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陈河:像帕慕克写伊斯坦布尔那样写温州
原标题:作家陈河:像帕慕克写伊斯坦布尔那样写温州
在《误入孤城》中,陈河以小说为地方立传,参考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温州旧报资料,神游百年前的偏僻孤城。人物与历史相映照,从《中英烟台条约》开放温州海关,到电灯公司、汽车运输公司、医院等现代文明的进入,温州的地方特性掺杂了来自海上的开放胸襟。陈河说:“我很想写一本完全以温州为背景的书,像帕慕克写伊斯坦布尔一样。”
11月25日,“写一座神奇的城——陈河《误入孤城》新书分享会”在北京SKP RENDEZ-VOUS书店举办。本次活动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SKP RENDEZ-VOUS书店联合主办,抖音“大有学问”项目特别支持。著名作家、《误入孤城》作者陈河,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莉,著名作家、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得主乔叶,评论家、《十月》杂志执行主编季亚娅进行了一场饱蕴文化深度的对谈。
活动现场嘉宾与读者合影。
陈河,生于浙江温州,年少时当过兵,曾担任温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1994年出国,在阿尔巴尼亚经营药品生意。1999年移民加拿大,定居多伦多。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黑白电影里的城市》《夜巡》《西尼罗症》《我是一只小小鸟》《南方兵营》等,长篇小说《甲骨时光》《红白黑》《沙捞越战事》《布偶》《米罗山营地》《在暗夜中欢笑》,曾获首届咖啡馆短篇小说奖、第一届郁达夫小说奖、《小说月报》第十四届百花奖、第二届华侨文学最佳主体作品奖、《人民文学》中篇小说奖。
《误入孤城》是陈河的最新长篇小说。马本德是军阀潘师长的司机,全军覆没之际,受命将主人的汽车开往他在浙江 W 州(温州)的老家,将临终书信及遗物交予师长之女潘青禾。沿着地图行到无路之处,马本德拆开汽车,翻山涉水进入 W 州这个当时的偏僻之城。马本德的社交圈串联起潘青禾、柳雨农、何百涵、迟玉莲等当地名流,他们随着变革的大时代完成从士绅向实业家的人生转型……
马本德,在档案室里活起来
季亚娅认为,陈河在写作上有世界的眼光。“一开始他要完成的就是在‘世界文学’的地理范围内建立一个对标作品。有了世界眼光,有了对标的勇气,我们会发现当他书写温州这个孤城时,实际上是在‘世界’的环绕中完成的。这是在中国发现世界。”季亚娅说。
作为从小在温州文化中沐浴浸润、后又定居加拿大的作家,陈河的文学目光既向内自视,又向外延展。温州由封闭走向开放的传奇历史为陈河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素材。但《误入孤城》并没有选择从温州人的视角看温州,而是从西北汉子马本德的温州际遇,看温州清末民初的历史浮沉。
翻阅浩繁的卷帙,陈河在史海深处打捞起一个个鲜活的温州故事。这些故事和故事里书写传奇的士绅商人,成为了《误入孤城》的原型。唯独作为主人公的马本德是陈河虚构的人物。马本德来自西北,身上带着“属于西北的膻味”,他带着潘纲宗师长的轿车,将师长的遗物交予其女潘青禾,对潘青禾的情愫牵引着他留在温州。马本德没想到,这一场“误入”将让他入局时代巨变,亲见温州崛起,在血缘、族缘、地缘三者的融汇下成为温州历史、中国历史的一部分。
“温州长途汽车运输公司的工作经历和早年在温州生活的经历让我心里有了一种潜意识,让我觉得很多事情是可以写的,这时的马本德就像孙悟空一样还压在山下面。写作的人不一定要用日记把所有经历过的事都记下来,但是必须保存起来,就像中药铺一样,把各种各样的材料都存在一个个格子里,哪一天没准儿就用得上。当我写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当年档案室里的人物突然活了起来,成为了马本德。”
用现代性照亮温州的前史
“都说温州神奇怪异,这本书会显现神奇之前的蛛丝马迹。”陈河说。
乔叶与陈河相识于2010年的第一届郁达夫小说奖。后来,为了写好《甲骨时光》,陈河深扎民族地方志、遍历河南风土的写作准备让乔叶动容。乔叶也多次来过温州,她曾到过《误入孤城》中写到的瑞安、矾晶山、金乡卫等地。历史与现实的虚实交织带给乔叶独特的阅读体验。“在这段风云激荡的历史里,我们看到乱世里茫茫苍苍的各种人、各种事件,看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层面,看到商人、普通民众、外来者、军人、政客各个阶层在城市的集中展示。小说里有知识产权的官司,有西式医院的建立,甚至有作为文学实体出现在小说中的朱自清,他带着小说郊游踏青,写下了《绿》。”
乔叶感慨:“在读《误入孤城》的时候,我感受到一种很强的现代性。‘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我觉得说的不仅仅是历史轮回的问题,其实很考验作家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功力,还要看怎么用当代的眼光关照历史,怎么用历史映照当代。陈河老师在历史领域里用文学方式做了说明,做了一份独属于他自己的说明,这是非常有意思的。”
“陈河老师的写作像微暗的火一样,照亮了温州的前史,我们从这本书中会发现一百年前的温州如此富有现代性,富有生机,富有活力。”张莉认为,这种现代性包括书中人物生活观念、生活方式上的现代性,还体现在对马本德这一外来者、观看者的文学处理,这样的处理让读者跟随马本德一起带着对世界的好奇看潘青禾,看何百涵,看温州。“陈河老师像一个画家,他把那些看起来已经在历史尘埃中固定了的蛛丝马迹用一种神奇的、文学性的笔法一点一点点染、勾描,最后绘成了鲜活的画卷。”
《误入孤城》以温州作为人物活动的舞台,但陈河全文一直以W州指代温州。张莉认为,陈河用“W州”而不直接用“温州”的原因,在于陈河要写的不是“温州传”,而是无数个像温州一样的城市的前史。所以读者即使不认识温州、没去过温州,也能毫无阻碍地理解W州的风物和生活。“他从一个具体的城市入手,写出了一百年前一座城市被现代性照耀以及将照未照的时刻里,每一个人的生活。将这些人的生活勾勒在一起,人物身上的戏就出来了,他们身上的‘好看’也出来了,人之为人的东西也出来了。”张莉说。
“这是最好的解释。”陈河感动于张莉说出了他的心中所想,“这里面藏着我的野心,我想像帕慕克写伊斯坦布尔那样写温州”。
写乱世女性生活的另一种可能
在乔叶眼中,身处情感漩涡中的马本德以一种非传统的方式处理着与潘青禾、迟玉莲等人物之间的关系。“陈河老师处理情感的方式使我觉得陌生又新奇。在那个尚且被封建传统束缚的时代气氛下,小说里的男女并没有太多暧昧、纠缠和拉扯,基本上一眼即击中,正如陈河老师说的‘像霍桑的《红字》’。”
谈及小说中纷繁交叠的人物,陈河坦言自己最喜欢的是迟玉莲。来自矾晶山的迟玉莲早年丧夫,成为宗族首领,与马本德有着镌刻人心的爱恨情仇,最终以最悲壮的形式带着族人抗日救亡。
张莉则表示,“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潘青禾,她是乱世中女性成长的缩影。潘青禾忠实于自己的感情,却也不把情欲、情爱作为生活的唯一目标,发现和何百涵不能结婚后,便专心建医院搞事业了。陈河老师写出了乱世女性生活的另一种可能,而且,这种可能并不是想象,历史上也经常有这种女性,潘青禾身上藏着独立女性成长的最可能的方式。”围绕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张莉认为,陈河笔下的潘青禾脱离了传统价值评判体系对女性的束缚,陈河以现代性的视野给予了女性充分的成长空间。
季亚娅进一步阐释,“作为乱世中的民国女子,潘青禾并没有依附男性的启蒙,而是靠本能走出自己的路。或许小说中充满蓬勃生命力的叙述与陈河老师想要构建某种中国现代进程的隐喻是有对应关系的”。
“我承认是这样。潘青禾、迟玉莲、马本德身上有很强的生命力,我觉得是有象征的。新的文明以强盛的生命力进入中国,打破了温州原本的一潭死水,就像强硕健壮的马本德给小城带来的无限的、关于未来的憧憬。”陈河说。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作家陈河:像帕慕克写伊斯坦布尔那样写温州
在伊斯坦布尔,拜访奥尔罕·帕慕克的纯真博物馆
陈河发现不一样的文学风景,新作《误入孤城》为温州立传
李金河:大谷关赋 | 洛阳作家写洛阳
“文学的骑手”陈河:在海外讲述有影响力的中国故事
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作家访谈 | 东西:永远像写第一部小说一样对待下一部
宋光耀:我家住在名片里 | 洛阳作家写洛阳
莫言:影响过我的10位诺奖作家
杨红军:千年伊阙 | 洛阳作家写洛阳
王小朋:是洛阳啊 | 洛阳作家写洛阳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910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666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40353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296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302
- 6霍启山与霍启仁对嫂子郭晶晶的 29445
- 7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438
- 8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509
- 9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691
- 10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