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庚启功沈从文等大师致马国权书札展:破译强大的学术朋友圈

原标题:容庚启功沈从文等大师致马国权书札展:破译强大的学术朋友圈

“我有畏友生粤中,高门峻望源扶风。家居近在东塾东,薪火传自容斋容。倾河泻露文章工,学兼今古能会通。凌云大字如雕虫,游丝细草如跳龙。印文屈曲泥朱红,砚材磨琢山苁茏。白垩著鼻斤成风,昆吾入手金在镕。章草字典开鸿蒙,一编稿积卑崇墉。”1983年,中国书坛泰斗启功先生在《赠马兄国权》一诗开头如此写道。启老眼中的“畏友”马国权是何许人?他缘何得前辈的青眼有加?12月3日-12月22日在广东财经大学正空间举行的《达堂存札——近代学人致马国权书札文献展》或可窥得端倪。

马国权(1931—2004),号达堂,世居广州,自幼嗜好金石书画,中山大学经济系毕业后,投考著名古文字学者、金石书画家容庚先生的副博士生,1963年毕业后,先后执教于暨南大学、中山大学,1979年受聘为香港大公报撰述员,兼任香港中文大学考古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先后主持大公报“艺林”副刊、香港《书谱》杂志,经常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讲学及举行展览,曾任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理事,西泠印社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暨南大学及广州美术学院客座教授等。马氏擅章草,精篆刻,能绘事,并勤于撰述,编著有关印学、书学方面的著作多种,如《广东印人传》《书谱译注》《元刻草诀百韵歌》《补订急就章偏旁歌译注》《广东县市名印谱》《隶书千字文隶法解说》《近代印人传》等,是一位在东南亚都卓有声誉和成绩的学者、艺术家及报人。

马国权与恩师容庚合影。

耗时3年整理,章草辨析有难度

《达堂存札——近代学人致马国权书札文献展》展出的都是近现代32位名家大师致马国权的论学翰札,同步发行的新书《达堂存札》也摆放在现场供参观者翻阅。

《达堂存札——近代学人致马国权书札文献展》现场。

据悉,《达堂存札》收录近代诸家致马国权信札,凡32人,360余通(件),其中数量较多者:郑逸梅53通、文稿7篇,沙孟海97通,沈从文14通、诗稿1册,启功109通(件),余者尚有商衍鎏、叶恭绰、沈尹默、郑诵先、郭沫若、马公愚、容庚、罗惇㬊、于省吾、潘天寿、王个簃、邓散木、王蘧常、顾廷龙、谢稚柳等28人,是马国权长期问学、编辑往来中与当时名家学者之间的经历见证。

“这本书实际上已经整理了3年的时间了,把所有的信札文字都释出来,包括校对都是一个不小的工程。特别是沈从文先生给马国权的信中,很多都是探讨《章草字典》的问题。所以沈先生几乎所有的回信都用章草,辨析也有一定难度。另外,启功先生致马国权的100多通信中,学术性的探讨是多方面的,也代表了当时的学术高度。” 《达堂存札》一书的整理者、广东崇正拍卖总裁许习文对南都记者表示, “这个展览的意义主要是还原当时顶流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和情感温度,这种探讨学问的方式也渐行渐远,值得我们回味。”

广东崇正拍卖一直坚持以学术引领市场的宗旨,专注于挖掘艺术品背后的文化价值。“有时候一场拍卖结束就没了,但很多藏品不应该当作一锤子买卖,它的附加价值可以无限扩大,所谓‘以学术为天下之公器’,这些文献整理出版可以供社会再研究使用,更能体现收藏的真谛。”许习文如此说。

马国权的儿子马达为(左)与著名收藏家许礼平出席了《达堂存札》新书发布会。

追随容庚访学,与大家学者结缘

马国权的儿子马达为当天也莅临展览现场。据他介绍,1959年,容庚先生带领助手和门下研究生数人北上考古实习,当时还在攻读副博士的马国权即是在此行认识了当时诸多大家学者,北京如郭沫若、叶恭绰、启功等,上海如沈尹默、潘伯鹰、马公愚、邓散木、郑逸梅、王蘧常、顾廷龙等,杭州如沙孟海、韩登安等。所幸的是,马国权并不因访问结束而结束,他善护因缘,通过书信往来向他们虚心问学,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朋友圈”。他强调,也正是有这些学界大腕的加持,父亲马国权在中青年时期便陆续推出了篆刻印章、书法源流方面的专著,他的《近代印人传》《章草字典》都是填补空白的著作。

马国权与容庚渊源最深,过从最密,这在与启功的书信中多有体现,且表现出当时的时代氛围。去香港后,他为老师谋划出版《丛帖目》,现存一通信札,即关于此书出版。

马国权与启功先生合影。

外界一般知晓马国权是启功《论书绝句百首》的策划者、催生者,先刊发于“艺林”,再在香港出版,但不知道的是,二人缘分远不止此,早在1960年代就开始不断书信往来,探讨他们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急就章、草歌诀等书学问题,启功不但信中称马国权为“三十多年来的老朋友”,并赋诗曰“我有畏友生粤中”,其书法“黄金定律”也最早向他披露构想。谈到感兴趣的话题,启功不仅写信频密,还经常写成手卷形式,不是知音,焉能如此?现场还展出了启功分别于1975年和1983年写的两封信,他在毫不掩饰对“浓墨宰相”刘墉的不喜:“刘墉当日官大胆,敢于厚颜欺人(实在他自己也不懂),其书亦然。其题跋往往胡说八道。”“此公之草,实不负责任,信手懒散写之,多乖草法也。” 这也暗合了启功在论书绝句中的评价“刻舟求剑翁北平,我所不解刘诸城。”

启老与马国权的通信除了谈学问,也旁及家事。马国权的儿子马达为告诉南都记者,父亲在1975年曾经把他正在作画的照片寄给启老,启老回信指出,“所画颇有胜处,但有二端宜注意:一为努力写生,二为努力临古。今人画,真高明者固可学,但亦有半好不坏者,一染笔头,便难抖擞,不可不注意,至于某幅某山某树如何,则其次也。”马达为从此转向临摹宋元古画,向国画名家吴灏请益。

谈到感兴趣的话题,启功经常写成手卷形式。

沈尹默是近世帖学大家,对于马国权译注《书谱》提供了帮助,而马国权在香港的其中一项出版计划,就是出版内地这些大家的论书丛稿,而《沈尹默论书丛稿》即是其一成果。在信中,沈尹默就孙虔礼《书谱》序文中的“带燥方润,将浓遂枯”作了精彩的阐释。他说:“此事须从实践中检验始能体会其确意义。就是说与腕运有关,若臂不能很好灵活运用,即不能使笔毫四面变换,著纸不能临机行墨,则墨汁常聚在一边,就没有燥润浓枯之分了。试取前人墨迹细玩即可得明证。”

沈尹默在信中就“带燥方润,将浓遂枯”作了精彩的阐释。

沙孟海对于马国权的“印人传”研究提供了很多帮助,可惜,沙氏的论学著作尽管商讨再四,终究未能出版。

郑逸梅是掌故大家,他在书信中充当了马国权与陈巨来的中间人。他在信披露了不少印坛掌故。譬如陈巨来的首刻:“巨来刻印订润例,始于丁卯年,时廿三岁,初次委刻者,为《孽海花》作者曾孟朴,共三方,石章,二田黄,一鸡血,尤以田黄质绝佳,巨来谓刻印五十八年,如此之佳田黄,未之再见,以首次即为佳石凑刀,引为吉兆。”他还透露,“巨来自谓生平刻印达三万方,自视可存者,三百余方而已。”更好玩的是,他还爆料陈巨来曾经刻过一枚“酒国登徒”四字印,当时委托人叮嘱他一定搜检古文为之,愈怪愈妙,刻成后委托人很满意。然而十多年过去了,陈巨来偶然翻到印拓,却已经认不出是什么内容。

郑逸梅是掌故大家,他在信中披露了不少印坛掌故。

值得一提的是,郑逸梅现存的文稿7篇,分别为《名刻家汪大铁》《乔大壮脱略形迹》《黄蔼农现身银幕》《镌刻革命图章之底奇峰》《吴昌硕之画兰绝笔》《陈师曾之<北京风俗画册>》《痛失良朋吊粪翁》,均是通过马国权刊发于香港《大公报》等报刊杂志上,可视为马国权沟通内地大家走出去的证明。

得王蘧常助力,编辑《章草字典》

于2019年出版的《章草字典》为汉代以来章草字体总汇,共收录正文3715字、重文25262字。它不但是马国权的代表作,也是填补书法界空白的著作,我们从信札中可以看出,章草大家王蘧常为他编《章草字典》提供不少帮助。据悉,《章草字典》发轫于上世纪60年代,初稿完成于1980年,随即呈送章草宗师王遽常校阅,王先生赞赏其“古未尝有”,为其作蝇头章草眉批并作序。马国权随后焚膏继晷,叠经增补,力图尽善尽美,直到2002年去世。马国权逝世后,他的弟子继续誊写摹补、排比校订,终成定本。《章草字典》2019年出版时最大限度保留了书稿原貌,王蘧常整理的眉批和后人整理的痕迹清晰可见,并由启功、于省吾和容庚分别题签。

于2019年出版的《章草字典》不但是马国权的代表作,也是填补书法界空白的著作。

王蘧常的信中透露他为马国权订正了书稿。他指出“窃意取材必用善本,如《月仪》郁冈翻刻极差,应用宋秘阁本;《出师颂》佚名所谓隋贤本者多失真,应用墨池堂祖本,《日本章草编》有之。又应尽量取《急就章》为全书冠冕,因后人草法多渊源于此也。明清人可少取,近人尤宜慎择。”字里行间都是对后学的谆谆教诲。

王蘧常的信中透露他为马国权订正了书稿。

同样的还有文博大家沈从文,沈从文当时在湖北咸宁干校,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给马国权写密密麻麻长达数页的信,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凡此种种,均可以看出这些前辈专家学者对青年马国权的关照和垂爱。

文博大家沈从文写给马国权的信。

“名家翰墨”系列丛书的主编、香港翰墨轩出版社总编辑许礼平先生表示,“《达堂存札》一书还原了一位学者的养成,和一个‘旧学商量加邃密’的时代。现在我们看这批信札,可以知道马公学问之其来所自。也通过他跟这些师友的交往,我们得以重温这批珍贵的历史文献,感受过去时代的种种细节,以及字里行间弥足珍贵的好学精神、严谨治学精神,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友情。”

他提到,书中收录容老的信件只有一封,但信中提到罗振玉之子罗福颐的著作《三代吉金文存释文》拟在香港出版,并请容老题写封面。“其实这本书的出版颇费周折,兜兜转转,最后在台湾出版了。其时容老年迈,在题写‘三代吉金文存释文’时,‘代’字一度多写了一撇,变成了‘伐’字,最后在助手曾宪通的提醒下重写。我至今还保留着这幅特殊的题签。”

展讯——

展期:12月3日-12月22日(周一至周五10:00—12:00 14:30—17:30)

地点:正空间(广东财经大学文化艺术中心)(广东财经大学北门内北四与北三之间连廊)

采写:南都记者 周佩文 实习生 陈灵君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容庚与刘体智往来书札首次合璧:追述学者与收藏家卅载金石缘
品鉴 | 《沈从文批注〈丝绣笔记〉》:三代人的学术传承
父亲用“容庚秘箧”印章表达他的极度珍视
启功病中也诗词——纪念启功先生诞辰110周年
启功最崇拜的书法家,胜过文徵明、董其昌,知道此人的寥寥无几!
纪录片《沈从文与湘西》29日晚开播,回溯世界级大师的一生
启功讽刺的“猪脚法”,用笔抖的像筛子,如今却是国展“宠儿”
“陈独秀等信札手迹展”开幕,26通信札还原觉醒年代
启功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活动暨书法作品展举行
海报丨10月23日起,随鲁迅、沈从文、莫言、路遥等走进《文学里的村庄》

网址: 容庚启功沈从文等大师致马国权书札展:破译强大的学术朋友圈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48788.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