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波海潮”展览亮相深圳,讲述四位画家殊途同归的绘画故事

原标题:“江波海潮”展览亮相深圳,讲述四位画家殊途同归的绘画故事

南都讯 记者谢湘南 吴昌硕、齐白石、郑锦、高剑父、张大千、方人定、谢稚柳、丁衍庸、饶宗颐等等业界“大佬”和当打之年的陈湘波、谢海、刘春潮的作品一起亮相,12月5日, “江波海潮——张华江 陈湘波 谢海刘春潮艺术作品展”在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揭幕。此次展览由关山月美术馆主办,仲敬干出任本次展览策展人,吕明翠担纲学术主持。展览将展至12月14日。

南都记者了解到, “江波海潮”展览缘起于2016年7月,当年,艺术家谢海在广东中山举办其“海阔天空——谢海艺术展”,张华江、陈湘波、谢海、刘春潮四位名字带“水”的老友觉得是一种缘分,于是,就有了今天的张华江收藏以及陈湘波、谢海、刘春潮创作的作品展览。在这个展览中,前贤们不管是技法、构图和思想,对三位后学的影响,一眼便知。展览演绎的是一位收藏家和三位艺术家的往来,也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岭南人张华江和与广东有着上下文联系的湖南陈湘波、江苏谢海、云南刘春潮三位艺术家之间意味深长、波诡云谲的故事。

张华江是一位园艺家,同时他还是一位有文化情怀和史学眼光的书画收藏家,他通过收藏,通过整理,从地域文化的视野,从题材、个案的内容出发,尤其是对中山籍艺术家、荷花、猿猴等题材绘画的专题收藏,在业内影响颇深,编辑出版了大量的藏品集,完成了学术意义上的梳理和汇总。

陈湘波在繁忙的美术馆管理工作、美术机构组织、领导、决策之余坚持绘画本业,把有效的时间归纳起来为自己的创作所用,近年来更是以个展的形式频频亮相于国内外重要场所,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他的工笔画花鸟作品上溯宋元,下追“二南”直至于非闇、陈之佛,所以,他的作品南人北相,有大气格,而非小意趣,格调高华,意境深邃。

“画二代”谢海“文而优则画”,创作涉及传统绘画、现代绘画和抽象水墨研究。他信奉手摹心追的力量,笔下的折枝花卉取法吴昌硕、齐白石,追求文人画的逸笔草草和闲情雅致;而他的瓶花系列作品写尽了他与世无争和充满智慧、诙谐幽默的日常欢喜;而显示他对水墨题材、技法、材料和理念革新的抽象水墨创作,则彰显他对中国画当下发展的思考。他用水墨创作为自己研读美术史、作美术评论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同样作为美术馆管理者的刘春潮也是跨界的,他穿行于诗歌和绘画之间,除了诗歌创作,漆画、工笔、重彩、水墨无不涉猎。刘春潮爱画荷花,尤其爱画残荷,别人画残荷是“悲秋”,他却能画出摇荡秋波、朦朦胧胧、虚幻缥缈的涅槃之姿。他的画就像他的诗,进退自如,逍遥自在。

此次展览策展人仲敬干认为,“江波海潮”展览说的就是四个人在一起做一件事,是好玩,是超越艺术实践和学理思考的无功利的“在一起”。往深了说,则是通过眼底功夫、心上功夫和手上功夫构成对绘画的“体认”和“践履”的统一,完成一个展览对中国绘画审美认知与感悟的殊途同归。

本次展览学术主持吕明翠在展览导论中写道:陈湘波、谢海、刘春潮都是科班出身,都长期从事美术相关工作,看展览、评论展览原本就是他们的日常,他们深谙古人所著画论、画史经典,字字肯綮,古人墨迹名作,帧帧精妙,皆成诀要,皆为后人学步之阶梯的道理。所以,他们才会不敢半点懈怠,心追手摹,染翰不掇,朝览夕诵,激扬文字,最终修得聪明日生,笔墨日灵。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江波海潮”展览亮相深圳,讲述四位画家殊途同归的绘画故事
AAC艺术中国“绘画:触摸时代精神脉搏”艺术展亮相深圳
与齐白石吴作人等结下友谊,这个展览讲述一位智利画家的中国记忆
知名画家与海内外摄影师赴贵州 以绘画+摄影形式讲述“桥”故事
近百幅不同时期澳门风貌绘画亮相故宫
“川味”话剧《苏东坡》亮相深圳 讲述“苏轼”成为“苏东坡”的故事
巫鸿新作反思既往绘画史书写方式 多线索讲述中国绘画的新故事
如何多维度讲述中国绘画故事
当徐悲鸿临摹伦勃朗:这个展览带你回顾画家们“临摹”的故事
讲述中国人与书房的故事 精品文物亮相故宫博物院

网址: “江波海潮”展览亮相深圳,讲述四位画家殊途同归的绘画故事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48823.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