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学者书房的大门之戴锦华:混沌开天地
原标题:打开学者书房的大门之戴锦华:混沌开天地
来源:解放日报
你喜欢在哪里读书?在家中开辟一个房间或一个角落,打造成浸润墨香的书房,或许是每个人都渴望的桃花源。
人们在书房里阅读、思考;在书本间、在柜架上,安置生活、探索世界。在这方小小天地,可以度过广阔的人生,也可以看见智者的世界。
本文摘自《坐拥书城》,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学者们的书房与精神天地。
戴锦华: 混沌开天地推开门,映入眼帘的是从地板延伸到天花板的一整面书墙。书架上摆放着不同时代、不同领域的各种书籍,有几层还点缀着几个精致可爱的小摆件。戴锦华老师笑着介绍说:“我的书房其实是一个‘混沌’。”
因为经历过书籍匮乏的时代,戴锦华曾经逢书必买,每次遇到难得的书展书市,她都会如饥似渴地带书回家。后来开始有人寄赠一些书给她,渐渐地,她的书房变得充盈而“拥挤”起来。
“我所有的空间都被书侵占了。最‘惨’的是,我几乎无法从中找到想要查阅的书籍,着急用的时候只好再买一本。原来的那本早已‘书深不知处’了”,戴锦华笑道。
书架的设计其实只能摆放一层书,戴锦华的书却最终被她安置成两层,所有的缝隙都派上了用场。但仍然有一些实在放不下的书,只能装箱存放在别处。
对于少年时期的戴锦华来说,每一本书都是“天降大礼”,这使她将书籍视为珍宝,既想在有限的时间里将其吸收,又不希望阅读得太过迅速,来不及好好回味。直到今天,她读小说都舍不得读完最后一页,更不会让任何一次阅读半途而废。将大部分时间都用于阅读和学习,这使她慢慢积累了速读和组读的能力。
也许在旁人看来,快速、大量地阅读是一种天赋,但对戴锦华来说,比天赋更扎实的,是对书籍的饥饿感所赋予的能力。令她保持阅读习惯的从来不是“应该”和“不得不”,而是她内在的深层需求。
戴锦华在“电影与现实”课程直播中曾表示,自己把书当成食物,需要每天“食用”。正如三餐是不可以一日不吃的,漏一顿都会饿得心慌;书也是不可以一日不读的,否则就浑身难受。阅读已经成为她生命的基本组成部分。
戴锦华认为,真正有效的阅读,是先把一本书读厚,而后才是将它读薄。每本有价值的书都有它从属的思想脉络和历史框架,为了获知它究竟在表述什么,我们需要进行更多以它为核心的扩展学习,才能跟随它真正地进入一个世界,再通过它打开更大的空间。
“当终于可以自如地把握作者在书中的原创性表述时,你会发现这书其实很薄。所以为了读懂一本好书,我们更需要多读”,戴锦华如是说。
在生命的不同阶段,纵览各类书籍所打下的基础,筑成了戴锦华一路成长的阶梯。她涉猎广泛,除了对理论的研读、对文学的沉浸,还会进行大量通俗、流行文本的阅读——阅读网络小说是她观察当今社会文化的途径,从中她得以了解社会文化心理的构成,感受人们的热爱与忧虑、梦想和逃避:“我真切地觉察到社会和代际文化的剧变。”
现在,她开始时不时地重温一些名著和旧著。重读经典,在她看来是进一步感知世界及自身变化的路径,其体验十分耐人寻味:某些当年深爱的典籍,重读时竟觉索然无味;某些自认为已烂熟于心的作品,再次翻开时竟迸发出焕然一新的感受。
不同时期的自己,在书中能看到不同角度的世界;同样一段文字,能引人进入不同层次的思绪——书是常读常新的,戴锦华深以为然。
说起印象深刻的书籍,戴锦华表示:“这大概会是无尽的清单吧。”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打开学者书房的大门之戴锦华:混沌开天地
《坐拥书城》:从书房窥见15位北大名师的精神世界|新书架
《坐拥书城》:
戴锦华谈韩国电影崛起:他们的诉求不止国际得奖
安哲大展明晚启幕,戴锦华、王垚映前交流
戴锦华谈电影:重访戈达尔、塔可夫斯基、安哲罗普洛斯
戴锦华:功利的人充满信仰鄙视情怀
戴锦华、格子对谈实录:萧红的写作,留给我们一段说不尽的历史
戴锦华×唐诺 | 给不太幸运的这一代,说点心里话
盘点8件顶级先天至宝,其中东皇太一的混沌钟第二,第一没有主人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7973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70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851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80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3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20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0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71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5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