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里的草纸

原标题:时光里的草纸

时光里的草纸

□徐玉向

读书时,练习书法的我常为缺纸烦恼。在学校临帖的时间比较充裕,一大瓶墨汁,仅能用上一个星期。至于毛笔,省着点用,一个学期两三支也够了。唯有练字用的纸欠缺。

1996年我考入工业学校企业管理专业学习,学校每周有几节书法课。第一次书法课上,得到张老师鼓励,我学习书法的兴趣更浓厚了。午休及晚上,我基本在教室或寝室,一本帖,一支笔,即为全部乐趣。魏碑、汉碑及晋唐法帖,但凡能接触,逮到就临。搞不明白的,在书法课上向张老师当面请教。有时也会到他的教研室请教。有段时间,一周跑两三次,老师事多,被逼急了,就说多隔几天再来,上次改过的现在进步尚不明显。

张老师建议我用毛边纸临帖。“毛边纸”是什么东西?农村出来的我还是第一次听说这种纸。我试了一下同学递来的毛边纸,效果真不错,尤其是能把碑里的涩劲体现出来。一问价钱,我吓了一跳。其他同学都是市区的,这两刀纸的费用对他们来说可能不算什么,却抵我一个星期的生活费了。常向同学蹭纸不是办法,只得另想他法。有段时间,我隔三差五借同学的自行车,赶去三中附近的旧书摊,买来旧报纸。报纸有油墨,直接写太滑,须喷了水阴干之后才好。好处是价格能接受,只是太过费事,且教室或寝室里人来人往,晾晒不便。有时水喷多了,一下写不完,第二天再写时还须重新喷水。

一次回家,我在伯父家的厕所壁间发现一叠半尺高的土黄色草纸,眼睛一亮。我拿着纸回家划拉了几笔,竟然比毛边纸还涩,且一整卷摊开足有四五米长,高也有一米。这种纸我太熟悉了,它是窑厂用来糊砖瓦窑的。伯父长期在乡里的窑厂上班,几个堂叔也在几个窑厂讨生活。他们经常下班时在自行车上捎一两叠纸回来,除了少数垫东西,其他基本都消耗在厕所了。

返校时,我的背包里多了几叠从伯父家搜刮来的草纸。这些纸,被我裁成四五十厘米高的一截,卷成一卷,为的是取用方便。书法课上,我顾不得同学们好奇的目光,将临好的作业摊开。张老师饶有兴趣地摸着纸,说我的字比上周有了很大进步。我知道,这都是找对纸的原因。《书谱》中就有“纸墨相发”之说。

之后,我每次回家都去伯父家讨纸。遇到伯父家没纸了,母亲就带我去几个堂叔家轮番讨要。他们一听我是用来写毛笔字的都非常支持。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我毕业。有了纸张保障,且有专业的老师指导,我得以大量临帖,从而打下了坚实的书法基础,为我后来进入更高层次的书法学习铺垫了道路。

而今,我已参加工作多年,书体也由早期的魏碑和楷隶转向草书,书法作品常有入展或被人收藏的机会。每每在六尺八尺宣纸上尽情挥洒时,我不由想起少年时代一路陪伴我的那些来自乡间砖瓦窑间的草纸。

前两年回乡下老家,闲谈中得知,几位长辈已不在原来的砖瓦窑工作了,我也只好将再次搜刮草纸的心思藏了起来。

或许,这个心思要藏一辈子吧。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票根里的旧时光
生活的温柔,藏在时光里
【读书随笔】时光,在秋色里治愈
哈里洗礼仪式!萌娃哈里流口水,威廉满地跑,一家人曾有幸福时光
时光机里的丽娃河
旧时光 新时光
遂宁大英“徐氏泥彩塑”:揉进时光里的家风
《卿卿日常》里七少主夫人阮思思竟然是《你好旧时光》凌翔茜……
《满江红》里的诗意苏州吴江,惊艳了千年时光!
那段无忧无虑的小时光

网址: 时光里的草纸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42739.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