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子芝麻茶》:以至情书写世上事、人间情

原标题:《豆子芝麻茶》:以至情书写世上事、人间情

北京日报 | 作者 林培源

杨本芬花甲之年拾笔写作,80岁出版第一部作品《秋园》,写她1914年生于中南腹地的母亲的一生。因为《秋园》,这位已至耄耋的素人作者走进了万千读者中间,读者常常以一颗平静的心进入杨本芬的故事,最后带着悲戚、哀矜、宽慰的情绪掩卷深思。

2023年,《豆子芝麻茶》问世,刮起了一阵小小的“杨本芬”旋风。这是继《秋园》《浮木》《我本芬芳》后,杨本芬晚年的又一力作。《豆子芝麻茶》是本“小书”,薄薄一册,上下两编,上编“过去的婚姻”,写“秦老太”“湘君”“冬莲”三位女性的婚姻故事;下编题为“伤心的极限”,《妈妈》《胞兄》两篇是悼人之作,颇有“遣悲怀”的意味。

书的副标题是“和妈妈的最后絮叨”,初读上编,并不能体会个中意图,读完下编的《妈妈》,才知“絮叨”蕴含的深情。杨本芬写人叙事,平实、淡然,没有繁复的渲染,如静水深流,弯弯曲曲,涓涓淙淙,从细微处沁入读者心田。

《妈妈》写的是杨本芬的母亲(《秋园》的主人公“梁秋芳”)晚年的一段故事:因为不慎跌倒,髋骨粉碎性骨折,“妈妈”不得不卧床休养。“我”听闻此事,当即从南京坐飞机到南昌,与女儿南南会和后,一路辗转来到“妈妈”病榻前。“妈妈”“像一片干巴的书页静静躺在担架上”被送到医院,上夹板后,又返回家中。夜里,“我”躺在妈妈身边,母女谈话,共同忆起旧日时光。这是《妈妈》一篇开头,病榻上的老人临终前和女儿的“絮叨”,就这样涌泉般汩汩流出。

“妈妈”知书达理,是村里的老师,晚年守在庵子过生活,因为怕寂寞,她养了猪,在猪的哼哼声中找到人生隐秘的幸福和快乐。猪出栏,“妈妈”委托猪贩子替她寻一副好杉木做“长寿”(寿棺)——“妈妈的那副长寿实在打得比别人的都大,黑黑的油漆闪闪发光,显得威武而雄壮。用两条长凳搁在杂物间,上面盖了两层牛皮纸,免得落下灰尘。这一搁便搁了二十二年”。摔断腿之前,“妈妈”生活自理,来了客人,她会泡上豆子芝麻茶,“搬把椅子挨着客人坐着,如是家长里短就开始了。如遇上有文化的客人,妈妈会讲她看的书,给人家讲书里的事”。

这是《妈妈》这篇故事里极为重要的两处细节,“做长寿”写出妈妈面对死亡的豁达,泡“豆子芝麻茶”不仅是待客之道,亦成了一种精神象征,是人与人之间缔结情感的日常行为。在豆子芝麻茶的香气熏陶下,杨本芬用不事雕琢的叙述,勾绘着一位自力更生、不愿麻烦子女的母亲形象。

杨本芬擅写人情美,在守护“妈妈”、寸步不离的日子里,“我”为妈妈抹澡、抹脚,“絮叨”成了安顿记忆、盛放亲情的最好方式。在“絮叨”中,时间流逝,记忆重生,许多看起来普普通通的细节,竟因此焕然一新,生动异常:比如“妈妈”带着“我”和妹妹去买鸡蛋遇到蛇的事,“妈妈”想办法替学生刘柏华克服咬手指的毛病的事,“我”失足掉进水塘被一个当兵的救起来的事……母女二人的回忆交错进行,清晰如昨,近在眼前,直到妈妈在病痛中离开人世。这是《妈妈》一篇的独特之处,杨本芬将这些碎片拾取、点燃,烧成灼灼旺火,给靠近的人以暖意。

“妈妈”晚年,陪伴她、照顾她直至生命最后一刻的是“哥哥”。《胞兄》一篇写的正是这样一位尽心尽责、有情有义的兄长形象。2018年的一天,“我”接到侄子告知“哥哥”逝世的噩耗,彼时已行动不易的“我”“艰难地挪下床,趴在飘窗上仰望外面的天空。天空湛蓝,漂浮着白云,一朵白云忽然停驻在我窗前,恋恋不去。忽然觉得那是哥哥在向我告别”。斯人已逝,“我”所有的“絮叨”只能是悲恸中的“独语”。

“哥哥”1935年在南京出生,大“我”5岁,兄妹俩自幼互相照顾,感情甚笃。“哥哥”不满19岁时在杨家祠堂教书,挣的工资除了吃饭全部负担家里。“哥哥”曾被诬告,四年后平反,返回中学教书。在中学里,他几次到教育局反映,投诉那些凭关系进了学校的老师误人子弟,因此得罪人,离开学校回乡种田……晚年“哥哥”中风,腿脚不便,坐了轮椅,“我”又因术后膝盖疼痛无法站立,兄妹俩远隔千里,仍通过写信、打电话相互鼓励。书中尤其让人动容的一节,是“我”和“哥哥”返乡探亲。途中,一行人夜宿路边,“我”和孩子们在大树下铺着草席睡,“哥哥”守夜,拿出一把折扇赶着蚊子,“我爬起来,硬要替换哥哥这个守护神,让他睡一会儿。我霸蛮去推开哥哥,但哥哥重得像无法推开的山”。

我把《豆子芝麻茶》视为“非虚构小说”,有真实人事为基础,却取法于小说,写人记事,自成风格。读这样的书,既看写什么,也看怎么写,不动声色是一种,直抒胸臆也是一种,《豆子芝麻茶》二者兼得,《妈妈》炽烈,《胞兄》从容,都浸润了浓得化不开的情感。相比之下,“上编”则将目光对准芸芸众生中的普通女子,题为“过去的婚姻”,写的是每一位女性的抉择、挣扎和命运——

湘君是考上武汉大学未婚先孕的女大学生(《湘君》),感情经历坎坷,后来与劳动大学的简老师相恋,被开除,只得与简老师到九江乡下过生活,后来简老师得了肝硬化、肝腹水,死时不过48岁;冬莲长期遭受丈夫王宝根家暴,忍无可忍之下决心离婚,离婚后,王宝根不死心,又死缠烂打求她复婚,甚至不顾阻挠住进了冬莲的居所。复合后,醉酒的王宝根再次暴打了冬莲,直到儿子王强手拿菜刀,替冬莲出气……

“妈妈”和“哥哥”的故事,都是在至亲逝去后讲述的,故事的开始即是他们人生的终点,但只要记忆不灭,“妈妈”和“哥哥”就仍活着,在“我”心中,在万千读者心上。秦老太、湘君和冬莲的故事并没有结束,借着作者的目光,她们的身影从幽暗水下浮出,命运沉重的块垒被文字撬开,我们因此得以听见这些平凡女性的声音。

杨本芬写世上事、人间情,是位“至情主义者”。如汤显祖所言,“人生而有情,思欢怒愁,感于幽微,流乎啸歌,形诸动摇”,读《豆子芝麻茶》,更能体会这种“至情”如何从作者内心深处流淌而出、再流向读者的,就像扉页题写的,“心里满了,就从口中溢出”。

(作者为文学博士、青年作家)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豆子芝麻茶》:以至情书写世上事、人间情
杨本芬新作《豆子芝麻茶》:一部老年女性的生存纪实
杨本芬新作《豆子芝麻茶》 :80岁成为作家,她还在写中国女性的坚韧与美好
昆剧《人在草木间》:一缕茶香浸润两岸情
千头万绪事 千家万户情
杨本芬83岁了再出新作:想为无名者留下名字
茶之书:诸般闲茶事,人间好时节
醉人家乡茶
“素人作家”杨本芬83岁笔耕不辍,谱就中国女性的平民史歌
平凡生活 淡定书写

网址: 《豆子芝麻茶》:以至情书写世上事、人间情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62369.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