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城市文脉,压实市民文化需求,上海文化设施再添新馆
原标题:赓续城市文脉,压实市民文化需求,上海文化设施再添新馆
继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新馆开馆试运营后,8月16日,上海图书馆东馆重启公测,同时上海文学馆正式开工。
上图东馆和上海文学馆这两大馆的建设,一直牵动着很多人的心弦。
作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重镇,上海是中国新文学的发祥地、策源地、推动地和收获地,鲁迅、巴金、茅盾、郁达夫、徐志摩、傅雷、柯灵、施蛰存等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几乎所有重要的作家,都曾在此生活、写作,在此纠结彷徨、欢欣鼓舞,为文学,为家国。
建设上海文学馆,成了上海几代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的共同心愿。
人们希望有这样一个空间,来承载讲述这些文豪大家的精神传统,希望以建筑的形式回应产生他们重要作品的城市记忆,更希望在赓续文脉的过程中,涵养城市品格,激扬新时代的伟大思想。
如果说上海文学馆是更接近高山流水的存在,那么上图东馆则是无声细雨,它的规划和兴建更多指向了践行“人民城市”的理念。
上海图书馆东馆外观 澎湃新闻记者 薛松 图
上海图书馆东馆阅读广场 澎湃新闻记者 罗昕 摄
上海图书馆东馆中庭 澎湃新闻记者 罗昕 摄
上图总馆主要被作为藏书空间,八万多平米的馆舍,市民读者能接触到的不足25%。因此,建设一个更开放、更多元、更现代的分馆,不仅是上图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上海和上海人民的需要。
如今,上海文学馆拉开了诞生的序幕,上图东馆揭开了神秘的面纱,一头一尾,暗合着近些年上海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逻辑:既指向过去,也烛照当下和未来;既关心精神内涵,也重视现实需求;有高屋建瓴的全局擘画,也有针角细密的精准施策。
根据2021年发布的《上海文化发展系列蓝皮书》显示,上海在全国率先基本建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上海每百万人拥有博物馆5座,远高于全国水平,基本达到发达国家每20万人1座的水平。上海的图书馆数量仅次于巴黎,超过伦敦、纽约、柏林、新加坡、东京;上海的艺术演出场所每百万人拥有量为4个,每百万人拥有座位数为7.2个,均居全国前列。
上海文学馆效果图
上海没有满足于此。
这是对公共文化空间在城市文化当中特殊位置的深刻体认,更是服务型政府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不懈追求。
我们期待,未来能有更多文化场馆设施筹备、开工、开放,惠及更多的市民,让人们在与建筑与空间的互动交流中,被塑造,被温暖,被幸福感和获得感缓缓击中。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赓续城市文脉,压实市民文化需求,上海文化设施再添新馆
“黄河寻根问祖文化联盟”成立
“赓续红色血脉 传承信仰力量”书法笔会在京举行
赓续红色血脉,走进英雄草原
一元演出背后的多元城市文化
定了!广州美术馆新馆将于2023年3月惊艳“绽放”
城市画卷,尽显“更新”之美(全面小康画卷)
湖北宜昌保护传统文化——文化瑰宝焕发崭新魅力
什么是国家版本馆?一文读懂!
传承诗词文化 坚定文化自信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7928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58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813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75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0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14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0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68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2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