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介|李奎整理:《新马汉文报刊载广府说唱文学文献汇辑》
原标题:新书推介|李奎整理:《新马汉文报刊载广府说唱文学文献汇辑》
《新马汉文报刊载广府说唱文学文献汇辑》,李奎整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年4月版。
内容简介
该书所收集的新马广府说唱文学文献资料,包括了南音、粤讴、班本、拍板歌、龙舟歌等,都源自于新加坡、马来西亚的汉文报刊中,它们是新马汉文说唱文学的重要文献资料,国内尚无学者整理,此次将其系统性收集整理,为后续的新马汉文报刊文学研究打好基础。新马广府说唱文学与国内广府说唱文学有着非常的紧密的关系,在形式上、语言上、内容上关联性较高。新马说唱文学并不是一味继承,其中也有创新,对新马本地华人及文化也有关注。
目 录
序言
整理说明
粤讴
一 叻报
二 槟城新报
三 天南新报
四 中兴日报
五 总汇新报
六 星洲晨报
七 四州日报
八 南侨日报
九 侨声日报
十 振南报
十一 国民日报
十二 益群日报
龙舟歌
一 国民日报
二 侨声日报
三 中兴日报
四 星洲晨报
五 总汇新报
六 叻报
七 南侨日报
南音
一 国民日报
二 侨声日报
三 中兴日报
四 南侨日报
五 星洲晨报
六 叻报
七 总汇新报
班本
一 国民日报
二 南侨日报
三 中兴日报
四 侨声日报
五 星洲晨报
板眼
一 南侨日报
二 益群报
三 振南日报
拍板歌
序 言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演变进程中,中国文化也传到了域外,影响了我们的近邻——朝鲜、日本、越南,形成了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又被称为“汉字文化圈”,其核心要素是汉字、儒学、佛教、科技、律令,在域外依托汉字形成的文学称为“域外汉文学”。
《域外汉籍研究入门》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文化一直是东亚文化的核心。直到鸦片战争时,中国在东亚的核心地位跌落,邻国使用汉字的传统也大致由此中断。学界现在的域外汉文学研究也一直关注着朝鲜、日本、越南历史上汉文学作品,而对于深受中华文化影响的早期新加坡、马来西亚文学关注度不够。
新加坡、马来西亚与中国的交流,可以上溯到汉代。中国文化何时传入新马,大概可以上溯到汉代。中国文化在新马的传播,很大程度上与国人移民下南洋有关,最早何时国人下南洋,目前难以找到确切的证据佐证。新马历史上留存下来的寺观、口耳相传的故事、具有中国特色的美食等等都说明了中国文化跨洋过海的影响。
新马早期文学文献,通过纸质媒介保存下来的,目前能看到的是以新马早期汉文报刊为载体。笔者对新马汉文报刊文学文献整理与研究多年,认为其学术意义如下:
《新加坡马来西亚华侨史》
第一,对新马汉文学史的重新构建和还原有助,新加坡方修先生认为1919年前的新马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附庸,在笔者看来此说并不准确,通过新马汉文报刊文学就能发现问题,它能支持重新书写甚至重构新马文学史。
第二,有益于拓展中国本土文学研究范围的外延,比如中国古代文学、近代文学的海外传播研究,比如小说、诗词、散文、文学社团等;中国近代文人的海外创作传播研究,比如姚鹓雏、邱菽园、叶季允、黄遵宪、左秉隆等;中国文学的海外批评研究,海外华人对古典诗词、《红楼梦》、《聊斋志异》、《金瓶梅》等的批评,值得我们去关注。
第三,为中国近代政治的研究,特别是对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研究,提供了异于国内的部分资料,辛亥革命、戊戌变法、剪辫运动、路权运动等在新马汉文报刊文学中也有反映。
第四,加深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研究,通过报刊中资料整理,还可见儒学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的传播,它对于现在的中国文化海外传播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第五,对学术研究视域的完善,对域外汉文学研究、海外华人华侨研究而言,这些汉文报刊毫无疑问能够提供大批的新资料,单从文学角度出发,将来可以拓展为“海外汉文报刊文学资料整理与研究”课题,它对于完善中华文学史有极大的意义。
本书中所收集到的说唱文学文献资料,国内尚无学者整理,笔者属于第一次将其系统性收集整理,这些说唱文学包括了南音、粤讴、班本、拍板歌、龙舟歌等,而这些文学艺术形式正是广府说唱文学样式。
广府说唱文学在国内虽有部分研究成果,但与其他文学作品相比,数量仍是偏少,在新马汉文报刊中刊载的说唱文学更是无人关注。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仅见有李庆年先生整理粤讴。
《粤讴采辑》
新马汉文报刊中的说唱文学与广府说唱文学有着非常的紧密的关系,在形式上、语言上向广府说唱文学学习;中国政治、中国历史更是在体现在新马说唱文学中,比如辛亥革命、国民捐、北伐战争等纷纷进入新马说唱文学中,新马说唱文学还关注了中国的历史变迁和自然灾害,体现了说唱文学作者对故国的关心和他们的政治观。
新马说唱文学并不是一味关注祖国,而且还关注了新马当地华人的生活。新马说唱文学继承了广府说唱文学的优点,还有了独特创新,促成了新马文学发展成熟,逐步摆脱对中国文学的依赖。总而言之,中国文化、新马文化渗透在新马汉文报刊刊载的说唱文学中。
广府说唱文学在新马是如何传播的,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
(一)华人南下的传播
中国人何时下南洋,我们无法得知准确时间。但是不可置疑的是华人下南洋的同时,中国的民俗、信仰、文学等也到了海外落地生根,艰难发展。
《粤韵清音——广府说唱文学》
广府说唱文学也在这个移民潮流中,漂洋过海到了新马。由于早期移民多数文化素质不高,广府说唱文学具体的传播无法考证,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它的传播必须有粤语方言群体的存在,还必须有能够演出的场所。
通过当时一些文人的游记,我们从中可以发现一些线索。
上海人李钟珏1887年游历新加坡两月有余,写下了《新加坡风土记》,书中对此有所体现。书中如是说:
有地名牛车水者,在大坡中,酒楼、戏园、妓寮毕集,人最稠密,藏垢纳污,莫此为甚。……戏园有男班,有女班,大坡共四五处,小坡一二处,皆演粤剧,间有演闽剧、潮剧者,惟彼乡人往观之,戏价最贱,每人不过三四占,合银二三分,并无两等价目。
第一个环游地球的江苏人李圭的《环游地球新录》也写道:
先游中国街,大小店铺、庙宇、酒楼、娼寮咸备。闻有八九万人,闽人十七,粤人十三,有在此间娶土人生子数世不归者。
两人描述了新加坡牛车水的场景,这些都为广府说唱文学的表演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据《叻报》1890年7月2日记载,新加坡营业十年的新玉山凤歌楼倒闭,而新闻透露以前还有多所歌楼倒闭,歌楼是另一个演唱粤曲的场所。粤曲中包括了广府说唱文学,歌女表演也不为奇。
寓居新加坡的文人邱菽园曾推动广府说唱文学的传播。他曾经组织好学会等团体,在好学会中他出题《粤讴题后》,鼓励社员写文应征。在《五百石洞天挥麈》卷六中有记录,但是结果并不是太理想,“作者寥寥,且到多不详其出处”。邱菽园文中提到的作品目前也不见踪影,但是可以肯定新加坡华人在邱菽园影响下有过创作。
《菽园诗集》
根据《总汇新报》(1909年12月20日)记载,邱菽园在新加坡还校订过粤讴,这是因为“余幼留粤,亲粤人,能粤谈,遂喜粤声,故亦颇喻粤讴之滋味,间尝考之”。但其校订成果难觅踪影。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广府说唱文学随着国人移民也到了新马,它的创作、演出在一定时间内还在继续。
(二)华文报刊为主体
新马华人历史上创办了许多华文报刊,现存的报刊中约有16种刊有广府说唱文学作品。他们为后人保留了珍贵的文化遗产。这些都归功于办报人的“独具慧眼”。
广府说唱文学在新马报刊中的传播存在着一个“怪象”:办报者者祖籍大部分为福建籍,比如《叻报》创办者薛有礼、《星报》创办者林衡南、《天南新报》创办者邱菽园、《国民日报》创办者陈新政等,但是报中却看不到福建的说唱文学,刊载的都是广府说唱文学,特别是“南音”,在广府和福建都有,但是二者从演唱、表演到文本绝无“雷同”。
《南音与粤讴之研究》
据史料记载,当时闽籍华人数量多于广府籍华人,这个现象还值得我们去分析。历史发展有时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到了现在,福建南音在新马还有演出,但是广府南音却烟消云散。
在新马汉文报刊中的广府说唱文学,包括龙舟歌、南音、粤讴、班本、板眼、拍板歌等艺术形式。这些说唱文学形式与广府粤剧的形成与成熟也有非常大的关系。
这些艺术形式在内容都有着趋同性,在笔者看来,它们已经成为广府籍华人的一种情感寄托,成为华人社群团结的一种固化剂,更是新马华人了解中国、关注中国的一种渠道。
新马汉文报刊中的广府说唱文学关注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比如龙舟歌里《阅电报祝独立成功》(《南侨日报》1911年10月23日)、《卖太太》(《南侨日报》1912年8月6日)《保哥附荐》(《星洲晨报》1909年8月31日),南音中《国民秋恨》(《南侨日报》1912年10月17日)、《祸粤记》(《总汇新报》1913年9月1日)等。一些作品还关注了祖国人民遭受的苦难,比如地震、水灾、旱灾等。
说唱文学中也不乏对女性的关注,特别对于妓女的描述,以妓女之口写出了下南洋女性的生存不易,对于部分女性也暗有劝诫之意,对于现实表现出了无奈。
比如龙舟歌中《老藕烟妓陈三太诉情》(《叻报》1907年6月29日),作品回忆了妓女陈三太的悲惨经历,靠出卖肉体攒钱又去吸食鸦片,最终什么也没有留下。部分描写女性作品立意更高一筹:鼓励女性要勇于争取自己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自由结婚、男女平等等。
南音作品《药女呆》(《总汇新报》1914年1月31日)就是很好的证明,“药女”自述经历,批评了男尊女卑的思想,呼吁要加强开通民智,尊重女性权利。
《明清南音传本曲牌研究》
更有对于华人劝诫的作品:对好赌现象的批判,告知世人赌博会让人倾家荡产,不可涉足;还有劝诫华人不要迷信,否则上当受骗;劝诫华人不要吸食鸦片烟。
笔者研究推断:广府说唱文学不仅仅在新马有传播,在整个华人世界都有流传,时间从清末华人出洋开始,一直持续到20世纪30年代,大部分是以报刊作为载体。笔者研读加拿大汉文报刊《大汉公报》,发现20世纪30年代的报刊中其中也有广府说唱文学刊载。
另外在加拿大有一个华人先贤——黄滔先生,生前在加拿大推广广府说唱文学,他不仅会演唱,还会编,留下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资料。
在整理过程中,海外汉文报刊文学文献整理国内尚无人进行,面临着较多的困难,比如概念的梳理,笔者并没有囿于概念束缚,正如关德栋先生所言:“俗文学研究不能停留在概念之争上,应该和整个民族文化联系起来,脱离了民族传统文化就无法全面理解俗文学”;收集到的报刊文献部分内容模糊,不可辨识,给整理工作带来了不便;整理工作工程大,耗时多。
《关德栋师友书札》
但是笔者克服困难,对早期的新马汉文报刊中的广府说唱文学进行了辑录,为研究广府说唱文学在新马及海外的传播奠定基础,为广府说唱文学可持续研究做好准备,同时也希望能够引起学界对海外汉文报刊文学研究的重视。
本书在整理中或多或少肯定有着不足,笔者欢迎读者提出批评意见!笔者将认真汲取,继续打磨完善并推进新加坡马来西亚汉文报刊文学文献的整理工作!
个人简介
作者近照
李奎,1984年3月生,山西广灵人,博士、教授、山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马来亚大学中文系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小说戏曲、域外汉文学、中小学语文教学。荣获“三晋英才”青年优秀人才称号。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等,学术兼职:中国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西游记文化研究会特聘研究员、广州大学广府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吕梁学院客座教授、中国聊斋学会(筹)理事、运城东康中学课改指导专家。
李奎:忆恩师孙逊先生
新书推介 | 许振义《布衣南渡——中国民间文艺在新加坡的传播与变迁》
苗怀明:马来西亚淘书记
新书推介|苗怀明:《说唱文学文献学述略》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让岭南文化“种”进童年!《童唱岭南 •广府童谣》新书发布
《汉文版百纳本大藏经》文献勘校工作部在福建挂牌运作
新书推介|吴光正:《金元道教文学史》
新书推介|魏尧西著、邓小军整理:《宋杂剧金院本新证》
当代文学期刊文献整理研讨会暨《中国新时期文学期刊目录汇编》新书发布会在南京召开
伊维德:助推说唱文学走进世界文学的殿堂 | 社会科学报
新书推介|郭红军:《陕西易俗社新论:1912—1949》
新书推介|王冰:《〈歧路灯〉清代抄本异文研究》
湾区处处有段古!儿童读本《童声童戏》在寓教于乐中学习广府文化
广府庙会今日盛大开幕!民俗文化巡游重磅回归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907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661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40349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292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297
- 6霍启山与霍启仁对嫂子郭晶晶的 29445
- 7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438
- 8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504
- 9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688
- 10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