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明珠 卢氏剪纸
原标题:河洛明珠 卢氏剪纸
河洛明珠 卢氏剪纸
□王伯章
生长于洛河岸边的我,对“河洛文化”有无比的热爱。近读《虢国文化研究》杂志,一篇《河洛地域文化的活态标本》的文献,其“河洛文化”的内涵吸引了我,认真读完了这篇3万余字的长文,对卢氏县民间剪纸有一些粗浅的了解。
早在数十万年以前,就有先民在卢氏这一地域生存、劳作、繁衍。古代文献有关剪纸渊源的记录,有汉司马迁《史记·晋世家》记载的周成王“剪桐封弟”的故事;有晋代干宝《搜神记》中记载的方士以剪影之人慰藉汉武帝思念亡妻的故事等等。唐代诗人杜甫有 “剪纸招我魂”的诗句。在以后唐、宋、元、明各朝代的杂著和文人的诗文中也屡有提及剪纸活动的。可以推测,剪纸艺术当起源于纸张出现之前。
卢氏地处于豫、鄂、晋、陕结合部,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交汇点。这里地处深山区,远古时是“卢氏古国”,周代并入虢国版图。在文化上,根植在“仰韶文化”和“虢国文化”的泥土里,受中原文化、“楚晋秦文化”等多种文化糅合,这片土地上,催生出独特的民间剪纸艺术。卢氏剪纸最初产生于秦汉,随时代变迁不断发展。卢氏剪纸艺术,体现出质朴美、装饰美、和谐美、娴静美和自然美。
历史上剪纸艺术生于民间,取材自然,随着时代的变迁,有其独有风格和艺术个性。卢氏民间剪纸的内容和艺术表现不断丰富、发展,由比较单纯的为岁时节令、民俗节日和婚丧嫁娶,向渐呈多元的方向进展。新中国诞生之后,民间剪纸焕发了艺术青春,贴近了“时代的旋律”。政府宣传部门加强了对民间艺术传承的重视和引导,田野调查走访,发现和培养人才,组织开展活动,激发了民间剪纸艺人创作激情,队伍不断壮大,传承发展活力增强。近些年来不断举行各种形式的展览、评定和命名不同等级的“非物质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活动,调动和促进了艺术创作及培养新人的积极性,稳定发展了民间剪纸艺人队伍,出现了大量具有不同艺术风格的剪纸艺术作品。前些年,卢氏县文化馆在全县范围内集中组织征集作品,之后由馆长、书记亲自带领馆内工作人员和专门邀请来的文字工作者一起,逐乡镇逐个行政村拜访慰问剪纸艺人,给他们鼓励支持,收集到了不少剪纸艺人个人作品和成长经历资料,掌握了全县基层创作队伍现状。在此基础上,出版了具有观赏价值、具有学术深度的质量上乘的《中国民间剪纸集成——河南卢氏卷》。
该书的文字部分是由原县档案局副局长、党支部书记郭文光同志撰写的。他对卢氏的民间剪纸艺术有较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他的外婆莫秀荣和母亲王桂兰,都是当地剪纸高手。
在卢氏广大农村,剪纸是一种广泛的民俗现象。他们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信仰,一剪一刀地融入装饰、服饰、节庆、嫁娶、祭拜、祈福等民俗生活的方方面面。
豫西一带,尤其是卢氏,剪纸艺术至今还较少受到现代商业的影响。当地百姓至今仍在运用最简易的材料和工具,借助质朴的审美观,运用民间传统的象征、谐音、夸张、拟人等艺术手段,表达着劳动者朴素的人生价值观,即对祥和、团圆、平安、富裕、吉祥的基本追求,用剪纸服务于自己的生活。包括卢氏在内的豫西民间剪纸经历了千年岁月的消蚀,仍能保留本土化的特色,证明了传统文化的惯性和绵延持久的生命力。现在人们常用“原生态”证明某一事物的古远,卢氏民俗剪纸就很具有原生态品质。
卢氏民间剪纸特点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卢氏剪纸具有广泛群众性。卢氏剪纸从艺人员众多,几乎每个村都有一个以上的艺人,承担着本村及周边村镇的一些以婚庆为主的剪纸贴花活动,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卢氏剪纸具有深刻的民俗性。卢氏剪纸活动主要是在婚庆、春节、三年祭祀等民俗活动中进行和发展。婚庆和春节是剪纸活动的两大高潮。剪纸是民俗文化的产物。群众性和民俗性也是卢氏剪纸的两个最大特性。
卢氏剪纸具有题材的广泛性。无论是人物(以戏剧人物、儿童形象为主),动物(以与人有关的十二属相或家庭熟悉的动物为主),植物(以石榴、莲花、牡丹、海棠、菊花、梅花等为主)等,都能在剪纸艺人剪刀下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可以说没有题材的约束和限制,大千世界,万物生灵、个人喜好,都可以用剪纸表现出来。
卢氏剪纸具有浓厚的生活性。广大的民间剪纸艺人对身边的人物、动物、植物等都再熟悉不过,她们剪起来得心应手,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艺术魅力。
卢氏剪纸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剪纸寄托着剪纸艺人的思想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卢氏民间剪纸或粗犷、或精巧,线条或细致或粗直,或动物或植物或人物,原生态气息浓郁,通过一定的创作,不仅表现了剪纸特性,充分反映了作者的思路和思想。
卢氏两大流域的剪纸具有明显差异性。从我们一些调查和征集办展中,进一步证实了卢氏两河(洛河、老鹳河)流域文化的差异性。
卢氏剪纸种类繁多,大多以单色的红色为主调。如剪纸为鞋样花、裤脚花、帽上花、小儿肚兜花、枕头花等,有窗花、顶棚花、墙围花、喜花、礼花、贡花等。丧葬用的枕头花、鞋花、帽花、脚底花、寿木的两头花等。随着社会发展,一些汽车司机也请剪纸艺人剪一些祝福吉祥平安的花草、动物等贴在车前玻璃和车门上,又是一道亮丽风景。
卢氏剪纸的美学特征,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透出一种原始的质朴美。卢氏剪纸都是来源于民间、来源于农村、来源于农耕文明时代。无论是较早的花样、熏样和图样还是近些年来从民间征集来参展的作品,这些作品无不稚朴简约,剪法粗拙,寥寥几剪,形象跃然纸上,透着一种原始的质朴美、简约美。这些特征在卢氏的属于黄河流域的民间剪纸中表现尤为明显。
透出一种刻意的装饰美。随着社会的进步,一些剪纸艺人也开展使用刀子进行刻纸。剪子和刀子并用,剪、刻并用的剪纸作品复杂而细腻,特别是一些有绘画基础的剪纸艺人,预先设计好、描绘出图案,然后剪、刻并用。这样的剪纸作品,构思巧妙和谐,重点突出,极富装饰美和浮雕感。
透出一种团圆的和谐美。团圆幸福、天长地久、和谐美满,是人生共同愿望和追求。同样的理念反映在民间剪纸作品中,这在新婚剪纸贴花中,在祝寿的剪纸贴花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农耕文明时代的剪纸中还表现一种祝愿夫妻双方早生贵子、多子多福的主题。
透出一种封闭的娴静美,自给自足的封闭的生活状态在卢氏的民间剪纸中反映出来,透着一种封闭的娴静美、自然美。
卢氏民间剪纸是一种特殊地域的特殊文化现象,与其他地域相较,它既有共性的一面,又富有特殊性,被称之为“河洛地域文化的活态标本”。抢救、保护、研究、继承、发展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非常必要和迫切。当地政府重视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相信卢氏民间剪纸艺术传承发展把历史记载,将令这块瑰宝大放异彩!
(作者简介:王伯章,河南省先进科普工作者。)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河洛明珠 卢氏剪纸
剪纸传千年 神韵落指间
西北民族大学“锦绣中华·丝路明珠”文艺演出在京举行
河南卢氏:多彩民俗扮靓新春
河南洛阳:品非遗剪纸 乐享暑期生活
西北民族大学“锦绣中华·丝路明珠”主题展演在京举行
文学名家齐聚卢氏
央媒观豫丨河洛大书:传承中原黄河文明
大咖评说“星曜河洛”——赵曼水墨展研讨会纪实
徐渭的明珠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016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75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896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80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3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29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0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71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5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