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送友人入蜀》:从人间视角到天仙视角
原标题:李白《送友人入蜀》:从人间视角到天仙视角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李白一生写了很多首离别诗,人们熟悉的就有《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友人》等等,一方面说明李白这个人行走江湖,仗义疏财,朋友多面子大;另一方面唐朝人在送别的时候写诗赠诗,也是一种习俗,或者说是诗歌形成大爆发的一个现实条件,因为有了这个现实的需求,而不仅仅是文人出作品,才给诗歌创作在唐代走上巅峰创造了条件。
有句俗话说“江山不幸诗家兴”,伟大的诗歌都是痛苦的产物,是激流回旋,是风和雪相遇后的冰风暴。我们看这些唐代的诗人,诗的风格各异,人的品质也不同,但大致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是自身人生理想的失落者,是失意者,也是抗争者,而不是得意的人,不是当权的人,更不是风光无限、万众敬仰的人。
回到这首诗,送别为什么动情?
送别是人类情感中浓缩的一个点,在人类很长的历史之中,人是无法预测明天的。无论是天气还是个人的遭遇,在难以承受的痛苦选项中,分别又是其中最难以预测的。人们一旦分别,在没有地图、没有GPS和手机联系的时代,很有可能就此两不相认,如同阴阳相隔。
很多艺术作品都把分别当成了重要的情感枢纽:李叔同的“长亭外古道边”、贾樟柯的《站台》、周杰伦的《千里之外》等等,送别是一个母题。但很可惜,自从互联网时代来临之后,人和人实时在线,实在不行可以电话,甚至可以视频聊天,未来还可能有虚拟影像之类的,送别的意义和情感不再有存在的基础。
这是为什么?
有人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那么所有的离别意味着什么呢?北岛写过一首诗,说“你没有如期归来,这正是离别的意义”。
离别之所以痛苦,之所以人们重视它,是因为它不可预测、无法判断,每一次离别都是一次异想天开和忧心忡忡,离别就像命运给你的礼物,你打开可能大失所望,也有可能恰恰是意中人在最合适的时间回来。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李白从小生活在四川,对蜀地很熟悉,“见说”就是听别人说,但作为本地人的李白当然有更直观的认识。就在下一句,这是这首诗的华彩篇章。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不是人遇到了山,而是山像活了一样,从人的面前拔地而起,同样云是在马的头边突然活了过来。这是李白的风貌,他总是能从人间视角转向天仙视角。“山不向我走来,我便向他走去”,也是这个意思,大气魄。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对仗很工整,颔联和颈联都纹丝合缝,不是李白不会写律诗、只写古诗,而是对诗歌的理解和基础功夫李白早已内化入心。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这句是自己安慰自己,这不是年轻人的豪情,不是老年人的随心所欲,而是中年人的自我安慰。只有中年人,会这样讲,认命又不甘。
十八花生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李白《送友人入蜀》:从人间视角到天仙视角
历史|以“生命观”为线索的“李白诗传” 为理解李白诗文精髓提供全新视角
“诗仙”李白有着怎样的蜀乡情结?名人大讲堂“李白文化季”首场明日开启
那时,画家何来“无人机”视角
从人生视角看得失,一切都会释然
《唐诗物候》出版,从季节更迭、万物滋长视角领略唐诗之美 | 读书日签
《城市战争》:通过城市视角写中国历史
浙江大学教授胡可先谈李白:抒情性让李白诗歌更直击心灵|名人大讲堂·观点
魔幻、意象、浪漫 古蜀绘画艺术对话金沙
乌克兰特种部队第一视角展示战斗画面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091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87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9003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82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7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35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3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76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5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9