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下半场,远离“黑洞体质”的人
原标题:人生下半场,远离“黑洞体质”的人
作者:苏纳(富书作者)
作家苏岑曾说过:“不必把所有人,请进生命里。”
在生活中,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刚下定决心换工作,就被朋友拦住一顿劝;
刚制定断舍离的计划,就被朋友拉着逛街消费;
刚调整好心情面对工作,就被朋友抱怨的负能量包围。
如果有的话,可能就是遇到了”黑洞人“朋友。
《圈层突围》一书中指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能会有人像“黑洞”一般,不停地散发出暗黑能量,将他身边的人都拽入深不见底的沼泽之中。
人生下半场,唯有远离“黑洞体质”的人,才能过得轻松自在。
远离思维黑洞者,做自己的决定思维黑洞者,就是用惯性思维看待问题的人。
有位生物学家曾做过这么一个实验:
他先将跳蚤放进一个玻璃杯里边,跳蚤很轻松地就能跳出来。
之后,他给玻璃杯加上盖子,过段时间后再把盖子取下来,跳蚤却再也无法跳出来了。
这个“跳蚤实验”,验证的是惯性思维。
一次次的碰壁让跳蚤按照惯性,只跳到和玻璃杯齐平的高度,虽有跳出来的能力,却被永远限制住了。
跳蚤这般,人也是如此。
曾在微博上看到一个网友小肖的倾诉。
他说自己正在读博,回家的时间很少,但每次回家,都会听到亲戚们的指手画脚。
有人在餐桌上大肆宣扬“读书无用论”,说他读了这么多年书,脑袋都傻掉了,读完书出来工作还不是个只是拿1万元工资的打工人。
然后再夸夸自己的孩子,说他高中没毕业就出来闯荡,到现在也闯出了,工资还不错。
小肖说,家里这样的场合让他难以忍受,他明明在努力往前,奔赴自己的前程,可总有一股力量拼了命地把他往后拽。
那些亲戚不仅只按自己的惯性思维思考,却还趾高气扬地觉得自己说得很对。
他们会深陷思维黑洞,用自己狭隘的眼光去看待这个广阔的世界,然后对你指指点点。
在出现意见分歧时,他们会按照经验反驳,不仅听不进去劝告,还会把我们拉低到和他们相同的水平线上。
甚至还会拉我们下水,把我们深思熟虑的决定按照所谓的经验一口否定。
可实际上,越懂得尊重你的人,越会表示理解,给予支持;越不在意你的人,越容易肆无忌惮,多加干涉。
他们的思维习惯难以改变,但我们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人,却可以选择远离。人们都说,圈子不同,不必强融。
人生下半场,远离思维黑洞者,既保护自我,又给他人留一丝体面,做好自己的决定,走好自己该走的路。
远离欲望黑洞者,享受简单富足的生活欲望黑洞者,则是贪得无厌的人。
哲学家叔本华曾说过:“生命,就是一团欲望。”
每个人都会有欲望,但凡事有度,方才合适。
若是过于贪婪,便会成为欲望的奴隶,陷入无尽的欲望黑洞之中。
江苏徐州的小李就是这样,他本来有一份体面的高薪工作,有着大好的前途,却因为一时的贪婪而剑走偏锋,多年的积蓄被挥霍一空。
小李上学时天资聪颖,大学毕业后不仅考上了研究生,而且同时被中国银行录取。
他选择工作,在银行中拿着十几万的年薪,之后继续进修MBA,前途大好。
但因为接触了高收入群体,他的内心开始蠢蠢欲动,想要快速致富。
他开始进入股票市场,一点点追加投资,刚开始运气确实不错,赚到了不少钱。
尝到甜头之后,欲望就变得越来越大,他把全部的心思都放在股票上,到处借钱贷款,将全部身家押入其中。
可这时候市场却变了,千股跌停,他的账户亏得惨不忍睹。
而他还在做着赚钱的美梦,几番折腾下来,他变得两手空空,一贫如洗,身边的朋友也因为被他借了钱而苦不堪言。
欲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陷入欲望黑洞无法自拔,苏轼也曾被欲望折磨,但他却自己走出来了。
少年成名的他却在43岁时被贬黄州,曾经唾手可得的高官厚禄,如今却似水中月一般虚无缥缈。
他也曾在江边感叹:“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为何无法忘却功名利禄?为何不甘心就在此处平静生活?他虽痛恨这样的自己,却无可奈何。
直到夜游赤壁之时,他才恍然大悟,写出“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词句。
毕竟官场上的浮名虚利转瞬即逝,而天地间的良辰美景,则别有一番韵味。
放下外在欲望的苏轼,从生命的低谷中寻得绝处逢生的希望。
但这样的人终归是少数,稻盛和夫说过:“没有节制的欲望,是人生毒品。”
欲望黑洞者也是如此,一旦沾染,剩下的只有无限沉沦。
人生下半场,远离欲望黑洞者,享受简单富足的生活。
远离情绪黑洞者,重获平静的内心情绪黑洞者,则一般是无法控制情绪的人。
和田秀树曾说过:“人有情绪再正常不过,但是如果不会控制,那就只能沦为情绪动物。”
人生在世,不如意十之八九。
如果任由自己情绪像火山一样爆发,发泄情绪的同时,情绪也会将我们吞噬。
有一对夫妻,因为妻子的坏脾气,他们时常会因为鸡毛蒜皮的事情拌嘴。
而且丈夫做事情必须按照妻子的要求来,要是有差错,妻子就会翻脸。
妻子做事情的时候,他则不能提出意见,不然的话妻子会暴躁地砸东西反抗,或者直接离家出走。
刚开始丈夫还为了维持关系频频忍让,时间久了,他觉得身心俱疲,生无可恋,时常要花很长时间去消化妻子的坏情绪。
直到某一次,妻子又怪他不做家务,不辅导孩子作业,而这天,丈夫也没再低头,两人大吵一架,丈夫也是直接摔门而去。
那天晚上,丈夫自己在车里坐了一晚上,想了很久,终于提出了离婚,决定结束这样的生活。
毕竟情商之父戈尔曼曾说过:“情绪具有极强的传染力,而且会演变成情绪泛滥。”
在爱情里,妻子的坏脾气一点点将丈夫推开,刚开始丈夫还能忍受,可情绪泛滥之后,他只能选择从这段婚姻关系中解脱出来。
可妻子情绪的问题并非无法解决,就像曾国藩年少时也曾因为情绪吃过不少苦头,可他及时反思自己的行为,在饱读诗书后说:“释儒之道不同,而其节制血气,未尝不同。”
虽然两者传授的道不同,但却在控制情绪上如出一辙。
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曾国藩开始尝试控制自己的情绪,更是有意识地学习很多情绪相关的知识,这为他成就一番事业做出巨大的帮助。
生活中,情绪黑洞者是多数,他们会偷走我们的正能量,谋杀我们的精神,不仅让我们变得颓废堕落,而且也会将我们拉入漩涡之中,让我们深受情绪折磨。
如果遇到,不要过多纠缠,也不用与之争辩,沉默地敬而远之才是上策。
人生下半场,远离情绪黑洞者,不让自己被负面情绪所扰,重获内心的平静。
荀子曾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人与人之间存在磁场,我们靠近什么样的人,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远离思维黑洞,不被他人思维影响;
远离欲望黑洞,不被他人欲望折磨;
远离情绪黑洞,不为他人情绪买单。
愿你远离“黑洞体质”的人,守护好自己的磁场。
作者简介:苏纳,富书作者,不被阻挠,不被诱惑,这就是屏蔽力,富书第4本新书《屏蔽力》正在热销中,你的生活,需要屏蔽力,本文:富书,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人生下半场:多做高能量的事,远离负能量的人
人生下半场,把自己调理成“好运体质”
人生下半场,劝你做个素净的人
人生建议:远离那些见不得你好的人,和成就你的人靠近
人生下半场,要学会“3不交”,趁早远离
人生下半场,关系再好也要远离的3种人
人生下半场,遇到这3种人,务必要远离
人生下半场,有些朋友就不要再联系了,没有必要
人生下半场,请收起你的“大方”
人生建议:远离“道德感”太强的人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7973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70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851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80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3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20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0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71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5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