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云阶:用视觉美学回应时代之问
原标题:俞云阶:用视觉美学回应时代之问
俞云阶是20世纪中国现实主义油画创作极具代表性的油画家之一,也是对20世纪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影响深远的美术教育家。他既是一位现实主义者,同时又怀有浪漫主义气质和英雄主义情结。他在艺术教育和专业影响力上一直处于主流。他是青年学子所仰望的名师,是成功造就1970年代上海油画辉煌的有力推手。他的艺术人生是一曲感心动耳、荡气回肠的交响曲,充满着命运的变数和悲怆感,同时在与不幸和苦难的斗争中,俞云阶也显现出顽强的生命意志。
俞云阶,1918年出生于江苏常州,1935年至1941年间先后就读于苏州美专和当时的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受教于颜文樑和徐悲鸿等老师。上世纪50年代,被苏联专家马克西莫夫选中,成为上海地区唯一入选“马训班”的成员。俞云阶的油画实践受到法派和苏派双重影响,由此积累了坚实而又高超的技巧和能力,为他的主题性创作提供了专业上的保障,其极具表现力和风格特点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与理念影响了身边众多美术后辈。
20世纪40年代,俞云阶以深切的悲悯和同情之心创作了《何处是家》《吾土吾民》《收租图》《流民图》等一系列作品,感情朴实真挚,笔调凝重严谨,形象生动而寓意深刻,用画笔表达出对现实的忧愤。这些作品反映出俞云阶关注现实、反映民生的人道主义美学主张。新中国成立后,俞云阶顺应时代需要,以写实主义油画的创作方式,创作了《提高质量、保证社会主义建设》《欢欣鼓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为了社会主义,献出我们最大的力量》等一批主题鲜明、造型准确、形象生动、色彩丰富的宣传画。比较这两个不同年代的系列作品,可以清晰地发现,俞云阶是在不经意之间用艺术的方式塑造了两个不同时代普通中国人的群体形象,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视觉形象,由此也塑造出两种完全不同的国家形象。
到了20世纪70年代,俞云阶将全部的生命能量投注到创作中。1972年,他创作的油画《高歌猛进》,画面采用开阔的大视野,以仰视的三角形构图,右边一个主体人物,在蓝天白云和情绪激昂的群众的映衬下,以舒展而又充满仪式感的身体姿态,指挥呼应左边正在徐徐起吊的巨大高炉,以此凸显工人阶级的崇高和伟大。这幅油画洋溢着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色彩,今天看来,依然具有强烈的在场感和代入感,与那个特定年代的时代情绪高度吻合。
▲ 高歌猛进——9424高炉整体起吊(油画) 136×300厘米 1972年 俞云阶
油画《高歌猛进》是俞云阶目前仅存的一件大型主题性绘画作品,尽管因为种种原因,《高歌猛进》一直没有公开展出,但它的意义非同凡响。以此为代表,俞云阶开辟了具有革命浪漫主义情怀的现实主义创作道路,并直接影响了一大批他的学生。近日,这件在画库里静静存放了半个世纪的画作,经多方考证后,终于在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举办的“勇猛精进——俞云阶文献展”中第一次公开亮相。
俞云阶终其一生都在致力于对油画本体的精深研究,他特别注重写生,不停地通过写生来捕捉和表现对象的鲜活性,力戒印象、经验,着眼于“观看”的研究与表达,力图把感受传达得更为准确,把情感表达得更为质朴和真诚。除此之外,他又非常注重造型的意味、色彩的意蕴,在追求真实性的同时,不断寻求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他对于崇高与庄严的精神性思考,对于画面结构的理性构建,尤其是对于三角形纪念碑式构图的探索,影响了当时上海油画雕塑创作室艺术家的创作风格和艺术面貌。
俞云阶用半个多世纪的艺术实践,以饱满又真挚的艺术语言记录和表达自己的人生感受。他的画作贯穿着他生活中的每一个阶段,展示出大时代的变迁和一个画家坎坷又曲折的生命历程。他以精湛高超的写实技艺,深厚的造型功力,以及丰厚深沉的民族气质,为20世纪中国油画留下了许多精品佳作,在我国的现实主义美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与此同时,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虽然遭受不公正的待遇,但他忍辱负重,为上海培育了一代青年油画才俊,在历史与现实主题创作方面探索出一条有效的途径,使得上海油画于1970年代在全国异军突起、独领风骚。作为中国油画发展坚定的传承者和重要的推动者,俞云阶的价值将会随着时间而不断被人们认知。
对于新中国美术史而言,俞云阶的价值还在于他成功地解决和回答了时代之问,即如何通过美术创作和视觉形象来塑造新的国家形象。比如,1973年,俞云阶为当时的上海农业展览馆入口大厅创作的《上海农村》,这是一幅高约10米、宽约15米的大油画,画面采用大面积金黄色,既恢宏壮丽,又浑厚粗犷,体现出油画极强的肌理、质感与力度,具有一种大气磅礴的精神气象。1975年,俞云阶通过“下生活”深入工地,在热火朝天的工人群体中感受建设的氛围,从生活中汲取艺术的创意,最终选取了万体馆网架整体起吊成功的瞬间作为画面,创作了油画《上海万体馆》。这幅作品同样气势宏大,热情洋溢,充满着胜利的喜悦。
上述作品充分体现出艺术创作在国家叙事层面的历史意义和视觉美学。应当说,俞云阶用油画艺术为我们重现了国家数十年发展的视觉图景,用饱含真情的艺术语言讲述和再现了波澜壮阔的历史情境,并创造了富有个性的图像文本,反映了那一代人的精神面貌和美学理想。与此同时,他又以丰富的生命体验和情感积累,以视觉形式记录和呈现特殊历史条件下的生命感受,歌颂逆境中的成长之美、人性之美。比如《笛声》《巴金画像》《蔡文姬》《此时无声——顾圣婴》《瞿秋白在家乡》等作品,既抚慰了自我,又激励了他人。
阅读美术史,我们会发现,艺术创作其实是一个持续的、不稳定的、带有探索性的过程,每一位艺术家都是在时代规定的框架里寻找关于艺术观念与实践的可能性。很多时候,艺术家投入的不仅仅是单纯的技术能力,而是个体全部的精神能量。面对当下,俞云阶所具有的最大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或许正是他用全部生命和艺术实践探索出的现实主义油画创作的方法和路径,这种方法和路径在今天的主题性绘画和历史性绘画创作方面依然有效,或将长期有效,并将成为推动中国美术不断向前发展的参照和样本。
(作者系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馆长)
2023年11月19日《中国文化报》
第2版刊发特别报道
《俞云阶:用视觉美学回应时代之问》
↓ ↓ ↓ ↓ ↓ ↓ ↓ ↓ ↓
责编:张海宁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人生格言“勇猛精进” 中国卓越的现实主义油画大家俞云阶文献举行
《云之羽》:当男人被“男凝”
东西问丨叶锦添:如何在国际舞台展现“东方之美”?
契合时代之问与当代审美——我看今之和她的画
澎湃视觉周选海报|清明听雨 诗画问茶
第九届扬子晚报艺术节|陈少立油画的时代写照与视觉解读
俞敏洪问王宝强“还相信爱情吗”……
樊登龙华开讲 用好书回应“人生之问”
“2023中国电影美学年会”聚焦“文化传承·现实观照·媒介融合”
莫言幽默回应俞敏洪提问江郎才尽……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195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95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9119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82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81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45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3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76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7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