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驿站
原标题:人生驿站
钟红明 上海《收获》杂志副主编
每一次,看到《收获》杂志上曾经刊载的作品变成了书籍之后,都会翻开看一下,比如,眼前这一本白色的书,封面上除了书名之外,飘浮几个词语,就像屏幕上闪烁的“提示词”——《生活在临终医院:最后的光阴》。这是作家薛舒的长篇非虚构《当父亲把我忘记:隐秘的告别》的续篇,在《收获》上刊发的时候,它们分别叫作《远去的人》与《太阳透过玻璃》。
作家金宇澄曾经对《远去的人》有一段评价,也适用于《生活在临终医院》:“病与爱的交替粘连,已深陷于异变的复杂暗影中,清澈浑浊的排浪,总让平静的阅读惊心动魄。作者牵引无尽的回顾与自省,直面生命的情感思索,使这本书逾越了一般意义的非虚构作品,它饱含警示,当然,还包括了读者的叹息……”
曾经是大家庭支柱、喜欢歌唱的父亲,罹患阿尔茨海默病后,往昔渐成碎片,后来深度失智失能,住进了老年病房。一张病床就是他全部的生存空间。五年,薛舒时常要去病房陪伴父亲。身处咳嗽、呻吟、哭泣、呼唤、呓语、咒骂中,她看到了排队等候入院的老人每天都在增加,看到了一个个垂老生命背后的家长里短,看到了以嗓门和劳作让这个距离死神最近的地方充满“活气”的护工们,看到了母亲一直在与没有回复的父亲喃喃对话……
“升天”是病房护工们对死亡的尊称。在父亲“升天”之后,薛舒写下了父亲最后的五年,也写下了病房里的芸芸众生。如何面对“有病的父母”?“遗忘”“养老困境”“生命的尊严”“临终”这些词语背后,有着庞大的社会图景,作家在悲伤之外,描述出热烈而衰竭、活泼又沉寂的生命气象,她把“临终病房”当作“驿站”,她说:“当家里有一个失能失智的老人时,谈‘尊严’之类的问题有些奢侈,也可能是一些健康的、年轻的人们何不食肉糜的自我感动。”而“我更珍惜的是,作为人类,我们能感受到的生与死的价值与意义。因为有疾病,才有健康的可贵;因为有衰老,才有青春的美好;因为有死,才有生的意义”。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人生驿站
杨梓佚:驿站
驿站
王轲心:驿站
“阅读驿站”走进房山区于庄村
月入7万+的快递驿站,是门好生意吗?
两岸童谣文艺名家驿站启动
助力书香企业,北京“阅读驿站”将主题阅读活动办进企业
“离天最近”的古道驿站
左权泽城驿站迎来美术系师生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905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650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40349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281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294
- 6霍启山与霍启仁对嫂子郭晶晶的 29439
- 7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436
- 8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487
- 9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682
- 10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