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中国画 | 千年前消失的“他”,曾在树荫草叶间留下虔诚回答!(附高清全卷)

原标题:你好中国画 | 千年前消失的“他”,曾在树荫草叶间留下虔诚回答!(附高清全卷)

20多年前,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要做一个中国古典艺术的展览,却一直找不到好的题目,直到看到这幅画的时候,众人脑海中蹦出一个词“神圣的山”;

如果只能从台北故宫博物院带走一幅山水画,很多人的回答不约而同,都是它;

它是中央美术学院历届山水画学生临摹之作的“老祖宗”;

它就是来自北宋的《溪山行旅图》,人们对画卷的上乘有一致共识,却在长达近1000年的时间里,对作者是谁毫无头绪……

溪山溪山,大可治国,小可烹鲜

《溪山行旅图》号称“宋画第一”,是一幅罕见的巨碑山水。开篇即是一座大山迎面压来,迫人眼目,占据了画面2/3的篇幅,让人惊艳又震撼。巨峰右侧、两山山界之间,一条瀑布如丝般在凹陷处飞泻而下,又隐没在云雾缭绕之中。厚重中不乏灵动,乌漆嘛黑的笨拙质朴中似乎出现了一线生机。

远景处,一座大山黑云压顶,旁有飞瀑一泻而出

如此大胆而异于常人的构图,令很多人不解,但这山也绝非完全异想天开,人们在陕西华原(今铜川耀州区)土地之上就找到了凭依。那里土质奇特,黄土的垂直节理很强,可壁立万仞,大气磅礴,而作画者范宽的家乡就是这里。那里有一座照金山,和此山的气势如出一辙。

范宽故里华原附近的照金山脉 ©刘芳如

常年纵目于终南、太华山一带,范宽对山石草木皆有很深的洞见,并有感于此,成就古今绝笔,于是,画山山有骨。同时为了调和主峰,不使其过于凝重,画家在右侧还加了一条千尺悬瀑,而后因势生巧,似燕尾一般分叉为两段。此外,中景的涧桥流水处,范宽也格外费心斟酌,施以诸多趣味,于是画水水含情。无论是画高山,还是画小溪,最要紧的是分寸和火候不多不少,刚刚好。

苦心孤诣者徒劳,投身其间者缘现

很长时间里,人们都无法断定画的作者,即使明代著名书画家董其昌在一开始就题下“北宋范中立溪山行旅图 董其昌观”,也无济于事。相比于董其昌在其他画作留下的“董其昌鉴定”的笃定,以及画作缺乏作者亲笔签名的“硬伤”,作者何人还是存疑。明朝以前,画作的流转已无从考究,但想一解千年谜题的人不在少数,然而大多数都空手而归。

直到1958年8月5日,时任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副院长李霖灿拿着放大镜,细细搜寻,却忽然眼前一亮,惊喜地发现有两个字样在树荫草叶间闪烁了一下,定神一看,正是“范宽”二字,后又经过再三确认。自此,这幅“宋画第一”终于名画有主,千年谜题终于被解开。而这一发现,不仅确定了画作的身份,也让我们了解了一位艺术家独特的签名方式。

山外有人,人外有山

大山巨嶂的确令人震撼心折,但画山画水终究还是为了写人。所以画中的三个行旅者也颇具禅意:近景的右侧有一队骡队正缓缓前行,两人赤膊上阵,一前一后赶着四头驴,驴子驮着货物缓缓走入画面。有人说他们代表着人生的第一境界,忙于低头赶路,无暇看风景。

中景左侧涧桥旁,有一个头戴斗笠的行脚僧偶然现身,似乎正要归寺,而那梵宇琳宫就静静地隐匿在山林之后,路已看不清,但可以想见这条修行之路注定艰难,人们说这正是画中的第二境界。

在山面前,人更显渺小,因为渺小,又衬得山水更为伟大。山水之间,全是范宽虔诚的见证。为了画这山,范宽发明了“雨点皴”,用这“雨点”画山之精魂,石之坚硬,雨点密集而有序,但却从不偷懒,那雨冲刷过的每一处,就像范宽为之努力的每个清晨与黄昏。山的坚韧,水的绵长皆是他对得道的确信。

生命是怎样走过一条路,尚不可知。但在画中世界,山石、树叶皆化作“雨点”落下。画家将画山水看作“心斋”,视为一场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的修行;后人也看山水,看到了山石瀑布落笔苍劲,寺庙寰宇林间掩映,却很难看见转角的修道者和林荫附近的字迹。

合上卷,红尘已远;闭上眼,那座山正屹立心头,它不和世间的任一座山完全相同,却比任一座山都稳固。那隐藏在树荫草叶间的名字,也许从来不为名流千古,而只为自己记得:悟道始于此山间……

【高清画卷,一览胜景】

(图片来源:中华珍宝馆)

【文旅中国出品】

统筹:李霞

策划:马思源

撰稿:陈梦瑶

责编:勾晓庆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夏天的树荫
“无性婚姻让我枯萎”:面对读者的困扰,上野千鹤子怎么回答?
在这些书中,读懂中国画
叶嘉莹谈《花间集》官方高清完整版首次在抖音播出,超60万网友观看
在“册府千华”邂逅古籍菁华
“树阴”与“树荫”(杜老师语文信箱)
韩国新生代科幻作家金草叶:书写属于女性与植物的未来
张庭曾在直播间表示任何人骂她都无所谓……
为了全红婵记者们卷疯了
谢泳:《毛洪保卷》

网址: 你好中国画 | 千年前消失的“他”,曾在树荫草叶间留下虔诚回答!(附高清全卷)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54986.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