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再访宁波天一阁 其好友捐赠16米书法长卷

原标题:余秋雨再访宁波天一阁 其好友捐赠16米书法长卷

央广网宁波11月8日消息(记者 俞烨 通讯员 王伊婧)上世纪90年代初,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撰写发表了《风雨天一阁》一文,引起广泛关注,让宁波天一阁藏书楼愈加广为人知。余秋雨与故地天一阁情深,11月8日,携其好友书法家苏社钦再次来到天一阁。苏社钦用小楷字体将《风雨天一阁》一文写成一幅16米长卷,专程前来捐赠给天一阁博物院。

“不错,它只是一个藏书楼,但它实际上已成为一种极端艰难、又极端悲怆的文化奇迹。”1990年8月一个风雨如晦的台风天,余秋雨先生踏进了那个古朴清幽的庭院,站立在白底黑字的匾额之下抬头仰望,随后踩着咯吱作响的木地板,登上了心中倾慕已久的圣地——天一阁。其后就写下了著名的散文《风雨天一阁》,其辞藻之华美、情感之真切、立意之深邃,影响了一代读书人,在30多年后的今天仍不断“吸粉”,让人常读常新。

活动现场(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捐赠仪式上,余秋雨先生带大家回顾了《风雨天一阁》的创作历程,回忆了第一次登楼时的一些细节和感受。并由此延伸到近些年对传统文化的研究、思考,以及在传播、推广中的实践和探索。谈到天一阁在当下的文化价值和文化地位,余秋雨表示,天一阁是家庭个体用家族传承来保护文化的一种实证,是中国精神力量的存在,它不仅仅只是藏书和读书的场所,而应当成为中华文化传承中体现尊严的象征,出现在所有中国人的面前,让一代代人向它敬礼和仰望,并且向海外彰显中国的文化自尊。因此,他相信再过几百年,天一阁仍然会矗立不倒。

作为余秋雨大师工作室特邀研究员,书法家苏社钦先生与大家分享了自己与余秋雨先生相识经历以及阅读《风雨天一阁》时的感悟,以及创作小楷书法长卷的心路历程,他表示立冬之日有幸与余秋雨先生一起到访天一阁,感受天一阁450余年的书香文化,可谓好上加好,并借《风雨天一阁》书法长卷来表达对天一阁文化的敬仰。

其后,在余秋雨先生和现场观众的见证下,苏社钦先生亲手将长卷交于天一阁博物院院长庄立臻,庄立臻向苏先生颁发了捐赠证书。前有传世名文,后有风雅墨韵,《风雨天一阁》的故事在30年后又续新篇章。

活动现场16米长卷(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最后,余秋雨先生和苏社钦先生向现场幸运读者签赠了《文化苦旅》书籍和天一阁博物院新近设计制作的《风雨天一阁》主题系列文创。余秋雨的忠实读者王先生说:“《风雨天一阁》这篇文章已经伴随我从青丝到华发了,每次读都有新的感悟。今天能得到余老师的签名本,实在是太荣幸了!”

“天一阁这三个字,已不仅仅是一座藏书楼的名字,它更是融汇进中华儿女血脉中的文化基因,是镌刻在中华文明史上的精神图腾。希望今后能涌现更多以天一阁为主题的文艺作品,让天一阁精神人文永光!”观众丁女士激动地说道。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飘零百年传奇合璧 姜宸英《选诗类钞》研究展宁波开幕
孙周“石灰吟”展在天一阁开展
【美文悦读】李镇西:我听余秋雨
77岁余秋雨回上海戏剧学院“上课”
61岁马兰罕出镜,与76岁余秋雨牵手逛街,两人恩爱不输杨振宁夫妇
村民来当“书法家” 宁波镇海这场“书法英雄会”文化味十足
马兰:她是余秋雨再婚妻子,57岁容颜依旧,唯一遗憾是无儿无女
张家港乐余:一场秋雨一场凉 秋雨绵绵秋意长
河北武强:300余名孩子手绘百米年画长卷
“汉意文心·刘广文捐赠娄底市美术馆书法作品展”开幕

网址: 余秋雨再访宁波天一阁 其好友捐赠16米书法长卷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40488.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