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性作家访谈录》:女作家成长史,也是中国社会发展史

原标题:《中国女性作家访谈录》:女作家成长史,也是中国社会发展史

北京晚报 | 作者 舒晋瑜

《中国女性作家访谈录》舒晋瑜 著 中国文史出版社

在我心里,作家不分“男作家”“女作家”,只有好作品、差作品。

为什么要有这么一本《女作家访谈录》?起意缘自北京语言大学教授阎纯德先生。他主编《女作家学刊》多年,常约我做些访谈,所约的知名女作家,我多数采访过,阎先生在电话里一番长谈,说,中国文学史上还没有过女作家访谈集,如果出一本集子将会是中国文学史弥足珍贵的史料档案,对于研究者来说,能从中发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文学精神;对于文学爱好者来说,也能从中了解作家的创作密码;作家们也会从中发现一些藏在对话里的创作密码。

阎先生的话打动了我。正因为女作家们的活跃,女性文学的繁荣,才形成了文学界的百花齐放。评论家李子云曾指出,在打破小说的某些传统的规范,开拓小说所表现的内容范围与更新小说的形式方面,某些女作家起了很大的作用。如宗璞在1979年就发表心理小说《我是谁》,张辛欣、残雪等人“先后打开了一个又一个心理领域:知识分子心理领域、知识妇女心理领域、精神异常者的心理领域、当代某些玩世不恭的青年人的心理领域。”

有些女作家最初的写作往往离不开自身的经历,带有一种暗示或明显的标记,翻上几页就能判断是女性作者,她们的情感倾注到笔墨,自己的性格变成人物性格的中心;而随着自身经验和阅历的丰富,涉及的题材越来越宽广,虽有可能带着鲜明的个性烙印,作品所包含的历史内容、所体现出的思考,则是完全走出了自我,能从中感受到作家们力透纸背的书写中隐含的思想深度。女作家们貌似柔弱却又坚韧,性格各异却又有一些共同之处。她们的作品,不论是气魄宏大的主题写作,还是感情细腻的婚恋题材,无一不包含丰富的社会内容和强烈的时代感。而她们在描绘女性面对的无论内部或外部世界时,或多或少流露出的女性意识,使她们的作品在观照时代时显示出不同的视角与层次。

女作家们在艺术上的勇敢探索和大胆创新让我感佩。她们承担着看不见的家务和看得见的社会职务之余,无论题材、人物形象还是艺术手法,无论观察、反映当代生活,愈来愈视野宽阔甚至气势磅礴。在文学的世界,她们如主宰一切的女王般高贵而强大。

当前的女作家创作有些什么特点?其中有哪些成败得失?书中收入的女作家,从90岁到50岁,涵盖不同的时代,采访中涉及的作品,也力求能够代表作家本人的艺术水平和风格。她们的写作态度和创作特点,基本都在访谈中有清楚的体现。年龄最大的宗璞,最富有童心,幻想畅游世界的她,即便晚年只有卧游,即便视力不清,也仍然坚持创作,希望写出新的童话;中生代的作家徐坤,暌违八年后写出的长篇《神圣婚姻》,诙谐又深刻,犀利又柔和,仍是当年女王朔的风采,又全然是新的成熟风貌;还要说一说我痴迷多年的池莉,当年的《烦恼人生》打动了我,追随至今;更不用说迟子建,烟火人间弥漫出来的温暖气息,一直令我持久地感动。

《女作家访谈录》均非一日之功,很多人是二十年间数次采访梳理而成,因而信息量大,内容丰厚,也更具有文献价值。采访宗璞多次,是因为她身体不好,总是头晕,聊一小会儿就需要吸氧。多数时间,她在昌平的太阳城住,我去过很多次。有一次开着车,一路堵,花了一个半小时找到了,没想到她搬回了市里女儿家,在懊恼自己没有事先确认地址的同时,只好又花了一个小时折回朝阳。最近的一次拜访是2023年12月22日,那天下着大雪,正逢车辆限行,约了上午十点见面,我一早八点就出门,先坐一个小时地铁,再换乘公交,快到约定的时间,先收到宗璞老师的信息:“你到哪儿了?路滑,小心点。”长期交往,和老人处成了亲人,隔一段时间不见,就会惦记。这时的采访,已不是单纯的工作了。

追踪作家也是一个充满探索、按图索骥追寻创作秘籍的过程。徐小斌谈到自己写《炼狱之花》受到法国电影《花开花落》的影响,我会找来这部电影,比较她的创作究竟哪些方面受到影响。而作家们在小说中提到的作品,我也会记录、搜索,有时会产生自我怀疑,感觉自己在文学的大网中越陷越深,不确定所做的这一切是接近还是远离了目标;但我同时也能够确认,在布网的过程中,我逐渐练就了利落的腿脚和敏锐的目光。

每一篇访谈,由文学出发,思维的触角、谈话的机锋伸向四面八方;既呈现作家的生活、创作经历,更能深入了解作家的创作及作品生成过程。作家们创作历程中重要代表作品和获奖作品均有涉及,可以说,《女作家访谈录》既是中国女作家的成长史,也是一部中国文学史,甚至可以说是一部中国社会发展史。书中的每一位女作家,如涓涓细流汇聚,安静的溪水变成了汹涌的河流。她们的作品如浪花翻卷,迸发出非同寻常的力量,融入世界的文学大海。在这个过程中,她们一定看见了我从青春年少一直写到满目沧桑,我也见证着作家们的变化,从青葱的树苗如何成长为繁茂的大树,看岁月如何善待她们的才情,却轻巧巧就绕了过去,使她们写过、累过、经历了那么多文学世界的反复塑造或重生,树木衍化为森林,依然姿态优雅、貌美如花,那是文学赋予她们的特殊能量。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中国女性作家访谈录》:女作家成长史,也是中国社会发展史
拆书帮丨舒晋瑜新作《中国女性作家访谈录》出版 聚焦当代女性作家
2022年中国女性文学作品选:20位女性作家的20篇女性故事
张悦然谈女作家:补齐一块遗失的文学版图
女作家的作品,常常是女性主义失败的地方
“小城不适合你,大城市不属于你”,女作家孙频写“小城女性”亦是写自己
湖南作家原创之春:《家山》《戴花》等六部文学作品出版
把自己作为方法,女性写作如何切中时代敏感性?张莉、鲁敏、何同彬对谈
专家热议魏微新作《烟霞里》:拓展了广东女性文学的艺术疆域
湖南主力作家集群春天再出发 推出《家山》等六部重量级作品

网址: 《中国女性作家访谈录》:女作家成长史,也是中国社会发展史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62406.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