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乡村艺术节上的两场欢迎仪式 为何能让东道主米易县“出圈”?

原标题:四川省乡村艺术节上的两场欢迎仪式 为何能让东道主米易县“出圈”?

封面新闻记者 周翼

“我从没参加过这么有特色的欢迎仪式。”12月8日,参加2023年四川省乡村艺术节的嘉宾们,来到位于攀枝花市米易县白马镇的颛顼龙洞参观,刚一下车,就被眼前古风古韵的欢迎仪式吸引了目光,忍不住发出了这句感叹。

以“艺术点亮乡村”为主题,2023年四川省乡村艺术节于12月7日在米易县开幕,3天时间里,举行了集中汇演、艺术精品展、乡村集市等多个主题活动和全省21个市(州)的乡村文化艺术展演活动。

活动中,封面新闻记者注意到,除了主题活动让嘉宾们赞不绝口外,米易县精心准备的两场欢迎仪式,也是米易大火“出圈”的背后关键词之一。

民族文化有底蕴

自带“网红”属性带来持续热度

“贵客来到傈家寨,进门要喝三杯酒,傈家自古有传统,不喝三杯不能走。”尚未入山门,已听见乡音。在米易县城文化广场,前方敲锣打鼓,舞狮舞龙,后方穿着各色民族服饰的姑娘小伙儿,跳着欢快的舞蹈夹道欢迎,傈僳族姑娘们身着盛装,端着拦门酒,边唱歌边请远方的客人们品尝。

傈僳族拦门酒

傈僳族文艺表演

地处安宁河边的米易,世代居住着汉族、傈僳族、彝族、回族等26个民族,多元的民族文化,赋予了米易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

沿着两旁种满芒果的山路上山,途经层层叠叠的米易傈僳梯田,搭配米易难得的雨雾天气,如同一幅冒着烟火气的山水画。新山傈僳族乡,曾是米易最贫困的地区之一。而如今,这里已成为米易县少数民族文化振兴的代表作。

米易城区的冬樱花开 高阳琼摄

梯田栈道、阿考广场、傈僳族祖居圣地民俗博物馆等基础设施成为当地傈僳族文化的主要载体,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造就了“约德节”“葫芦笙舞”等18项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少数民族文化得到保护传承,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大家的生活越过越好。”说起近年来发生的变化,新山村村委会副主任张华美难掩喜悦。

傈僳风情的文创产品

米易彝族的“朵咯荷”表演 图据米易融媒

民族文化自带的“网红”属性,给米易带来了许多持续高热的话题度。而另一方面,米易自身也在持续深挖民族文化潜力,相继开展古镇、古村落、古建筑保护开发,先后建成傈僳族博物馆、麻陇彝族博物馆、回族文化展厅,成功打造了白马历史文化古镇、田坝清真民族示范村等一批各具特色文化旅游名村名镇。

“颛顼故里”有故事

提升“阳光米易”知名度和影响力

“颛顼大帝,皇帝之孙,生于若水之滨……”龙肘山下,安宁河畔的颛顼龙洞景区内,颛顼像目视远方,下方的挂榜台上,正演绎着颛顼的生平故事。嘉宾们一下车,身着汉服的姑娘先献上黄色绸带。

颛顼像 图据米易融媒

“礼仪官”祝词、鸣锣开道、士兵引路……颛顼文化广场上,颛顼浮雕墙、九州版图平台气势恢弘,四周山峦叠翠、溪流幽谷,景致优美,自然与人文、历史与文化在这里交融。

但在2015年以前,这里还仅仅有一个“溶洞”。为深入挖掘、打造颛顼文化,米易县从硬件提升、文化艺术、学术交流、旅游产业、文创产品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长远规划,充分挖掘颛顼文化内涵,“颛顼故里游学之旅”“颛顼故里农耕文化”等一批文化产品相继出炉,不断提升着“颛顼故里·阳光米易”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颛顼龙洞的文化表演

颛顼龙洞的欢迎仪式

2016年3月,米易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式命名为“中国颛顼文化之乡”。4年后,米易县拿下“天府旅游名县”这块金字招牌。2021年7月,颛顼龙洞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近年来,米易县利用春节和国庆黄金周等,在颛顼龙洞景区推出“颛顼故里游学之旅”文旅康体验活动,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体验。

“我在米易体验到了独特的风土人情,特别是颛顼龙洞的人文氛围,让我印象深刻,以后有机会我还会带着家人和朋友来米易旅游。”达州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公共服务科科长刘崇阳表示。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四川省乡村艺术节上的两场欢迎仪式 为何能让东道主米易县“出圈”?
艺术点亮乡村 2023四川省乡村艺术节在攀枝花市米易县开幕
2023年四川省乡村艺术节将于12月7日在攀枝花米易县开幕
苗族特色原创音乐作品《呗乌阿给晒晒晒》获四川省第九届少数民族艺术节职业组第一名
四川省第九届少数民族艺术节在凉山开幕
第三届四川艺术节四川群星奖决赛在南充举行
诗与远方|四川省第九届少数民族艺术节落幕
这些作品获奖!四川省第九届少数民族艺术节闭幕,下届将在甘孜举行
四川省作协启动“作家活动周”,27位作家“回家”团圆
四川省第九届少数民族艺术节在凉山闭幕 下届将在甘孜州举行

网址: 四川省乡村艺术节上的两场欢迎仪式 为何能让东道主米易县“出圈”?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49994.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