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诗歌传递古人的情思:李敬泽、欧阳江河等名家共议长诗《了忽焉》
原标题:用诗歌传递古人的情思:李敬泽、欧阳江河等名家共议长诗《了忽焉》
1月27日,“历史的耳语——从陈先发长诗新作《了忽焉》说起”分享会在SKP书店举办,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著名诗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欧阳江河,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李舫,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敬文东,以及长诗作者、安徽省文联主席陈先发出席活动,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杨庆祥担任学术主持。本次活动由《十月》杂志社主办,是十月SKP会客厅系列活动之一。各位嘉宾以陈先发长诗新作《了忽焉》为样本,共同探讨了诗歌、历史、语言等诗学议题。活动在线上、线下同时进行,北京文艺观察、好书探、十月杂志等微信视频号,RDV时间、中国出版传媒商报、《十月》会客厅等抖音号,新浪微博@SKPRendezvous等多家网络平台参与直播,总观看人数合计近30万,众多读者与嘉宾们展开热烈互动。
李敬泽表示,东汉人与现代人存在不同的生死观和时间观,东汉人生死相通,时间无限延伸。汉砖的书写将文字放置进了无尽时间之中,《了乎焉》是对千年前声音的回应式写作,是两种不同声音的碰撞。此外,他认为汉砖上的“了乎焉”三个字,是东汉无名诗人对时间和生命的感叹,是生命基底的直接流露,是直白、朴素的汉诗的动人之处。
欧阳江河从决定问题和匹配问题两方面发表了对于《了乎焉》的理解。他认为陈先发对《了乎焉》的写作决定,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历史性决定,是对一生写作的交代,也是历史与现实塑造下的综合行为。他认为诗人存在地域和读者的匹配,陈先发在诗歌“江南”拥有广泛的影响力,而诗人的读者,某种意义上也在反过来哺育、决定、影射诗人,对诗人的写作形成互文性影响。
李舫认为所有文化的刻痕背后都有工匠的操作技艺或技术,陈先发使用诗歌的技术,使用窑工对生死的解读,带来自己对窑工生死之问的认知,带来时空穿越的冲击力。她还认为陈先发抓住了大时代中的小细节,也就是窑工刻在汉砖上的八组词。我们今天对汉砖文字的解读或许失真,但陈先发使用生死的切点,成功将诗歌带入了更开阔的场景之中。
敬文东认为与拥有“抒情传统”的古代文学不同,现代汉语是反诗意的,拥有更高的写作难度。根源于西方的现代诗强调阐释或者表达经验,逃避情感表达。而《了乎焉》可以被视为独白和倾诉,被“壬寅年”的气场笼罩,是一首忧世伤生之作。它的写作,回归了中国传统汉语的“心”,在发明新的现实,在回归伟大的诗教传统。
长诗作者陈先发表示,曹操宗族墓的墓砖带给了他写作长诗《了乎焉》的想法。第一是认为墓砖的文字蕴含着古人的体温和心跳,自己有责任用诗歌传递古人的情思;第二是认为面对历史的物化(墓砖),需要展示出对历史的想象力,复活历史现场;第三是认为博物馆中的墓砖和我们时代的现实共同构成了“混合现实”,自己试图呈现现实感受与历史物化间的对话关系。此外,陈先发表示,长诗写作的难度,一是对诗中空白的营造,为作者和读者留下转身的空间,二是长诗内部需要一种推进关系,推动读者阅读。
杨庆祥是本场活动的学术主持。他认为,精神上的呼应和对话成就了《了乎焉》,语言、历史和生命在其中发生互动、互文和互相创造,这是非常有意义的诗歌发生学。他在对谈中提到陈先发关于量子力学的写作计划,从量子力学回应与反回应的关系出发,某种古老的事物可能在时间和空间的扭曲之下,通过汉砖被诗人陈先发重新唤醒和复活。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欧阳江河谈长诗、诗歌史,以及《宿墨与量子男孩》
星星年度诗歌奖揭晓,欧阳江河、王学芯等获奖
欧阳江河&阿来:阅读诗歌的懂与不懂,重要吗?
欧阳江河出新诗集“创造”跟得上他思维飞翔的读者
欧阳江河新诗集发布:“大诗人”的持续写作与宿墨之笔
欧阳江河诗集《宿墨与量子男孩》:将文明元素容纳于诗的风景
“创造”跟得上他思维飞翔的读者 欧阳江河出版新诗集《宿墨与量子男孩》
李敬泽:杜甫对诗做了开创性贡献
李敬泽:诗歌、典籍最本质的精髓,依然引领着我们
你还愿意翻开一本诗集吗?欧阳江河和阿来的回答来了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7928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58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813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75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0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14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0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68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2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