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故事,青年讲述,中外青年用千余部短视频展示眼中的中国

原标题:中国故事,青年讲述,中外青年用千余部短视频展示眼中的中国

以青年之视角记录中国,以青春之姿态感知时代。十二月如期而至,第三届“读懂中国·新青年看中国”中外短视频征集展播活动表彰典礼也被再度迎来。

这个时代是一个视频的时代,特别是一个短视频的时代,更多的机构、更多的人用短视频在传播文化、传播地方的经济发展、传播中国的故事。据悉,本届共征集作品数量达1568部,再创新高,这些高质量作品来源于全球40个国家、200多家的文化机构和单位,调动了国内100多所的学校。

组委会联合高校教授、业内一流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多层专业筛选,严格审判把关,最终确定推优作品59部,入围作品40部。日后,这些优秀的作品将在国际和国内的多平台进行传播。

颁奖典礼现场。

“民相亲在心相通”

“国之交,在民相亲,民相亲在心相通”,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借用韩非子的话表示,“读懂中国”是理解与认同中国的基础,只有先读懂中国才能架起沟通的桥梁、连起合作的纽带。

“以中外短视频征集展播活动为窗口,通过短视频这一时下最为大众所喜爱的传播方式,聆听中国故事,分享中国智慧、感受中国力量,是让世界‘读懂中国’的有效途径之一。 活动开展以来,立足中国、辐射全球,不仅为中外青年提供了一个展示他们眼中的中国的平台,更创造了一个深化人文交流、增进相互理解的独特机会。”

中国故事,青年讲述。邬书林认为,通过这次活动,不仅能打开青年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窗口,更能为全球青年提供一个独特的了解中国的机会,激励广大青年坚定文化自信、拓宽全球视野,在国际传播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引导新青年们为展现可信、可敬、可爱的中国形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力量。

“这也是一个双向的文化交流过程。中国青年如何理解中国,国外青年如何读懂中国,这些问题,相信大家看过他们精心创作的作品之后都会找到理想的答案。”

“短视频行业,造矩成阳”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范宗钗提到,当下随着扩张的产业规模和高速增长的短视频使用频率,短视频在人类社会中占主导地位传播方式之一,是用户规模数量最大精神文化产品,众多自媒体人视频产品创作者将短视频作为表达自我、记录时代的崭新窗口,推动中国短视频行业,造矩成阳。而“读懂中国·新青年看中国”中外短视频征集展播活动,便是以短视频为切入口,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新中国。

典礼现场,范宗钗分析了从去年以来短视频行业发展变化的三个日益突显的趋势特征。“一是内容生态从泛娱乐性专项垂类细分;二是用户定位从小众群体转向全民应用;三是产业格局从零和博弈转向共生共荣。”

从国际视野来看,国内短视频作品也逐渐走出国门,借助新媒体优势、传播优势依托数据驱动,算法导向和技术创新等手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新时代中国魅力。

范宗钗认为:“未来短视频行业创作者将始终牢记内容质量是文艺作品的生命线,这一宗旨继续释放用户规模势能与内容创新动能,继续彰显社会文化价值与网络传播优势,生产更多展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创新成果优质短视频,增强文化自信、助力文化强国建设。”

推优作品59部,入围作品40部

本次读懂中国,特别设置五个竞赛单元,身边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如何理解中华文明、你在中国的奇妙时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湾区的美好生活,面向海内外青年创作团队、各大高校和个人,征集优秀短视频作品1568部,经过初审、复审、终审三个环节,共评选出推优作品59部,入围作品40部。

国创会副秘书长曹炜表示,这些作品以真实的镜头记录中国的历史和现实,用鲜活的画面讲述中国故事,充分展示了中华风貌、文化内涵、社会活力。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人类文明之所以生生不息、代代传承,得益于相互之间的交流融合、尊重彼此。

曹炜认为,21世纪的今天,世界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应对共同挑战,既需要经济科技力量,也需要文明文化力量。

“这次征集到的众多优秀作品,正是他们通过行走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之上,以心灵触摸、以镜头描绘,向世人讲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悠久传统文化熏陶之下的中国人民是如何以乐观向上的心态、开放包容的胸襟,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建设中国现代式现代化,促进人类社会共同繁荣发展。”

《再会长江》。新华社记者发

怎么讲好中国故事?互相了解

今年4月,竹内亮曾在“读懂中国”演讲时介绍了自己正在拍摄的纪录片《再会长江》,时隔八月,他再次来到“读懂中国”,并“向大家汇报一下上映情况”。

“我在中国拍了很多纪录片,最近拍了一部《再会长江》纪录片电影,花了两年,从源头到上海6300公里,拍了长江边的风土人情。为什么说‘再会’,因为我十年前也拍过‘整个长江’。我两次走遍了6300公里,这样的日本人,估计全世界只有我一个。”

竹内亮提到,今年在东京电影院做了点映,一共有16场。东京电影院的老板跟他说,纪录片电影没有人看,中国的题材更没有人看,“上座率20%可以说成功了。”

“结果多少?我真的没有想到,70%(上座率),都是坐满。” 因为超过70%上座率,电影院的老板也惊讶,决定明年在日本全国上映。

为什么《再会长江》的片子在日本受欢迎?竹内亮简单分析道,第一,运气好。预告片中负责日语旁白的女生,是位在日本颇受关注的明星,第二,很多在日华人想看自己的家乡,还有一些竹内亮的粉丝。第三,有很多喜欢中国文化的日本人。

“很多喜欢中国文化的日本人来这里看中国的故事,我特意加了日本人喜欢的镜头,比如说刚才预告里面有的赤壁,因为日本人喜欢《三国演义》。喜欢中国的日本人挺多,怎么抓住他们?还是要了解日本人想看的点在哪儿。”

竹内亮以此举例,认为国际传播想要讲好中国故事归根结底是做到互相了解,“我们也想让中国故事传达到全世界,但是每一个国家的人对中国的感兴趣的点都不一样。所以,一定要了解他们想看的点在哪儿。”

采写:奥一新闻记者 刘婕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中国故事,青年讲述,中外青年用千余部短视频展示眼中的中国
青年汉学学者讲述眼中的中国
把新时代的郑州故事、河南故事、中国故事讲给世界听!郑州首次承办“第三只眼看中国”国际短视频大赛
巴西青年钟情辽南鼓乐 用纪录片讲述中国民俗文化故事
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正南看北斗》英文版全球首发
多国“Z世代”青年起笔陕西画中国
你的青春是什么模样?中山12名青年讲述青春故事
喜马拉雅《故事中国》423听书节亮相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用镜头讲述的中国故事 “中国摄影四十年”展凤凰中心开幕
纪录片《中国绣娘》正式启动:讲述中国绣娘故事 展现中国刺绣之美

网址: 中国故事,青年讲述,中外青年用千余部短视频展示眼中的中国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48052.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