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守艺人:120道工序做一支湘笔
原标题:七旬守艺人:120道工序做一支湘笔
长沙市芙蓉区南阳街,这里曾经是民国时期有名的“笔窝子”,仅湘笔店就有17家。后来,随着各种先进、便捷的制笔机器层出不穷,这里热闹不再,独余街口一家“杨氏毛笔庄”。
杨氏毛笔庄的传人黄希林,今年73岁,制笔已有20余年。“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年轻人喜欢我们的中国传统手艺,让百年湘笔走得更远。”这是黄希林心中一直坚守的执念。
■文/图/视频 三湘都市报全媒体记者 田甜 通讯员 陈仑
守诺:坚持“这份手艺不能丢”
走进有些古旧的杨氏毛笔庄,入眼便是满屋的成型毛笔,黄希林戴着老花镜,正在拿着一支湘笔笔杆认真地修正。
“我和毛笔打交道二十多年了。”1月2日,看见记者的到来,黄希林打开了话匣子,谈起了自己学习制作湘笔的契机。他的启蒙人正是笔庄创始人,也是他的岳父杨德富。
“杨氏毛笔庄”的前身,是1940年南阳街的“世界笔庄”。当时笔庄的主人正是杨德富。2002年,画家黄永玉由于手头笔不好用,便托人找到“世界笔庄”寻笔,黄永玉试了该笔庄的毛笔,便颇为喜爱。后来,笔庄也有了黄永玉题写的新招牌“楊氏毛筆庄”。
2006年,岳父杨德富去世后,黄希林开始正式接手笔庄。杨德富临终前,曾嘱咐黄希林“这块招牌不能倒,这份手艺不能丢”。
坚守着这份承诺,即使现在“杨氏毛笔庄”生存有些许艰难,但在黄希林的坚持下仍然存留。这不仅仅是对岳父的承诺,更是黄希林的一片匠心。
匠心:120道工序做好每支笔
一支湘笔的制作并不容易,成型湘笔的背后是120道精细工序,选笔、修正笔杆、刻字等,每道工序都不能有丝毫马虎。
湘笔的特点是肚大、含墨量好。这也得益于制笔会使用到的材料,除了独有的鸡狼毫,毛笔头是以狼毫为柱,外披阉鸡脖子部分毛料。“我那时候为了找寻到最佳的毛笔制作材料,全国各地都跑遍了。”秉持着做好每一支毛笔的初心,黄希林一直严格要求。
愿望:想让“百年湘笔”走得更远
“原来北京有一个书画院,找我订了100套笔,在笔做好寄过去后,发现尾款比约定的多了上万元。确定是对方操作失误后,赶紧把钱退了回去。”黄希林表示,他们历代传人,制作湘笔的初心,从来就不是为了赚钱,只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传承这门手艺。
毛笔有尖、齐、圆、健“四德”,73岁的黄希林也坚持着“诚实做人、认真做笔”的信念。
“继承湘笔传统手艺,让‘百年湘笔’走得更远。”这是黄希林最大的心愿。他也殷切希望当代年轻人能够更加了解与热爱传统毛笔字,做好书法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湘笔史话
湘笔战国时期就有
曾与“湖笔”并驾齐驱
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介绍,湘笔是地域性毛笔制作流派名。指今湖南省地域制作的毛笔。
湘笔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战国时期。1954年,长沙左家公山的战国楚墓中出土了“左家公山笔”,鉴定为优质兔箭毛所制。
湖南水草丰美,所产兔毫是优质制笔材料,当地盛产的湘妃竹亦是竹中珍品。兔毫、湘妃竹、山羊毛(用于披表)、南尾(本地黄鼠狼尾) 成为湘笔原料基础。
湘笔在民国时期进入鼎盛,云集各地能工巧匠,从业者上万人,以长沙、湘阴为中心的“湘笔”曾与“湖笔”并驾齐驱。长沙南阳街曾聚集笔庄17家,著名老字号有“彭三和”“王文升”“桂禹声”等。1938年南阳街大火后,笔庄多烧毁并流散,湘笔自此式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长沙曾成立国营的毛笔制作社,1978年后仍有少数笔工坚持制笔,如长沙杨氏、莫氏,岳阳川山毛笔厂等。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七旬守艺人:120道工序做一支湘笔
山西宫灯“守艺人”:灯影深深映百年
河北深州古琴制作艺人:一张古琴需历经上百道工序
河北饶阳骨雕艺人十余道工序制作骨雕 产品远销海内外
刘腾龙笔庄:如缘大笔书传奇
河北武邑手艺人上百道工序制作二胡
以铜代纸,以刀为笔:河北冀州刻铜艺人再现书画神韵
一门手艺 一心守艺
民丰县税务局:税惠“春风”常伴“守”艺人
读懂湘商精神,黄守愚开讲观澜品读会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7973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70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851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80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3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20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0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71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5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