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为什么那么多排行为“二”的公子小姐?原来大有深意

原标题:红楼梦里为什么那么多排行为“二”的公子小姐?原来大有深意

1、贾家的奧秘

开篇,癞僧一见到英莲便大哭其“有命无运、累及爹娘”,“深知拟书底里”的脂砚斋对此感慨万千,连作数条批语,其中一条指出:“武侯之三分,武穆之二帝,二贤之恨,及今不尽,况今之草芥乎!家国君父,事有大小之殊,其理其运其数,则略无差异。知运知数者,则必谅而后叹也。”因此,《红楼梦》不仅艺术再现了作者惨痛的家史,还暗写了清朝皇家内部正统与非正统之争的激荡历史风云。

这一切主要是通过描述“假托之家”一一“写假则知真”(脂批)的贾家的盛衰兴亡史来实现。贾家中既有荣国府,又有宁国府,两者相互配合,既共同演绎曹家,也一起暗喻皇家。

贾家最终“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不仅是曹家繁华落尽,也是文本中的清朝终结。第二回,贾雨村提及甄宝玉关于女儿的奇谈妙论,脂批指出“此是一部书中大调侃寓意处,盖作者实因鹡鸰之悲、棠棣之威,故撰此闺阁庭帏之传”。曹家内部兄弟之间斗得再狠,只要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皇帝宠信他们,曹家的荣华富贵就可以延续。因此,文本中的“鹡鸰之悲,棠棣之威”,其实意在暗写皇家兄弟之间围绕皇位的恶斗,而这就具有正统与非正统之争的政治意涵。

2、为什么以“二”为正统

文本是“九十春光寓言”(第一回脂批),横跨了康雍乾三朝。康熙时期的“九子夺嫡”,即使不是中国历史上皇子间最激烈的皇权之争,也是之一。这是康雍乾三朝众所周知的政治事件,作为康熙亲信曹寅之孙,曹雪芹对此当然更是了然于胸。康熙时期的“九子夺嫡”,是文本中“大调侃寓意处”的“鹡鸰之悲,棠棣之威”的原型。《红楼梦》不是史书,当然不可能也没必要一五一十地再现历史。作为“写假则知真”的小说,作者通过艺术加工提炼,只要能让读者心领神会到皇权之争的惨烈性,便是成功的,于是呈现在“写假则知真”的文本中的就是删繁就简的两股势力之争一一最先的领跑者胤礽和最终的胜利者胤禛(雍正)。

雍正和他的继承者乾隆,给作者和他的家族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在文本中自然是非正统的象征,而与作者同为失意者的废太子胤礽就成为正统的象征。因此,隐指胤礽的秦可卿,是“此书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处”,而“大讽刺”的就是隐指雍正的贾敬。

秦可卿和贾敬,戏分都不多,特别是贾敬,真正出场只有一次,也几乎没有台词,两人只能算是通部书中的陪客。但是,两人并非是可有可无的角色,相反,如果没有他们,也不会有《红楼梦》这场文学盛宴。

由于废太子胤礽在康熙帝诸皇子中排行第二,因此,作为梦幻文本的中心舞台,隐喻正统与非正统之争的荣国府内部的“鹡鸰之悲、棠棣之威”,也是以“二”为正统。

宁荣二府虽然配合演绎,既艺术再现曹家,又暗喻皇家,但两者还是有所不同一一荣国府作为主角,在演绎皇家的同时,脂批指出其中许多大事小情都是她和作者幼年时曾经经历过的,更像是红楼版的曹家;宁国府作为配角,也配合荣国府演绎曹家,但拥有秦可卿(胤礽)和贾敬(雍正),其家谱里隐藏着清朝皇家的百年简史,更像是红楼版的皇家[注1]。

文本中,红楼版皇家一一宁国府,从贾敬开始似乎就是一脉单传,并不存在“鹡鸰之悲、棠棣之威”,而且,秦可卿和贾敬,两人既不是同一辈分,也从未直接发生过冲突,但他们兄弟之间的爱恨情仇,正是通部书的主角一一荣国府内部的“鹡鸰之悲、棠棣之威”的“大比托处”,荣国府内部的“鹡鸰之悲、棠棣之威”因而也隐喻了正统与非正统之争。这就是“甄士隐”,即脂批所谓“不写之写”、“不写而写”,呈现在判词和梦曲中,就是“谩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

第七回针对焦大怒骂宁国府大总管赖二,脂砚斋先是批道:“来了!”,马上又指出:“记清!荣府中则是赖大,又故意综错的妙。”因此,宁国公居长,宁国府的大总管却是赖二,荣国府的大总管却是赖大,大有深意。

曹家是皇家奴才,文本中赖嬷嬷诉说当奴才之艰辛,其实是曹雪芹对家史“一字化一泪,一泪化一血珠”之喟叹。曹家依靠一代又一代的艰辛努力,赢得皇家的宠信,并依赖皇家,一步一步壮大起来,直到康熙时期,达到辉煌的巅峰,因此,红楼版的曹家一一荣国府总管是“赖大”。

康熙时期的“九子夺嫡”,在文本中简化成正统之胤礽(排行第二)与非正统之胤禛的争斗,只有胤礽被废,胤禛才能最终完全掌控皇家,而在作者心中,胤禛为达目的无所不用其极,耍赖获得了权力,因此,红楼版皇家一一宁国府总管是“赖二”。

3、以“二”为正统的荣国府

宝二爷和贾环。宝玉是嫡子、二爷,是荣国府中的“凤凰”,相当于胤礽,也是嫡子,也曾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也排行第二。贾环,虽然繁体字里环和坏并不完全相同,但也非常近似,其名字里应该有“第一坏”之隐意。贾环是庶子、三爷,相当于胤禛,即后来的雍正。雍正是皇四子,也是庶出,贾环是"三”而不是"四”,或许有避文字狱之考虑。第七十五回赏中秋,贾环作诗,贾赦激赏:"这方是咱们的口气,将这世袭的前程定跑不了你袭呢。”在“草蛇灰线、伏线千里”的文本中,庶子贾环最终小人得志,掌握荣国府大权,而康熙皇子之争最终的结局也是嫡子胤礽一败涂地,庶子胤禛大获全胜。

二老爷贾政和贾赦。贾政,字存周,虽然没有袭荣国爵位,只是从五品员外郎,却常住与红楼版皇家一一敕造宁国府同一级别的敕造荣国府,声势远胜袭了荣国爵位的贾赦,在风月宝鉴背面,同时也隐喻了像王一样的存在,即所谓的保存以“二”为正统的周礼[注1]。第七十六回,贾母提到贾敬已死两年多了,脂砚斋在此有条看似突兀的批语“不是算贾敬,却是算赦死期也。” 还有一条关于贾赦的脂批,在第三回,"这一句都是写贾赦,妙在全是指东击西、打草惊蛇之笔,若看其写一人即作此一人看,先生便呆了。”那么,这两条脂批该如何解读?贾敬隐指雍正,根据以上两条脂批暗示,在风月宝鉴的背面,贾赦扮演类似于雍正的残酷角色,贯穿于荣国府所暗喻的九十年皇家风云。

贾赦和贾政之间似乎风平浪静,但“《石头记》中多作心传神会之文,不必道明,一道明白便入庸俗之套”(脂批),兄弟俩之间真实关系,远非如此。

除了第七十六回中秋节,贾赦借讲笑话暗讽贾母偏心之外,在贾敬死后不久,贾赦因一件极机密事派贾琏到平安州,文本并没有具体写是何极机密事,但考虑到文本中暗藏着正统与非正统之争,贾赦在风月宝鉴的背面还扮演贾敬(雍正)一样的角色,而贾政扮演正统的王一样的角色,应该能够心领神会到此极机密事涉及到王权之争,“平安州”就是“假语”,如同“金陵”,隐指清,“平安州”就是大不安。

第四十三回脂批指出:“一部书全是老婆舌头,全是讽刺时事,反面春秋。所谓`痴子弟正照风月鉴’,若单看了老婆舌头,岂非痴子弟乎?”,因此,在假借意在“使闺阁昭传”的文本中,妯娌之争、婆媳之争,同样也隐喻正统与非正统之争。

二太太王夫人、琏二奶奶凤姐和邢夫人。大观园“系玉兄与十二钗之太虚幻境”(第十六回脂批),大观园是正统之象征[注2],凤姐作为十二正钗之一,是正统之一方。凤姐之夫贾琏,乃贾赦长子,在文本中,无论采取任何一种排序方式,都不应被称为琏二爷,文本如此写,其实意在凤姐,暗示“二”的正统性。

邢夫人,刑之夫人也,其夫贾赦字恩侯,夫妻俩合在一起,自然就是“假赦真刑寡恩”也。邢夫人一直磨刀霍霍、虎视眈眈,挤压协理荣国府的二奶奶凤姐,在下人的挑唆下,也开始对一向宽厚仁慈的王夫人心生嫌隙,最后王夫人惑奸谗查抄了正统之象征一一大观园。

脂砚斋在第一回回前批中指出,“何非梦幻,何不通灵?作者托言,原当有自。受气清浊,本无男女之别。”文本中的女性也可以隐指历史上的男性人物,也有与“二”有关的女性的婚姻隐喻正统与非正统之争。

“二木头”迎春和孙绍祖。文本中“全是指东击西、打草惊蛇之笔”,《红楼梦》曲中,第八支《喜冤家》是悼念夭亡的迎春,但主要的笔墨却是强烈谴责孙绍祖,而脂砚斋特地在此批道“题只十二钗却无人不有,无事不备”,而孙绍祖乃大同府人氏,脂批又指出,大同设云“大概相同也”(脂批),因此,写小小的孙绍祖"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中山狼,无情兽,全不念当日根由”,并不局限于孙绍祖,而是意在暗写与其“大概相同”之无限大。孙绍祖“现袭指挥之职,在兵部候缺提升”,指挥之无限大就是天下之总指挥,即皇上。

孙绍祖是十足的大反派,“指东击西、打草惊蛇”之下的皇上当然就是非正统之皇上,暗指雍正。候缺提升则隐指胤禛只是正统之胤礽的备胎,只有胤礽出缺,他才有机会君临天下。当年胤礽如月中天之时,胤禛也曾积极向他靠拢,成为"太子派"重要一员,胤礽也算有恩于他,即“当日根由”,但最终胤禛登上皇位,却抛却过往,疯狂残害胤礽。兄弟情缘难得,又曾经是同一派,是"喜",但在正统与非正统之争下,最终却成了生死"冤家”。

因此,迎春的婚姻悲剧,在风月宝鉴的背面,也有无法明说的政治意涵[注3]。

“赖二”的宁国府,从秦可卿病亡(相当于大观园正文中第五十八回老太妃病薨)之后,就已经进入了非正统时代。第六十三回,贾敬暴亡,贾珍竟然在“家丧”(其实就是雍正的国丧)期间,继续与两个妻妹调情、淫乐,并在贾蓉撺掇下,让贾琏偷娶妻妹尤二姐,三人组成父子、兄弟、叔侄的聚麀三人组。

凤姐以“国孝家孝两重在身,就把人送了来”和“亲大爷的孝才五七,侄儿娶亲”为由,大闹宁国府,后又用计谋,让尤二姐在无路可退之下,吞生金自逝。凤姐固然凶悍,富有心机,手段毒辣,但情有可原,因为事出有因一一“造衅开端实在宁”。

贾珍父子的所作所为给凤姐带来很大烦恼,并让两个“二”(琏二爷和琏二奶奶)渐行渐远、两个“二”(琏二奶奶和尤二姐)斗得两败俱伤。第六十四回,有早期脂评本特有的回前诗曰:“嗟彼桑间人,好丑非其类”,将尤二姐、尤三姐比作与黛玉相反的浪荡女,但后来可能加入了政治的隐喻。

而第六十五回兴儿向尤二姐、尤三姐演说荣国府,提到黛玉“面庞身段和三姨不差什么”,并将宝玉贬得一无是处。尤二姐为宝玉感到惋惜,但三姐却慧眼“辨宝玉”(第六十六回回末总批),二姐笑道:“依你说,你两个已是情投意合了。竟把你许了他,岂不好?”三姐“能辨宝玉”,也“能识湘莲”(第六十六回回末总批),而她的意中人就是“最和宝玉合的来”(贾琏语)的柳湘莲(柳二郎)。

文本这么多伏笔,意在暗示尤三姐和柳二郎的悲剧是为林黛玉和宝二爷的悲剧作引。尤三姐和柳二郎悲剧的根源同样也在于“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的宁国府。

“赖二”的宁国府,它的一切都是绽放在“二”的血泪之上的恶之花。

“正强忽弱谁明”(第七回回前总批)的正统与非正统之争,风云变幻莫测,任何人身处这样的时代,都会无所适从,无能为力。那么,在这种时代背景之下,人应该如何智慧地应对?

“深知拟书底里”的脂砚斋阐述了文本所给出的答案。第十三回秦可卿魂托王熙凤,说到一切不过是“瞬息繁华、一时欢乐”,脂砚斋对此批道:“`瞬息繁华,一时欢乐’二语,可共天下有志事业功名者同来一哭。但天生人非无所为,遇机会成事业,留名于后世者,亦必有奇传奇遇,方能成不世之功。此亦皆苍天暗中辅助,虽有波澜,而无甚害,反觉其铮铮有声。其不成也,亦由天命。其奸人倾陷之计,亦非天命不能行。其繁华欢乐,亦自天命。”,就将这一切归因于天意,而人于其间,只有“知天命而存好生之心,尽己力以周旋其间,不计其功之成与否,所谓心安而理尽,又何患乎?一时瞬息,随缘遇缘,乌乎不可!”

注1、详见《“行”走红楼》系列拙文 11《贾家一一既是曹家,又是皇家》12《双面“贾家人”》

注2、详见《“行”走红楼》系列拙文 15《大观园一一正统之象征》

注3、详见系列拙文《一个关于“二”与狼的寓言》

作者:郭进行,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红楼梦里为什么那么多排行为“二”的公子小姐?原来大有深意
红楼梦里,为什么那么多女孩都喜欢贾宝玉?
《红楼梦》为什么有那么多书名?每个书名背后都大有深意
红楼梦里有哪些令人泪下的告别?
红楼梦里那些“把天聊死”的名场面
从富贵公子贾宝玉,看红楼梦里的贵族贾府如何过夏天
秦可卿出殡路上,贾宝玉忽遇二丫头,曹公这么安排有何用意?
红楼梦里第一个出场的女性,被曹雪芹赋予了很深的隐喻
红楼梦第70回,众人在大观园放风筝,有什么深意?
红楼梦里的“挂羊头卖狗肉”,贾府有这样的子孙,不败落才怪

网址: 红楼梦里为什么那么多排行为“二”的公子小姐?原来大有深意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51685.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