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日历丨“岁寒三友”在这个瓶子上集齐了
原标题:文博日历丨“岁寒三友”在这个瓶子上集齐了
央视新闻客户端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
松、竹经冬不凋
梅耐寒而开
故有“岁寒三友”之称
它们不仅常出现在诗词绘画之中
也会现身在许多工艺品中
01
岁寒三友
在这个瓶子上集齐了
岁寒三友
是君子品格坚贞的象征
始见于宋代林景熙《五云梅舍记》
即其居累土为山,种梅百本,与乔松、修篁为岁寒友。
修篁释义为修竹,长竹
明洪武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
就以松、竹、梅为主题
以清新雅致的美学风格
把岁寒三友的高贵品格
表现得一气呵成、淋漓尽致
瓶中部绘有松、竹、梅
并衬以芭蕉、山茶和山石等
其中的松树,松针细密
竹干多一笔勾勒而成,竹叶叠压成林
梅花层次丰富、优美动感
搭配上蕉叶纹、波涛海水纹等纹饰
一眼望去,画面简单而不繁复
干净利落、细腻传神
这是现存唯一一件带有盖子
并且保存完整的洪武釉里红梅瓶
采用釉下彩里的釉里红手法烧制
红色与白色相衬,对比强烈
不过,这红色怎么有点发灰?
继续下滑探究↓
02
瓷中贵族釉里红
究竟是什么红?
釉里红是元代景德镇窑创烧的
一种瓷器釉下彩装饰
是最难烧成的品种之一
怎么个难法呢?
读完制作过程就懂了↓
元代的烧制工艺并不成熟
纹样多有晕散的现象
这是因为作为呈色剂的氧化铜
对窑内的气温要求极高
温度低,色泽会发黑
温度高,纹样易发散
明洪武早期,釉里红瓷器盛极一时
但因烧造技术还未成熟
会出现颜色偏黑灰的现象
永乐宣德年间,技术逐渐成熟
不料明中期后,这项技术一度失传
直至清代康熙年间,才得以恢复
且技术逐渐成熟,色泽纯正
△清康熙 釉里红云龙纹钵缸 故宫博物院藏;清雍正 釉里红海水龙纹瓶 故宫博物院藏
03
由实用器到陈设品
梅瓶有哪些变化?
梅瓶
以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
是古代瓷器中
兼具使用和观赏功能的器具
最早出现于唐代
流行于宋、元、明、清时期
梅瓶的容量大、易于封口
肚子大底部小,便于搬运
因此,宋代时主要用作盛酒器
还被称为“酒经”“经瓶”
△磁州窑白地黑花“清沽美酒”瓶 上海博物馆藏
到了元代
受到景德镇制瓷业发展的影响
梅瓶上腹更为饱满
还出现了以青花为主的品种
△元青花缠枝牡丹纹梅瓶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元青花四爱图梅瓶 湖北省博物馆 点击查看
明代,是梅瓶烧造的高峰期
此时梅瓶还仍作为酒器使用
不过用作摆件、墓葬品的比重增加
直至清代
梅瓶不再用作酒具
而演变成赏玩的陈设品
天寒地冻,花木凋零
梅瓶之上的“岁寒三友”
依然欣欣向荣,生生不息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文博日历丨骑上这只骆驼 大唐丝路任逍遥
博物馆文创日历各出奇招拼创意
文博日历丨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背诵全文的DNA动了
故宫博物院发布2024年《故宫日历》家族
2024年《故宫日历》发布,充分展现紫禁城中的龙元素
为什么说秋分“雷始收声”?丨民俗日历·二十四节气
连德林:民间吉祥图案背后的传说(五)《岁寒三友图》
故宫博物院推出2024年《故宫日历》
开在瓶子里的春天
故宫艺术珍品的美,藏于日历的一纸一页之间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907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658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40349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288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297
- 6霍启山与霍启仁对嫂子郭晶晶的 29445
- 7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438
- 8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500
- 9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688
- 10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