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木的“破圈”,带来的是命运的转变,还是生活的继续?

原标题:榆木的“破圈”,带来的是命运的转变,还是生活的继续?

最近,文学圈一位叫榆木的煤矿诗人火了。在2023年10月中国作家协会举办的“作家活动周”,45位新会员代表当年的1203名新会员“回家”。他跟陈年喜、王计兵、单小花一起,作为四名“标杆”推出来的作家,是最年轻的一位。

榆木从19岁高中毕业到煤矿工作至今15年了,他在黑暗的煤矿深井中挖掘巷道用了10年,他从事诗歌写作的时间用了8年,原本他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矿工,如今他突然转变成一名中国作家,这一件“破圈”的事情,给大家呈现出了另一种“成功”的范本。

2019年,榆木的第一本诗集《余生清白》入选了当年的“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2021年发表的组诗《四个部分》荣获《朔方》(2019——2021)年度文学诗歌奖,2023年8月诗集《余生清白》获得第八届全国煤矿文学乌金奖。这些大大小小的奖项,无不让大家认识到了他的诗歌创作实力,以及作品受到很多主流文学媒体的关注和推荐。无怪乎,他们本市文学界的一位编辑说:“榆木最近火了,火得都尿血了!”

“爆火”之后有读者指出,榆木的诗歌是在“诉苦”,带来的第一阅读感受是在“贩卖”苦难,这种写法很容易陷入一种“媚众”的路子上去。对于榆木来说,他的生活圈子和工作环境决定了他写什么。他诗歌中所描写的内容,都是一些真实的生活片段和工作场景,又何来“贩卖”苦难一说呢?

针对“苦难”,在一篇访谈中榆木是这样说的:“苦难的本质是喜剧。”2019年他从井下调到井上从事文字工作,井上的月工资有时候不足2000元,妻子打电话说:儿子幼儿园开学需要交900多元的食宿费。他和妻子在电话里沉默半晌,硬生生拿不出1000块钱,之后两个人都笑了起来。

在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评委姜涛的一篇文章中,他是这样评价榆木的:“本届参评的诗集,也有几部出自工人或劳动者之手。引起了几位评委注意的年轻诗人榆木,就是一位矿工。榆木写诗的时间不算太长,语言还有些稚嫩、粗糙,但是他的诗有一种特别清新的活力……在榆木笔下,矿工的世界,不单是一个劳动的世界,也是一个完整的生活世界,有疲倦也有欣喜,有困厄也有喘息,有自我更有他人……”

而他的诗集《余生清白》在豆瓣上的简介是这样写的:“我们每个人都承受着现实的挤压,我们都经历过光明黑暗的交替,诗人榆木把这个普世的命运共性,以矿井与矿工的独特方式呈现,用生命体验书写我与我们,我们与世界的关系 ,从而以小我与一个矿工群体的大我,合而为一,成为其精神代言者。同时他有超越了矿工歌手的身份,成为深刻揭示矿工命运的思想者,这是他努力完成的使命,这是他为当下诗坛开掘的新矿坑道。”

如果说文学的本质是真、善、美的话,那么榆木笔下呈现煤矿的工作场景,描写矿工的日常生活,真正的意义就是为了来唤醒对人类的爱、对善的引导,并给读者带来一种文学最高级的“悲剧美”的享受。文学不只是唱赞歌、喊口号,文学还有对现实的观照和呼吁。如果说文学是一片森林的话,那么作家就应该是扎根现实、深入基层的参天树木。

山西作为全国的产煤大省,榆木作为众多煤矿工人当中的一员,他有别于老一辈的矿工只有小学或初中学历,是接受过完整高中文化教育的新一代矿工。如果说是因为诗歌写作成就了榆木的作家梦,倒不如说是煤矿黑压压的煤层把他锻造成了一块煤精石,被众多的文学编辑从矿洞里挖掘了出来,镶嵌在了煤矿工人群体头顶的矿灯之上,闪耀出钻石的光泽。

文学圈有人猜测:如今榆木火了,应该会给他带来命运的转变。不过对于榆木本人来说,这些所谓的“爆火”对他的日常生活,并没有带来什么转变。虽然他的每一项荣誉,都有可能对他的现实生活带来转变。但是他除了依旧守着煤矿的工作岗位老老实实地上班,偶尔接受一些新闻媒体的采访之外,就是利用空余时间构思他的下一部作品。同时,又在如何写的问题上,有了更加谨慎的态度与认真的思考。至于他今后能否走上专业的文学创作道路,文学能否给他带来命运的转变,我们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榆木的“破圈”,带来的是命运的转变,还是生活的继续?
到了一定年纪,拼的是破圈的能力与重塑的本事
人生最高级的智慧:敢于破圈
薛宝钗:《红楼梦》中的真正破圈者
不懂经营人脉的老实人,一定要看看《破圈》
没想到吧,第一个破千亿的是她,首破2000亿的还是她
《生活与命运》:一部关于个人生活和人类命运的杰作
人的命运是“注定”的吗,命运到底能不能改?
生活的醒悟,才是命运的诺言
网剧我是余欢水,郭京飞成最惨男主,化解生活给他带来的“惊喜”

网址: 榆木的“破圈”,带来的是命运的转变,还是生活的继续?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41619.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