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这三种人,骂赵孟頫书法“俗”,网友:绝大多数是因为嫉妒!

原标题:只有这三种人,骂赵孟頫书法“俗”,网友:绝大多数是因为嫉妒!

只有这三种人,骂赵孟頫书法“俗”,网友:绝大多数是因为嫉妒!

书法是一门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艺术,不夸张的说,我们每天都会用到它,完全离不开它。但另一方面,我们真的了解书法吗?如果您询问周围非书法专业的朋友,让他们说出几位书法家和几部作品,估计他们会一头雾水了。

即使是专业的书法家,恐怕也不敢说自己已经把这门“国粹”研究透了。所以,当我们评价一位书法家、一种字体、一种风格时,要做到谦卑、客观和设身处地。直到现在,仍然有很多朋友坚信“字如其人”,对那些人品不佳的书法家嗤之以鼻,评价起他们的作品“意气用事”。

历史上有三位书法家就“深受其害”,他们分别是蔡京、赵孟頫和王铎。蔡京是赫赫有名的奸臣,而赵、王是“投降派”,甚至还有人说他俩是“汉奸”。相较于蔡京、王铎,人们对赵孟頫是“又爱又恨”,情感非常复杂。

关于赵孟頫书法的“差评”,几乎都离不开一个“俗”字,比如董其昌就说赵孟頫是“因熟而俗”。有专家总结,骂“赵体字”俗的人,基本上是站在这三种立场上:第一种立场是因为赵孟頫“大节有亏”。有人可能会说,气节与书法有什么关系呢?

实际上,在古代人看来,“人品即书品”,甚至要凌驾于技法之上,从魏晋以来,欣赏一部书画作品最重要的两个指标就是“气韵”和“人品”。对人品的评价不像对用笔、结字的评价那样需要有专业知识才行,这种内行、外行都能胜任的准则,使得赵孟頫收获了“奴书”“变节事敌,猥琐无骨”的蔑称。

第二种人骂赵孟頫书法,主要是“太年轻”。具体来说,就是还没有把书法中丰富的法度变化学扎实、学透彻,也缺乏对“赵体”作品的深入细致了解。董其昌、傅山就是典型代表。董其昌早年骂赵字“俗”,晚年醒悟:“余十八岁学晋人书,便目无赵吴兴,今老矣,始知吴兴书法之妙”。

他还引用了赵孟頫的名言自嘲:“俗子朝学执笔,夕已自夸”,傅山晚年也转而表扬赵孟頫书法:“赵厮真足奇,管婢亦非常”。就像当代书法家邱振中所说,赵孟頫书法的“仙气”,只有亲自观看真迹,才能体会出来。

第三种骂赵孟頫字俗的人,是那些直接学习“二王”或“尚意”书法者。赵孟頫一生学习王羲之、李邕等名家,但相比于他们,赵的字的确显得有几分拘谨,在用笔动作上也进行了精简,在他们看来“笔在赵孟頫手里,变成了‘死的’”;

而学尚意书风(如米芾、苏轼等)者,由于这些书法家出规入矩、不受成法所限,因此用笔、间架安排随心所欲,极具变化,这也是“赵体字”没有的。

您对赵孟頫书法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只有这三种人,骂赵孟頫书法“俗”,网友:绝大多数是因为嫉妒!
700年来书法第一人,作品为什么会被说“俗”?
学赵孟頫楷书,绕不开这件作品!说他字“俗”的人,好好看看此作
承续晋韵:赵孟頫的书法美学
“大骂”赵孟頫的董其昌,书法实力有多强?
勤奋的书法天才赵孟頫
赵孟頫是如何超越时代,和欧阳询等人并列,位列“楷书四大家”的
这是“抄经体”之冠,赵孟頫最推崇的作品,胜过钟绍京《灵飞经》
这位书法家直言“王羲之的字俗”,自创一种字体,网友:三岁水平
赵孟頫思念亡妻,字字泣血,他与管道升的深情,全在这件书法中了

网址: 只有这三种人,骂赵孟頫书法“俗”,网友:绝大多数是因为嫉妒!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50885.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