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文学保持一份敬意,留给精神一个家园

原标题:对文学保持一份敬意,留给精神一个家园

极目新闻记者 徐颖

11月19日晚,2023年中国文学盛典·茅盾文学奖之夜在浙江乌镇举行,杨志军、乔叶、刘亮程、孙甘露、东西5位作家登台领奖,这一颁奖典礼同时在浙江卫视和流量平台直播,也体现出文学想要跨界破圈的心。

作为中国文学最高奖,历届茅盾文学奖花落谁家,都会受到广泛关注。近两年来,中国作协将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等重要文学奖项的颁奖典礼,打造为文学盛典,让作家走红毯,呈现文学的高光时刻。

本次颁奖活动也在茅盾先生故里乌镇刮起了一阵文学旋风。11月17日下午,在乌镇昭明书院,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线下签售会的现场,5位获奖作家签书,五条读者大长队,作家签到天黑。

不管是人人都谈论文学的20世纪80年代,还是文学尝试吸引更多关注度的当下,文学表达精神、滋养心灵的功能始终没有变。文学破圈成功与否,都不影响文学存在的永恒价值。

就像获奖作家杨志军在获奖感言中所说的那样,文学让我们保持“对登高望远的热爱”“对陨落和滑坡的警惕”;就像获奖作家乔叶所说,文学中有故乡,“无论身在何方,故乡的土地和土气,是命中注定的精神基因和心灵滋养”;也如获奖作家刘亮程所说,文学中有想象和史诗,“文学是做梦的艺术,以梦和虚构之力护爱这个世界的真实。”正如“《本巴》里哈日王这个孩童,他长着一只大人的世故之眼,和一只孩童的天真之眼,文学也许正是那只孩童的天真之眼。即使这个世界被大人看过无数遍,也永远需要用孩子的天真之眼再看一遍,这是文学对人类初心的关照。”

(来源:极目新闻)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文学|梁晓声:希望通过《父父子子》重新唤醒大家对历史人物的敬意
几梦中的家园天天丽日清风
红网夜读| 人生短暂,就是要保持一份好心情
梁晓声接受《环球时报》专访:希望通过这本书唤醒大家对英雄的敬意
摄影家陈长芬:见证一个时代,延伸一份人类精神
国家大剧院版《党的女儿》四轮登台——怀揣真诚与敬意传承民族经典
奥布莱恩:诗人必须保持对语言的忠诚
俗语“大口对小口,家败财散走”,说的是什么意思?
文学|《山河故人》风吹散了记忆,但吹不散对故乡的念与爱
梁晓声新撰长篇《父父子子》:唤醒人们对历史人物的敬意

网址: 对文学保持一份敬意,留给精神一个家园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44085.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