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莉:重读《简爱》,你看到阁楼上的疯女人了吗?

原标题:张莉:重读《简爱》,你看到阁楼上的疯女人了吗?

张莉在2024南方周末N-TALK“文学之夜”

博雅小学堂

给孩子受益终生的人文底色

今天的文章是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莉在「2024南方周末N-TALK“文学之夜”」上的演讲。张莉专注于女性文学研究,她认为所有的文学经典都值得从女性视角重新阅读一遍,会发现不一样的故事。她说,不是因为是女性就天然拥有女性视角。女性视角是一种价值观和方法论,它是可以学习的,是我们成长过程中不断习得的,现在我们很多人拥有的女性视角,就是我们不断向这个世界学习的过程中开始拥有的。

去年,我的两位男性朋友给我讲他们所感受到的压力,一个是做编剧的,他跟我说他编剧了一部电影,上映以后被观众批评为男性凝视,然后很多观众给他留言,建议他去学习如何使用女性视角讲故事。他听到非常的委屈。他跟我说,我一直是支持男女平等的,你是知道的。另外一位作家朋友,最近要出一本小说,然后他修改了一些细节。为什么修改呢?因为他的女性编辑们集体认为他有些描写太大男子主义了。

01

什么是女性视角?

这两件事让我想到有一种女性力量正在崛起。事实上,我在北师大的研究生课堂上,也意识到了这种崛起。有一次我们一起去读一篇小说,就是鲁迅的《伤逝》,那个小说写的是一对青年男女,他们热恋后同居了,然后这个男主人公就开始意识到日常生活非常的困顿,认识到贫穷对于爱情的伤害,所以他就特别想和女主人公分手。小说里边有这样一句话,他说,我厌倦了川流不息的吃饭。这时一位男生站起来说,他特别认同这个男主人公的际遇,他说,你知道吗?川流不息的吃饭的确让人感到厌倦。在他特别激动发言的过程中,作为老师,我就注意到课堂的气氛开始变得紧张,有好几个女孩,她们的面部反应都有点激烈了。他刚刚坐下,一位女孩子就站起来说,当她读到厌倦了川流不息的吃饭的时候,她仿佛看见了那位女主人公在川流不息的做饭,她为那位沉默的川流不息做饭的女人感到窒息。

你们知道吗?当这位00后的女孩讲完她的观点的时候,我们整40个人的教室突然就安静了下来。我想每个人都被这个女孩的看见触动了。所以你看,如果你默认一个男性视角,那么你看到的这个小说通常是教科书上的理解男主人公对庸常生活的厌倦,但是如果你稍微位移一下,带入一种女性视角,你会看到这个小说表象之下的另一种痛苦,这是以往我们阅读文学作品很少会有的角度。

那么什么是女性视角呢?在我看来,性视角是使我们重新看见那些以往我们未曾留意的,去发现那些以往我们未曾发现的,重新听见我们以往未曾听见过的。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不是只要是女性,你就会有共同的女性视角呢?另外一个紧接着的问题就是,今天我们到底应该拥有什么样的女性视角?

我来举个例子,小的时候我特别喜欢读《简爱》。当年这部小说对我来讲就是一个爱情故事。“你以为,就因为我贫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既没有灵魂,也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跟你一样有灵魂,——也完全一样有一颗心”,这个是《简爱》里边非常震动人心的台词,我小的时候就记得非常清楚。那么站在简爱的立场,顺着简爱的视角,我们会看到简爱和罗切斯特先生爱情的美妙。

《简爱》剧照

但是后来我长大了,我读了很多的书,尤其是读到那本《阁楼上的疯女人》。如果你站在罗切斯特的角度,你会觉得那个女人,那个阁楼上的疯女人,罗切斯特的前妻,她是一个疯子。如果你站在简爱的角度,你会觉得正是这个女人阻碍了她的幸福。可是如果你站在这个疯女人的角度,她是被社会压迫的失声女人,如果她可以说话,那么罗切斯特很可能是一个冷酷无情的、令人厌恶的男人。

以前我们习惯站在简爱的角度,疯女人和她都是女性,但是她们的立场,她们的视角并不一样。所以你看,在这个解读没有出现之前,我们对《简爱》的理解是多么单一,而这个批评方法其实是女性主义的批评方法,它让我们看到了那些本来就不应该被忽略的,看到了更为广大的那个世界。阁楼上的疯女人会让我们再次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女性视角,它不仅仅是要站在《简爱》的角度,还应该站在疯女人的角度。而当我们站在疯女人角度的时候,我们会发现《简爱》是另外一个故事,是故事之下的另一个故事。

02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女性视角?

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女性视角呢?我想首先它不应该是一个单向度的,它不应该在一个男女二元对立思维模式之下的那种女性视角,首先要跳出一种固化的圈层意识。我有一本书叫做《我看见无数的她》,就是我尝试用女性视角阅读或者观看电影。在那本书里边我也提到,同一个女性群体内部其实是有阶层、阶级和立场之分的,不同的女性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样的,你们去想贾母和刘姥姥看到的世界怎么可能一样呢?但是不管怎么说,我们面对作品的时候,女性视角其实是新鲜的打量作品的角度,虽然它不是唯一,但是女性视角它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女性视角不是排他的,而且它也不是非此即比的。

2018年,我对中国的137位作家做过一个调查,叫做我们时代的性别观调查。在那个调查里,我问过青年女作家,你认为你有女性意识吗?在写作中你会克服自己的女性意识吗?同样一个问题也给男作家们,你认为自己有男性意识吗?你会克服自己的男性意识吗?你们猜回答是什么?男作家会说,我的写作当然有男性意识,我本来就是男性,我怎么能克服它呢?但是很多女作家的回答是,我的作品里边有可能有女性意识,但是我知道这是有问题的,我会克服。作为调查者,从这样的回答里边我们可以发现什么,就是你会发现男作家对自我的男性意识是肯定的,但是女作家们对自己身上的女性意识有强烈的不安全感。

当然这是5年前的回答了,在前不久我刚做了一次回访,大部分的作家,他们的理解也在开始发生变化。也是在2018年,我也调查了一些已经成名的女作家,她们都非常直接的承认,我就是我,我是女性写作,我的一部分作品受益于我的女性意识,受益于我的女性视角,比如铁凝老师,比如林白老师。迟子健老师的回答让我印象深刻,她说很多人都说女人头发长,见识短,但是女人头发长为什么不可以见识也长呢?她对那些女性刻板化的印象提出了质疑。所以你会看到在《额尔古纳河右岸》,她写了一位女酋长视角下的世界,沧桑坎坷,同时也深具力量感。它跟我们平常的女性文学作品是不一样的。

03

女性不一定拥有女性视角

女性视角需要不断习得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女性是不是天然就有女性视角?或者它天然的就比别人有更敏感的性别意识呢?当然不一定,对于我来讲,那些霸道总裁爱上我的写作者,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女性写作,还比如拉姆案,我们大家都知道她的丈夫杀死了拉姆,但是在这个新闻的下边,有一个人留言说,她一定做了让她丈夫生气的事情,不然她怎么会被杀呢?那么持这种观点的人,她一定不是女性视角,即使她的生理性别是女性,她也不是女性视角。

我相信你们都能懂我的意思,我的意思是,不是因为你是女性就一定天然拥有你的女性视角。女性视角其实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价值观和方法论,它是可以学习的,而且也是在我们不断成长过程中不断习得的,现在我们很多人开始拥有女性视角,其实就是我们在不断的向这个世界学习的过程中开始拥有的。事实上文学史上有很多优秀的男作家也会写出深具女性视角的作品,比如《安娜卡列尼娜》,比如《包法利夫人》。

那么哪些是真正的优秀的女性文学作品呢?我也来给大家举几个例子,比如说门罗的小说,她写的其实是家庭女性的生活,但是又细致入微,又深入深刻。还比如阿特伍德的《使女的故事》,他从女性身体和生育的出发,但是又抵达了人类的生存境遇的思考。再比如我们大家都很喜欢看的费兰特的那不勒斯四部曲,她写的是女性情谊,写的是姐妹情谊,但是她跟那种所谓的两个姐妹一定要和一个男生发生关系的那种很简单的类型化的写作完全不同。它超越了普通意义上的刻板化的女性关系的这种理解。在我眼中这些都是优秀的女性文学作品,它和我们以前的那些对女性文学作品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我来举一个例子,今天你对一个女作家说,你的作品写的挺好的,你一点也不像女人写的。一般情况下它会被当作一种夸奖,夸奖者和被夸奖者都默认为这是一种夸奖。可是如果我们对一位男作家说,你写的一点也不像男人写的会怎么样?他会生气,然后会反问你什么意思,对吧?这就是我们的作家所处的文学语境和文化语境,长久以来,我们对好作品的判断已经有一个潜移默化的认知,但是这是刻板化的认知。

为什么我们会形成这种刻板化的认知?是因为几千年来中国文学史上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都是由男作家写的,只是在 100 年前,中国的女作家才开始拿起笔进行普遍意义上的女性写作,所以经典的女性文学作品它的样本并不够,那么在不够的情况下,它才会出现这样的一个文学语境或者是文化语境。这也是我为什么要进行女性文学研究的一个原因。

我认为文学史上的经典文学判断标准不应该只由男作家作品构成,也应该包括女作家作品,我希望平等的理念也能践行在文学评价的体系里。当然现在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大家可能会注意到,世界文学领域里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中女作家越来越多了,所以关于她们的作品,她们的评价里边我会反复提到女性视角、女性意识、女性写作,这表明这些女作家的写作和以往那些男作家的不一样,同样是优秀的,是应该获奖的。颁奖其实就是在确认,就是确认一种新的判断,新的判断文学的标准,它不仅仅说明宏大叙事是重要的,同样那些来自女性的边缘的叙事同等重要。

所以在中国 2023 年茅盾文学奖评选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刘亮程老师的《本巴》,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乔叶老师的《宝水》,宝水,其实它写出了中国农村发生的巨变,写了当代中国农村女性身上所发生的这种精神变革。她写的是那些女性如何使用新媒体手段、新媒体的方式改变生活,写那些农村女性如何与家暴、与性侵作斗争,如何让自己从受害者的身份跳出来。

文学史上书写乡村生活的作品何其多,但是如此广泛深入的书写中国农村女性的命运却是不多见的。我的意思是,作为写作者,面对深厚的中国乡土书写传统的时候,作为作家的乔叶,她很显然受益于她的女性意识、女性视角。正是对中国农村女性命运和女性精神生活的关注,打开了她的长篇小说写作的维度。

04

用女性视角重读文学

大概从2019年开始,我开始编撰中国历史上第一本中国女性文学作品年选。每年我会推荐女作家写的最有代表性的20部短篇小说给大家,到今年已经是第五年了。2021年,我开始主办一个排行榜,叫做持微火者女性文学好书榜,原因很简单,当我看见很多的榜单里边女作家特别少的时候,或者是我喜欢的女作家上不了榜的时候,就突然想要不就自己也办一个榜。

所以我和我的研究生团队一起做了一个持微火者女性文学好书榜榜单,我们刚刚发布了2023年度女性文学十大好书,不仅仅包括中国原创作品,也包括翻译作品。其实这个榜单是一个非常文学性的一个榜单,我们的书评团成员都是由我的研究生和博士生组成的,她们大部分都是 95后、00后的年轻人。我们主要推荐的就是女作家作品,尤其是关注青年一代女性写作。

张莉在2024南方周末N-TALK“文学之夜”

之所以做这个工作,其实想法也非常朴素,就是希望更多的读者看见女作家及其她们的创作力,关注青年一代女性写作者的成长,同时我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确认新的当代文学评价标准的多元化和多样性。

回到今天的主题,我们讨论的是文学之用,我特别喜欢的一位美国诗人,他叫做威廉斯塔福德。他有一首诗是关于文学创作的,他说“于是这世界诞生两次,一次是我们所见的样子,第二次他成了深远的传奇,他本来如此” 说得非常好,因为文学的意义就在于重新看见,在于第二次看见,在于拂去事物的刻板化印象,发现世界的本来如此,这是优秀文学作品所带给我们的,也是基于女性视角的阅读与写作的文学所带给我们的。这是我所理解的文学的无用之用。

张莉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师范大学第五届最受研究生迎十佳教师

“持微火者·女性文学好书榜”主办人

著有《中国现代女性写作的发生》

《小说风景》《持微火者》等

《博雅读书会》

阅读改变观念,观念改变人生

76本精选好书

40位富有智识与创见的领读人

每讲8分钟

带你放下焦虑

成长觉醒、寻找可能

点亮“在看”,分享更多人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阁楼上的七个小矮人》|每日一书
《阁楼上的七个小矮人》:40位作家重写的童话
《简爱》:一个女人,拥有真正的生命和自由,是从学会自愈开始的
不驯服,更理解:与女孩们聊文学和电影
大家都以为她是个疯女人,结果惊呆众人!
《夜樱与四季》:时代的地景与人情
《简爱》里最经典的4句话,读懂了,你的人生就通透了
张莉、淡豹、三三共话《晚春》:直面“让我们心惊的现实”
我拆了你的琅琊阁,我端了你的江左盟
被问“张颖颖进你家门了吗?”汪小菲妈妈首次回应,态度十分坚决

网址: 张莉:重读《简爱》,你看到阁楼上的疯女人了吗?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58920.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