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的世界离我们不遥远,在心灵上很近
原标题:《诗经》的世界离我们不遥远,在心灵上很近
说到《诗经》,可能很多人都会随口来一两句其中的经典句子,比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又或者“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但是,总体来说,《诗经》究竟是一部怎样的书呢?很多人又答不上来。在我们大多数人的印象中,这是一本上古先民的诗集,充满了诘屈聱牙的词句,除了几首描写爱情的清新小诗还在被传颂外,就只剩下无趣的故纸堆了。
但真的是这样吗?《诗经》离我们真的很远么?
且慢。你可以回想一下,当你参加别人的婚礼,你会不会看到别人的祝福里写着“天作之合”四个大字呢?当一个人表达对另一个人的思念,也许仅仅是客套的寒暄,你会不会听到“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这样的句子呢?对于未来的规划,你是“小心翼翼”还是“无所适从”呢?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这种被频繁使用的成语,都来自于《诗经》。很难想象,两三千年的诗句,在当下社会仍然具备强大的生命力。
词汇只是文化传承的表象,它们之所以还活跃在我们的语言中,是因为所表征的事物,亲情、友情、爱情、事业抱负、家国情怀,等等,这些从未从人们的生活中离场,古人一样会为生计愁,为爱情迷醉,为世风日下而伤怀,为人生苦短而悲歌。阅读《诗经》,既是在读早已不知道姓名的古人,更是在读自己的内心。
千年的文化基因和情感模式,运作在我们心里,我们却“日用而不知”。现在,不如就让我们一起来《诗经》中找寻属于自己的记忆吧。我相信,只要能抽丝剥茧,耐心对待那些古奥的文字,我们就一定能收获异样的感动。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经》到底是什么?《诗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先秦时代称为《诗》,汉代开始尊《诗》为经,所以后世都称之为《诗经》。《诗经》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计305首,时间跨度大约从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
据司马迁在《史记》中说,《诗经》原本有3000多篇,孔子从每十篇当中留取一篇,选择那些合乎礼义的作品,才有了现在305篇的面貌,所以历来有“孔子删诗”这样的说法。但也有人认为,孔子只是将《诗经》汇编成集,并没有删诗。晚近的研究越来越表明,孔子删改、编订《诗经》的说法不能成立。
实际上,编订《诗经》并非完全出自孔子一人之力,而是早有周朝和鲁国的乐官们的努力作为基础。但由于孔子在以《诗》为教材,并将《诗》应用于政治、外交方面有很大的贡献,所以后世将编订《诗经》的功劳归给了孔子。
《诗经》里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类。其中,“风”也称国风,包括15个诸侯国的民歌,共160首,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共105首,其中“大雅”有31首,“小雅”是74首。
归在“雅”这一类下面的这105首诗来自周王朝直接统治的地区,大多数是当时的贵族和官员的作品,包括宴会乐歌、祭祀乐歌、史诗,以及表达对现实政治不满的讽刺诗和部分民歌。《诗经》里“颂”的部分,则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共有40首,分别是周王朝、鲁国和商王朝的宗庙祭祀乐歌。
明代诗学家李梦阳曾说,“真诗乃在民间”,《诗经》中有大量诗歌来自民间的歌谣。这些来自民间的歌谣语出天然,是当时的老百姓最自然的情感抒发。其中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对故土、征人的思念,以及对压迫与欺凌的怨叹和愤怒等等,这些都是当时人们生活的真实反映。
那么,这些分散在不同地区的民间歌谣是怎么收集在一起的呢?据说,周朝设立了专门的采诗之官,在初春时节,采诗官摇着木质的铃铛,沿路采诗,再把这些采来的歌诗加以整理,使其音律和谐,呈献给天子检阅。这些民间歌诗,后来也成为了周天子观风俗、知得失、考察政绩的重要依据。
我们知道,在中国古代,诗和乐的关系很密切,《诗经》中的作品原本也都是有曲调的,可以演唱。仔细读《诗经》中的很多章节,会发现它们每一节的句式是相同的,只有个别字句有变化,这也是《诗经》重章叠句、一唱三叹的语言特色,这种语言特色体现了这些诗作为歌词的属性。
遗憾的是,《诗经》的乐曲现在已经失传,只有歌词保留了下来。另外,在《小雅》中,还有6首诗只有篇目却没有诗文,前人称它们为“逸诗”,这6篇逸诗通常也就不算在诗三百里面。
但就是现存的这305首诗,我们想要通读一遍,其实已经是一件很吃力的事情了。《诗经》里有不少诘屈聱牙的生僻字,读起来难度不小,而且这些诗离我们现在太久远了,我们要想理解和感受这些诗,也并不容易。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还要读《诗经》呢?
早在两千多年前,咱们的孔老夫子已经总结出了答案,他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意思就是,《诗经》可以激发感情、志向,可以观察社会与自然,可以用于结交朋友,也可以怨刺不平之事。近者可以了解侍奉父母之道,远者可以了解侍奉君王之道,还可以从中学到不少鸟兽草木的名称。概括而言,《诗经》具有文学性、音乐性和社交属性,也具有一定的民俗、史料甚至博物学的价值,不可谓不丰富。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骆玉明则说:“其实《诗经》离我们不远,尤其在心灵上是很近的。《诗经》中最美好的篇章是关于爱情的,所表达的情感都是人类生活中最基本的东西。”
如果你们用心阅读的话,会发现《诗经》的美感是单纯的、清新的,仿佛带着一种初夏草木的芬芳,足以让身心浸润其中。
特约撰稿人:钟菡,复旦大学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现为文化记者 编辑:莉莉周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诗经》的世界离我们不遥远,在心灵上很近
我喜欢坐在平房上,离天空和树很近,离童年很近丨周末读诗
《非来不可》:在心灵的断舍离中,感受到独处的魅力
“离离原上草”中的“离离”,到底是什么意思?知道的人并不多
人格魅力,就体现在心灵力量上
据台媒报道,再回应被传当副手,称自己离政治很遥远
人性一般是对离自己很遥远的,无法亲自近距离验证的东西,会把它过于理想化
最妙的情话,都在《诗经》里
节日我在岗丨看月亮的我们,很近……
《诗经·无羊》:最好的天然牧歌,唤起我们对田园的史诗记忆丨周末读诗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7973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70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851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80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3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20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0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71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5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