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木丁影评结集出版,从电影抵达生活和更广阔的人性

原标题:水木丁影评结集出版,从电影抵达生活和更广阔的人性

“电影最大的意义就是关注个体,让人不再停留于抽象的概念,教会我们去爱具体的人。”水木丁说。

2022年夏,知名作家水木丁推出随笔集《只愿你曾被这世界温柔相待》。书中,水木丁用细腻感性的笔触,分享从电影中收获的感动与启发,谈论电影所折射出的丰富世事与幽微人性,收获了众多读者的喜爱。

8月20日,水木丁与作家好友绿妖、王恺相聚PAGEONE五道口店,畅聊电影、文学与人生。现场亲切温暖、金句迭出。正如王恺所言,“这本书的基底还是情感,而且是很温柔的情感,以温柔对抗无常,对抗暴虐。”

活动现场 左起:绿妖、水木丁、王恺

从电影抵达生活和更广阔的人性

水木丁从小看电影,且涉猎甚广,从新浪潮大师到国内新锐导演、从影坛经典到小众佳片,皆有涵盖。其中有许多是经得住时间锤炼的佳作,影响了她的一生。如她所说:“一个人要如何看待死亡和疾病,看待生命,看待生活,如何去应对痛苦,忍受孤独,看待性与爱,看待女人和男人,这些都是我从电影中东一点西一点自学来的。”

多年来,水木丁一直保持着写影评的习惯,她不仅长期为《看电影》杂志撰写影评,还曾担任该杂志第二届华语电影大奖评委。然而,有别于专业的电影分析,她的影评讨论了与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并与她自己的生活经历、情感回忆相结合,具备浓烈的个人色彩和深刻的思考。

水木丁从这些影评中精选近六十篇,结集成《只愿你曾被这世界温柔相待》,书中收录的电影曾或多或少对她的人生产生影响。水木丁谈论的话题涵盖爱、成长、梦想、亲情、创伤、生死……关乎内在心灵,关乎现世人生,关乎一个人如何看待这个世界。“这本书始于电影,但它说的并不是电影,而是生活,只是生活。”

书中,水木丁淡淡地讲述着从电影中领略的人生感悟,她的文字洞明练达、舒爽清晰,仿佛一个安静地陪伴在读者身旁的朋友,“极尽暖意,延伸人生,善意地倾诉此情此景的感受”。有读者如此评价水木丁的影评:“没有枯燥的分析、无用的剧透,却能让你明白那些电影都讲了什么;就算没有看过,跟着作者的笔触就仿佛感受到了异常深刻的生活。”

水木丁说,这本书记录了对自己人生有重大影响的电影,但并非是从专业和技术的角度讲电影,而是结合了个人成长和心理学知识。“其实我们每个人看电影看的都是自己,有感触的电影与自己的生活经历有深深的关系。大家可以把这本书当成一本电影导读,但更多可以当成一部人生随笔来看。”

谈及阅读此书的感受,绿妖说:“水木丁的文字总有能力穿过宏大、坚硬的概念,抵达人人都能理解的生活,触及更广阔的人性。”王恺则认为:“读这本书最大的感触是真实,水木丁是在向读者真诚地分享自己的人生经验。书中所有的问题都并非泛泛而谈,而是内心真真正正思考的问题,谈及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平常事,但能谈得十分有深度。”

敢于幸福也是一种能力

《只愿你曾被这世界温柔相待》一上市,书名便成为网络热词,收获众多转发。此书名来源于书中的一篇同名文章,水木丁借电影《入殓师》谈论自己亲历的一次创伤,以及电影为她带来的治愈与感动。真挚感性的态度、细腻温柔的笔触,打动了许多读者。

作家水木丁

水木丁在文中写道:“这个世界上,粗暴是大多数普通人对待他人的方式,我们被粗暴地对待,然后又粗暴地对待别人,这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循环,大多数人内心已经麻木,浑然无觉。”

普通人的一生,总是与各式各样的暴力相伴:原生家庭的情绪勒索、校园霸凌、职场歧视、网络暴力……人们会遭遇他人的轻视、欺骗、背叛,人们的生活会被不可抗力粗暴地打断,外部的伤害还会转化为对自我的批判与打压。尤其是在个体承受的外部压力愈发沉重的当下,“精神内耗”一词火遍全网,“温柔”愈发成了稀缺的品质。

面对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伤害,有人选择以暴力回应暴力,有人封闭内心,日渐麻木。这都是人们自我保护的方式。而水木丁认为,在这样冷酷粗暴的世界里,能够用自己温柔的方式生存下去的人,是了不起的人。她想成为这样温柔的人:“当我审视自己的内心,发现在深深的地方,温柔还在,我还可以用我自己温柔的方式,对待这个世界。”

电影是疗愈痛苦的一味良药。电影带来感动和共鸣,传递对待他人、世界与自我的温柔态度。

水木丁相信,人和人之间是讲缘分的,人和电影之间也是这样。在什么时候,看到什么电影,得到什么样的慰籍,都像是一场相遇。“知道这世界,原来自己并不孤独,原来有和自己一样的灵魂,存在于这个世界上。这是神明的温柔相待。”

活动现场,水木丁谈及电影如何改变自己对痛苦的认知:“电影让我看到了自己的问题。身为七〇后,我在幸福的时候,容易产生不配获得的感觉,又觉得比起痛苦的深沉伟大,幸福更是不值一提。”而电影《理发师的情人》让她反思自己对于痛苦的迷恋,才意识到,原来敢于幸福也是一种能力。

始终尊重内心的感受

前段时间,“小镇做题家”一词引爆网络。出身平凡的学子远离家乡,只身来到大城市打拼,他们渴望施展抱负,却面临生存的压力,时时刻刻处于理想与现实的两难困境中。

身为曾经的外省青年,水木丁也有过一段“北漂”经历。她怀着文艺梦想,从杭州的报社来到北京,南北方文化以及气候的差异,曾让她倍感落差。虽然生存艰难,但她始终无法离开,因为日常琐碎中,总有一些吉光片羽的时刻,她可以和朋友聊一些无关现实的东西。

聊起电影《太阳照常升起》,水木丁感叹道:“诗意是最没有用的,但是诗意却是唯一能将人从庸俗的生活中解救出来的东西。名和利,还有金钱,都不能将人拽出生活的泥沼,只有诗意可以让你生命中的每一束光都显得与众不同。” 正是这些平凡生活中的诗意闪光,构成了她坚持留在北京的动力。

然而,在实用主义至上的社会氛围中,理想主义者难免感觉格格不入。如果始终没能得到他人的理解,是该坚持自我还是随波逐流?水木丁说,她会始终尊重内心的感受。“一个人只有尊重自己的感受,才能尊重他人的感受。虽然时代有所变化,但人性都是大同小异。只要尊重、珍惜自己的内心,时时刻刻观察自己,你的内心就是自己的定海神针。”

她谈起电影《立春》中坚持艺术梦想的王彩玲:“如果一个人,她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了自己想做的选择,没有成为自己不想成为的人;她能够诚实本然地面对自己,这样的人生也许不算多么光辉灿烂,但也未必就比你的、我的人生更糟糕。”

绿妖则表示,写作终归到底是要面对自己,面对自己最本质的问题、最本质的困惑,解决自己的问题。她认为,水木丁有一种智慧,“世界也好,时代也好,对她来说就是障眼法。只要你尊重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你这样温柔地去倾听自己、倾听别人,就可以穿破迷人眼的障眼法,抵达人生的本质。”

南都记者 黄茜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水木丁影评结集出版,从电影抵达生活和更广阔的人性
揭露人性的伦理电影,丈夫意外去世,漂亮女人为了生活向现实低头
《阿凡达2:水之道》开始配乐 12月北美上映
作家王蒙:文艺并不仅是生活的复制,比生活还要更浓缩
田馥甄发表《掮客》影评:每个生命都弥足珍贵
抽刀断水水更……告辞
中宣部回应外国电影审核问题:哪个国家电影更符合中国观众审美情趣,就引进哪个国家的
吴宇森开发历史剧情新片 聚焦美国华工丁龙
《雷神4》媒体影评开分:荒诞喜剧但令人兴致缺缺
《白鹿原》出版30年魅力依旧

网址: 水木丁影评结集出版,从电影抵达生活和更广阔的人性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6116.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