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周年校庆,华附成为首个在大剧院举行专场音乐会的中学

原标题:135周年校庆,华附成为首个在大剧院举行专场音乐会的中学

12月10日晚,珠江两岸华灯初放,广州塔上星光闪耀,正上演着“华附式”的浪漫,这是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00届初中、2003届高中校友代表全球华附人向母校135周岁献出的生日祝福。广州大剧院里歌声袅袅,舞姿翩跹,华附学子们用歌舞献礼母校华诞。

华附是目前首所到广州大剧院举行专场音乐会的学校。

历届校友与在校师生同台演出

本次音乐会规模宏大,参与度高。音乐会上,华附师生及校友们共筹备了22个大型音乐节目,共准备了22个大型音乐节目,包括原创舞蹈节目5个,歌唱类节目9个,器乐类节目8个。超过210名学生和10位老师参与了此次音乐会的演出,他们来自初中到高中的6个年级,同时也包括了历届华附校友。

一段原创舞蹈《山河》以其优美的舞姿、深刻的内涵和动人的情感拉开了音乐会的序幕。钢琴三重奏《珍珠河》(校庆特别版)引人入胜。青年作曲家、华附2007届校友罗威以伴随成长的珠江为题,创作了一首献给珠江的晚安曲。乐曲以钢琴化作江畔的灯火、提琴勾勒珠水蜿蜒,饱含深情,也把乐曲结束在美好的高中回忆中。

原创舞蹈《忆故乡》以舞蹈语言深情演绎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伸出双手的舞者,如同在时光长河中呼唤母校和曾经的自己,传递华附学子对母校时光深深的渴望和无尽的思念。

在艺术的道路上走得更远,需要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华附校庆的舞台上,由知名旅欧歌剧演员、2007届校友李梅里带来的先秦古诗《越人歌》、歌剧咏叹调《狂风暴雨的怒吼》为观众们带来了别样的音乐享受。

“目前社会上仍存在一些偏见,认为学音乐和艺术,文化成绩就不重要了,事实上,国外不少专业的音乐家本科并非音乐专业,但都是名校出身。”李梅里说,要想在艺术的道路上走得更远,需要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自己能登上国际舞台,恰恰靠的就是在华附的学习经历,让他明白不要一味追求技术上的突破,而是深入思考理解,更好诠释好音乐作品。

重视培养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在很多人心目中,华附艺术教育的水准有待提升,我们想通过组织学校师生在广州大剧院演出,这种敢于突破的方式,不仅激发师生们的潜力,也向社会传达学校的艺术教育理念。”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姚训琪说。

姚训琪表示,作为“艺术教育”被不少人视为华附短板的学校,此次在广州大剧院举行专场音乐会,是把附中多年来的艺术教育改革成果做一次集中汇报。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基本途径,包括专业教育和普及教育,但在实践中往往按前者开展,容易忽视后者,忽视对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培养。“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五育’重要组成部分,美育价值取向明确,应该贯穿在学校教育全过程全方面,让育人功能更加凸显。“姚训琪举例称,最典型的例子是学校坚持了近五十年的学生合唱团,这些孩子基本都不是艺术特长生,但这样一支队伍,却能屡屡在每次重大比赛中有惊艳表现。2019年全国参赛归途,以机场快闪歌声安抚误机乘客的动人场景,得到社会很高的赞扬。毕业后,这些原本的合唱“小白”,基本都成为各大高校的合唱团主力,甚至还会以高四、高五、高六、高七的身份回到母校,协助老师指导学弟学妹们的排练。

“我们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爱好,让他们因为热爱而去唱歌跳舞,这种热爱不存在功利性,跟升学没有关系。学校要做的,就是提供良好的平台,以及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姚训琪说,各个艺术团的表演水准或许有待提升,但学校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育人方式不会改变,将继续努力,通过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人文素养,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采写:南都记者梁艳燕 通讯员李芸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135周年校庆,华附成为首个在大剧院举行专场音乐会的中学
广西艺术学院合唱团首次在国家大剧院举行专场音乐会
特别的节日礼物!小学管乐团在大剧院开了一场专场音乐会
华彩秋韵-国家大剧院专场音乐会走进中央党校 演绎中外经典
巴西里约举行“世界音乐系列·中国专场”音乐会
华中师大Tiankong合唱团在国家大剧院举办音乐会
第八届浑河岸交响音乐节长影乐团专场音乐会举行
“畲乡之春”艺术节(颁奖晚会)在山哈大剧院举行
指挥家姜金一携山西交响乐团举行专场音乐会
2023杭州国际音乐节开幕音乐会亚运专场举行

网址: 135周年校庆,华附成为首个在大剧院举行专场音乐会的中学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50599.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