我在采风的时候,最让我感动的,就是石油人干一行、专一行、爱一行的精神,以及他们对于生活、对于工作的爱和专注。”中央歌剧院大型交响情景歌剧《奋斗》总导演王珩说。

日前,歌剧《奋斗》在北京迎来首演。多位名家携手合作,将新时代铁人精神搬上舞台。

该剧是中央歌剧院在《命运》和《道路》之后,推出的又一部工业题材歌剧。通过“挑战禁区”“攻克绝地”“薪火相传”“情暖万家”“保卫蓝天”5个篇章,讴歌了石油工人勘探的艰辛、开采的艰难、运输的曲折、保供的挑战、环保的决心。

首演当天,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在剧场音频工作间见到了王珩。当时,她正忙着与音响师、灯光师进行舞台现场指导。在中场休息时间,她接受了记者采访,讲述了《奋斗》背后的故事。

创作时做了大量案头工作

记者:歌剧《奋斗》讲述了怎样的故事?

王珩:

《奋斗》主要讲述的是我国天然气开发开采的过程,总共由四个小故事组成。第一个故事讲述的是天然气的开发勘探;第二个故事讲述的是天然气开采过程中发现了困难,然后石油人用压力技术去解决问题;第三个是西气东输的故事,叫“薪火相传”,是以女焊工“丹丹”为主人公的一个故事;第四幕主要是冬季保供,有一对夫妻,为了更好地工作而两地分居,产生的一段故事。

记者:在创作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如何克服的?

王珩

:我遇见的具体困难是创作时对天然气开采不熟悉。开采是一个技术性工种,我们都不太了解。因此,做了大量案头工作。看了很多纪录片、宣传片去学习。比如,第二幕剧情中提到的压力技术到底是什么?然后,冬季保供如何进行?比如,管道冻住了,怎么注甲醇让冰融化?这些都需要了解、学习。之后,我们又去了大庆、长庆、榆林等地采风,了解整个天然气的生产过程,进一步熟悉和学习天然气开采。

记者:从蜂窝煤到罐装煤气,再到走进千家万户的天然气,天然气事业的发展也见证了我国的发展,这个发展过程在歌剧中是怎样呈现出来的?

王珩

:剧中四个故事分别发生在四个时间段。第一幕在上世纪90年代初,那时我们国家还相对比较贫瘠,技术也相对比较落后;然后,到了90年代中期,我们开始笃定目标,建设苏里格气田;到第三幕,也就是2001年,苏里格气田已经开发成功了,我们又开始做西气东输焊接管线;第四幕就是天然气已经供到千家万户了。用这四幕来体现整个发展的过程。从每一幕的服装,到人物的精神面貌,从道具上面都体现出时间点的变化。

“虚实结合”展现石油人精神

记者:舞台设计有什么特点?这样设计的意义是什么?

王珩:

其实之前做过很多关于石油题材的戏,但更多表现的是铁人精神、石油精神,并没有表现出勘探开发的具体过程。《奋斗》中的景是通过一两组可以推拉的平台,结合升降台来表现地面上和地面下的这种关系。

石油人在地面上艰苦拼搏,把地面下丰富的资源开采出来,这些内容通过上下层展现出来,也是一种“虚实结合”。此外,我们对空间的运用更丰富了,除了结合升降台,技术手段也更加丰富。还运用了大量冰屏投影以及LED屏技术,这也是“虚实结合”的体现。

记者:《奋斗》让我们看到了一线石油人的奋斗故事,也看到了我国天然气事业的发展,您认为《奋斗》最重要的精神内涵是什么?

王珩

:其实,采风时最让我感动的,就是石油人干一行、专一行、爱一行的精神。比如女焊工,虽然工作很苦,每天顶着40多摄氏度高温在沙漠里焊接管道,但她们非常热爱工作,并且肯钻研。所以,我想传达她们对生活和工作的爱以及专注。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代睿见习记者何金蓝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专访|歌剧《奋斗》总导演王珩:我想歌颂石油人的专注与热爱
特邀95岁作曲家杜鸣心执笔创作,歌剧《奋斗》歌颂石油工人奉献精神
交响情景歌剧《奋斗》迎来首演
中国歌剧舞剧院歌剧《唱响南泥湾》上演
95岁杜鸣心执笔创作,歌剧《奋斗》赞颂石油工人奋勇精神
一晚呈现三部戏 感受普契尼歌剧魅力
中央歌剧院版《三联剧》首演 一次性饱尝普契尼歌剧魅力
深圳首部原创歌剧登上国家级舞台
普契尼经典歌剧《三联剧》今明上演
王昱珩bking的一生,他好B,我好爱!

网址: 歌剧《奋斗》总导演王珩: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39978.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