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冬至娇耳节 医圣故里传承非遗
原标题:邓州:冬至娇耳节 医圣故里传承非遗
邓州:冬至娇耳节 医圣故里传承非遗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曾倩 通讯员 杨清令 郑途
冬至吃饺子,是民间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习俗。为了弘扬仲景文化,做好非遗传承,12月22日,邓州市在医圣故里穰东镇举行“仲景饺子”非遗传习暨第七届包饺子大赛活动。
“吟诵伤寒论....”活动现场,来自邓州市穰东镇仲景学校的60多名师生,来到穰东镇仲景塔前献花祭拜医圣张仲景,并吟诵伤寒论。
据了解,本次包饺子大赛分为亲子组和教师组两个组别,亲子组每班选10人,教师组每组两人,要求在5分钟内完成饺子制作,评委最终根据所包饺子的质量、数量、美观度进行综合评分。
比赛中,参赛选手用灵巧的双手,把放进饺子馅的饺子皮捏褶出精致美丽的花边,只一会儿工夫,一个个精巧美观的饺子便在选手们的手中诞生了,似月牙、像风车、如元宝,活泼多姿,令人垂涎。此次比赛,让同学们真正走进生活的课堂,真切地体会到了合作的愉悦、创造的乐趣和劳动的幸福。
邓州市非遗项目“仲景饺子”传承人侯亚楠还为仲景学校的师生们,带来了“知冬至 绘冬至”主题班会,讲述“冬至”的文化知识。
“仲景饺子的来源,相传在东汉末年的时候,有一年冬天,张仲景从长沙做太守,卸任回老家的时候,他看到了聂阳老乡,因为贫穷寒冷,耳朵都冻烂了。他心生怜悯,想到一个方,就是用胡椒、辣椒这些驱寒的中药材和羊肉在一起煮,然后再把羊肉剁碎,用面皮包裹,再下锅煮。然后他把这个汤命名为驱寒娇耳汤。人们吃了这个汤之后,耳朵很快就好了。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张仲景,就在冬至、大年三十,逢年过节就吃饺子来纪念,经过后来的代代相传,就变成咱们现在的各种各样的饺子。”邓州市非遗项目“仲景饺子”非遗传承人侯亚楠向大家介绍,仲景饺子,最开始的是羊肉和中药材在一起制作的饺子,后来,经过人们不断地改进,加入了不同的调料和素材,形成现在不同味道的饺子。比如说韭菜鸡蛋馅、荠菜鸡蛋馅、猪肉大葱、羊肉萝卜,还有牛肉馅等等不同馅的饺子,最经典的羊肉馅饺子,它具有养胃、助阳、驱寒的作用。人们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需求,加入其他的食材,做成其他馅的饺子。
邓州市穰东镇仲景学校学生徐紫宣说,“我今天包的是元宝型的饺子,寓意平平安安,健健康康。通过这次活动,我了解到了更多张仲景与饺子的故事,我以后也要好好学习,长大了为社会做贡献。”
别开生面的包饺子大赛结束后,师生们还通过生火,喝祛寒娇耳汤等方式,复原张仲景冬至舍药的情景。
今年,“仲景饺子”被邓州市人民政府命名为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第三批非遗共43项,其中中医药相关的22项,占比超过50%。据悉,自2020年以来,邓州立足医圣张仲景出生地的文化优势,深挖底蕴,主动指导或参与申报了“仲景故事”“仲景饺子”“仲景茶”等非遗,形成了“仲景”系列非遗,为医圣仲景文化更好传承创新奠定了基础。
邓州市中医药发展服务中心主任丁自力告诉记者,邓州对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进行了创新,打破传统读本教育,以中医药非遗为载体,尽力实现寓教于乐,寓学于趣。下一步,邓州市中医药发展服务中心将大力传习“仲景”系列非遗,以校园传习寻找突破点,加深“信中医,爱中医”氛围,加快“中国中医之乡”品牌的形成。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邓州:冬至娇耳节 医圣故里传承非遗
邓州:非遗唱清廉 廉韵润心田
“冬至”可不止吃饺子这么简单,还有这些知识......
非遗IN节气·冬至 | 九九消寒图,在智能游戏里“熬冬”
成都国际非遗节:让传统非遗焕发新活力
天河非遗 创新传承
让非遗传承人“富起来”,才能让非遗传承“活起来”
走近福建非遗:探访山海间的非遗传承
琅琊祭海,非遗传承!第59届琅琊祭海节在西海岸举行
各国非遗传承人齐聚一堂 世界的非遗在中国寻找下一站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091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87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9003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82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7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35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3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76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5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